公共场所安全令人担忧 2013~2014中国平安小康指数: 76.0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铁鹰突击队,移动警务室,平安小康
  • 发布时间:2014-08-05 15:48

  如果让受访者仅仅根据自己的所感、所见,或所闻,选出心目中最安全的省、市、自治区,受访者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在他们的实际感受中,城市里的哪些地方让他们没有安全感?

  “铁鹰突击队”开始行动了!

  30名成员、至少两年的专业培训,狙击手、排爆手、战术攻坚手以及突击队员等分工明确,既能独当一面,又有团队合作--今年3月初正式授旗成立的北京铁路公安局首支铁路特警支队,从7月初开始,首次参与暑运保卫工作。

  “铁鹰突击队”的每个执勤组配备一名狙击手,装备目前国产最先进的88式狙击步枪,其有效杀伤距离近1000米。而所有狙击手也都能够在100米的距离精确击中弹壳,并将弹壳打穿。

  除了“厉害”的“铁鹰突击队”之外,北京火车站和北京西站的移动警务室也在7月正式投入使用,为火车站安保又增加了一份保障。

  在这个夏天,安保升级的不仅仅是首都北京的火车站。

  在扼守中原腹地的交通枢纽郑州火车站,“三把锁”保卫着来往过客们的安全,外围有荷枪实弹的特警徒步巡逻,武警巡逻车不时经过;广场上有移动警务室车,车内民警荷枪实弹;站内也有移动警务室车,大厅不时有荷枪实弹开电瓶车的巡逻警察经过。在旅游热门省份海南,省内所有火车站都实施了“全覆盖”安检措施,如果随身携带饮料类液体,必须“喝一口”才能进站。在北方城市延吉,火车站则专门开展了一次反恐演练,以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车站--为何让人感到有点怕?

  火车站,通常是代表一个城市形象的地标性建筑,但提起“火车站”这个地方,不仅不能让每个人都感到亲切,甚至还会让很多人感到“害怕”。

  2014年7月初,《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14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在居住地房屋内、居住地周边、马路上、天桥及地下通道、汽车站及汽车上、地铁站及地铁上、火车站、机场、学校内及学校周边、娱乐场所等20多个选项中,《小康》请受访者选出1至5个城市里最缺乏安全感的场所,结果,选择火车站的人最多,其次是娱乐场所。再次是城乡结合部,分列第四、五位的是汽车站及汽车上、马路上。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并不感到意外,“这是因为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今年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4月3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站外发生一起爆炸案件;近来媒体反复在报道火车站的安全问题,5月初,公安部正副3名部长分别赴三地火车站视察。这些因素,都强化了公众对于火车站安全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近几年,对于城市里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小康》一直给予了持续关注。在2012与2013年度“中国平安小康指数”的同题调查中,娱乐场所都位列第一,其次才是火车站。而本年度火车站的“反超”,在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了一份统计数据。

  北京市铁路运输检察院针对过去几年来的火车站犯罪办案情况作了一份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火车站犯罪案件数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但2013年以来,案件数量却有明显增加。2011年和2012年分别共办理案件72件、65件,但2013年,却办理了101件。

  火车站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类犯罪上,许多窃贼利用车站人流密集的特点,采取贴身扒窃的方式。此外,故意伤害、倒卖车票、抢劫、非法经营等犯罪类型的出现,以及少量毒品犯罪、诈骗类犯罪的发生,也很容易让身处火车站的人缺乏安全感。火车站为何成为安全洼地?受访者普遍把原因归结为四点,一是人员密集,二是人员流动量大,三是人员结构复杂,四是对盗窃、倒卖车票等老问题缺乏治理上的长效机制。

  近来,国内多地火车站都通过升级安保等措施加强了安全治理,火车站安全问题不容小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对此,王宏伟特别提醒大家,安全风险其实无所不在,比如恐怖袭击,不仅有可能发生在火车站,还有可能发生在医院、学校,“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要特别注意。”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看来,老百姓对于周围安全的认识和危险的警觉性,这些年来在逐步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的是,真正威胁人们安全的地方往往不是城乡结合部,也不是荒郊野外,而是人们熟悉的地方,“不要以为我们天天都走的小区里的路或者是上班的路,就一定是安全的,我们常说的‘警惕性公式’,就是你对一个地方越熟悉、对一个人越尊重,你的防范意识就越低,这是普遍现象。所以我们对于越是熟悉的地段、越是熟悉的人,就越要有一定的警惕性。”

  连续五年 食品都是国人心头“最大不安”

  已连续十年进行的“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分别从社会治安、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心理安全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的“平安小康”状况进行衡量。

  2013~2014年度,社会治安、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心理安全指数分别为83.5、67.7、81.8、71.6、75.8,比上年分别提高1.2、0.2、0.1、1.5、1.2。经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3~2014年度中国平安小康指数为76.0,比上年提高0.8。

  今年也是《小康》第五次发布“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排在首位的又是“食品安全”--77.8%的人对此表示担忧--连续五年,食品都是中国人的最大不安。

  与此相关联的是,在“最让人关注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上,“食品安全”同样排在了首位,73.7%的受访者表示了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而在“影响中国人安全感的因素”排行榜中,排在首位的又和“食品安全”发生了关系--59.6%的人坦言,“食品安全不能让人放心”。

  除了食品安全以外,还有哪些因素比较严重地影响了国人的安全感受?调查显示,表示“环境污染严重”、“所在城市贫富差距过大”、“医疗得不到保障”、“信息财产安全容易泄露”的受访者,分别占比54.4%、30.3%、29.6%、29.1%,在“影响中国人安全感的因素”排行榜中,占据着第二至第五的位次。

  长年关注环保问题的厦门市环保局关琰珠博士,曾撰文总结当下环境安全的特点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称环境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全球性的特点,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物的不易确定性,二是环境污染后果的潜伏性,三是环境污染影响的长期性。

  环境污染的侵害,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于环境安全的感受。与去年相比,虽然今年“环境安全”在“最让人关注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上的位次并无变化,和去年一样位列第四,但在“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上,“环境安全”的位次却超越了“交通安全”,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三位。

  人们对于环境安全的担忧虽然加重了,却仍不及对于医疗安全的担忧。在近五年的“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上,“医疗安全”在2010年排在第三位,2011年下降到第四位,2012年又“回归”到第三位,2013年首次排在“老二”的位置上,今年则保持了与去年一样的“地位”。

  不过,在公众对于“您在您所在的城市能够放心地看病,打针、吃药吗?”这个问题的选择上,“医疗安全”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今年表示“放心”的人更多了,占比49.1%,比去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当您身体不舒服或者需要看病时,您首先倾向于去哪类医疗机构?”面对这个问题,受访者还是倾向于首先选择“公立大医院”(71%),其次选择“公立社区医院”(41.4%),接下来才考虑“中医院”(19%)、“个体小门诊”(14.3%)、“外资医院”(8.5%)、“私立大医院”(7.6%)等等。

  在食品安全、医疗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分别占领了“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的第一至四位后,剩下的六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是哪些呢?调查显示,分列第五至十位的依次是:社会治安、隐私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校园安全。与去年相比,“校园安全”的位次提升了三位。

  对于目前中国的校园安全状况满意度方面,感到“满意”的受访者仅占比43.1%。

  在今年“最让人关注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上,除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高居榜首,交通安全的关注度和去年一样位居第四外,跻身前五位的还有分别排在第二、第三和第五位的医疗安全、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分列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隐私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校园安全。与去年相比,“社会治安”的位次提升了两位,“校园安全”的位次提升了一位,“交通安全”的位次下降了两位。

  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上海!

  “2014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总的来说,7%的人觉得所在城市非常安全,55.9%的人觉得所在城市比较安全,25.3%的人觉得所在城市的安全程度一般,9.8%的人觉得所在城市不太安全,还有2%的人觉得所在城市非常不安全。

  单就城市社会治安状况而言,5.2%的人觉得非常好,57.1%的人觉得比较好,27.7%的人觉得一般,7.9%的人觉得不太好,2.1%的人觉得非常不好。与去年相比,今年城市社会治安状况有变化吗?45.3%的人感觉和去年一样,4.2%的人感觉有很大好转,39%的人感觉有些好转,9.5%的人感觉比去年稍差些,2.1%的人感觉比去年差很多。

  今年,从乌鲁木齐、昆明到广州、招远,接二连三地发生暴力事件,让很多人感慨“我们的城市还安全吗?”,有人从中国城市摄像头分布密度、警民比例、家庭摄像头安装比率这三个数据上,梳理出了中国最安全的9大城市:杭州(安全指数83.2),上海(安全指数82.7),北京(安全指数82.3),莱芜(安全指数80.7),厦门(安全指数79.7),重庆(安全指数78.5),广州(安全指数77.7),南京(安全指数75.4),天津(安全指数72.3)。

  对于这个排名,专家怎么看?

  王宏伟认为,摄像头分布广、警民比例高,确实有利于增加对犯罪的防控,但不能仅凭这几个要素就确定一个城市是安全的。

  “从世界范围看,衡量一个社会的安全程度或者警察效力,有两大指标体系,一个叫客观指标,一个叫主观指标。”王大伟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客观指标包括发案率、破案率、警民关系比例、发案时钟、发案趋势等;主观指标包括被害人调查、公众安全感、公众对警察的满意程度、警民关系调查、工作重点评价等。

  “这两套指标体系必须要综合打分,即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并且要以主观指标为主。”王大伟告诉记者,城市摄像头分布密度、警民比例、家庭摄像头安装比率均属于客观指标的范畴,因此并不能就此评定出一个城市的安全与否。

  摄像头多了,城市就一定会变得更加安全吗?摄像头的比例和城市安全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王大伟举了个发生在北美国家的真实案例。早在50年前,北美国家曾经历过以摄像头、报警器等为标志的“技防为主”的时代,当时无论是家庭摄像头还是城市里的摄像头,安装比率都非常高,这些摄像头安装之后,在一段时间之内,社会治安状况的确有了好转,犯罪率也有所下降,但是这个过程很短。不久后,犯罪率就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水平。因为技术防范只是治标,而非治本。“现在,以技防为主的北美国家已经放慢了脚步。”王大伟说。

  在警民比例方面,据王大伟介绍,几十年以前,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达到了万分之三十五,也就是说每一万个人里有三十五个警察,“我们国家是一万个人里有约十三个警察,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一个警察要干西方三个警察干的活,所以我们的警力在世界上并不算高。”

  那么,警力的高比值是不是就能带来社会治安的稳定性呢?王大伟的回答是:并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如果不从科学的主客观指标来评定中国一座座城市的安全与否,而是让受访者仅仅根据自己的所感、所见,或所闻,选出心目中最安全的省、市、自治区,受访者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小康》调查显示,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市,其次是北京市,再次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排名四至十位的依次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江苏省、浙江省、天津市、台湾、山东省、海南省。

  仅三成人“重视”安全提示

  7月15日13时40分左右,西宁曹家堡机场停车场发生了爆炸事件,爆炸物体被安置在停车场角落的垃圾桶里。当日晚7时30分许,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附近一公交车发生爆炸事件。

  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再一次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重要性。

  其实,在机场、车站、商场、公园、剧院等公共场所,安全提示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今年以来,就有两处“雷人”的安全提示语在网络上流传,一处在江苏省盱眙县的一个交通路口处,写着令人“恐怖”的交通安全提示语--“砰!完了,下辈子再闯吧!”另一处在广东省的某项目工地,写着让工友们很不舒服的安全提示语--“工友们:在外打工,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别人睡你老婆,打你孩子,花你抚恤金,虐待你父母。打工安全,为你自己。”虽然后来工地的安全员把这段文字改为了“一旦发生事故:父母无人赡养,老婆无人照顾,孩子无人教育”,但严格地来讲,这仍然算不上是科学的安全提示语。

  王大伟说,这些安全提示语其实非常重要,“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抑制犯罪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是暴力犯罪、恐怖犯罪的直接受害者,所以警力再高,也不如同时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让公众加强对于防范基本技能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据王大伟介绍,那些有操作性的安全提示语在专业术语中被称作“警语”,在他看来,我们国家的警语无论从强度还是频度上来说,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一是警语还需要更大、更醒目,二是提炼还需要更有科学性。

  在提炼警语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王大伟总结了两点,除了一定要有操作性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平民化和大众化。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的一句警语,给王大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遇到陌生包裹不要触摸、保持镇静、赶快逃跑”--短短的一句警语,却包含了三个操作技能,假设把它写成“遇到炸弹不要害怕”,就不算是警语了。

  王大伟还举了个常在中国餐馆里看到的安全提示语--“民警同志提示您注意钱财”--因为毫无操作性,这句话称不上是警语,而在西方是这样写的:“不带今天不用的钱”。为了更贴近中国百姓的语言习惯,王大伟把西方的这句警语改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歌谣:男人尽量少带钱,不带今天不用钱,可怜多少英雄汉,败在露富这一关。

  在“2014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中,有近三成受访者反映,对于容易威胁到自身安全的火灾,虽然公共场所张贴着不少介绍防范知识、逃生知识的粘贴画,但自己并不愿意去看,因此并不知道遭遇火灾后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脱险。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王大伟提炼出四句话的警语:“火灾来了拔腿跑,弯腰捂嘴往下逃,逃跑不能坐电梯,困住回首大声叫”。

  不过,在让警语更科学的同时,公众还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小康》调查显示,仅有三成人(31.9%)会特别注意安全提示语,而其他七成人,只是偶尔看看或者从来都不注意。

  出门在外,除了留意安全提示语,选择“靠谱”的出行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公众看来,最安全的出行方式有哪些?调查显示,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步行、私家车、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火车、高铁、飞机、轻轨、出租车。与去年相比,今年选择私家车和自行车出行的人都增多了。

  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自己的安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更靠谱。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王知凡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表)

  2005~2014年度中国平安小康指数

  一级测评指标 权重(%) 2005年度 2006年度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比上年度增减

  社会治安 24 71.2 67.0 67.5 68.1 71.1 74.0 76.0 79.2 82.3 83.5 1.2

  卫生安全 24 58.8 57.9 58.5 57.8 59.8 62.3 63.9 65.6 67.5 67.7 0.2

  生产安全 16 71.5 70.7 70.4 70.2 73.1 76.1 77.8 79.8 81.7 81.8 0.1

  经济安全 16 65.0 64.3 64.6 64.2 64.2 65.5 66.6 68.4 70.1 71.6 1.5

  心理安全 20 64.8 65.0 65.0 65.1 67.8 70.4 71.7 73.1 74.6 75.8 1.2

  平安小康指数 100 66.0 64.3 64.9 64.7 66.9 69.4 71.0 73.1 75.2 76.0 0.8

  中国公众眼中最安全的十个省市区

  1.上海市 2.北京市 3.香港特别行政区 4.澳门特别行政区 5.江苏省 6.浙江省 7.天津市 8.台湾 9.山东省 10.海南省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