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真的人人都可以吗? “红袖章大妈”+ “平安志愿者”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红袖章大妈,平安志愿者
  • 发布时间:2014-08-05 15:49

  “今年上半年发生了几起暴力恐怖事件,您怎样看待目前的暴恐形势?”对于这个问题,参与“2014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会如何作答?

  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暴恐事件离自己并不远”吗?调查结果显示,答案是否定的。受访者普遍表达出的心声是:防恐人人有责!

  提及“人人有责”,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红袖章大妈”和“平安志愿者”。的确,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了:5月29日,北京正式进入社会面反恐模式,85万名平安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巡逻,街头的小贩、报亭员、修鞋匠等等,发现可疑情况都会在第一时间上报;即将举办青奥会的南京,则从6月30日起,悬赏征集各类涉恐涉暴犯罪线索,招募50万名平安志愿者,青奥会期间将实行安全防控一级响应……

  这种“红袖章大妈”+“平安志愿者”的保卫模式是否有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第四次警务革命叫做社区警务运动,社区警务运动有句核心的话,即‘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抑制犯罪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我们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专门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通俗地讲就是‘人民战争’,历史证明走群众路线是我们保卫工作的光荣和优良传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说明志愿者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对于社会治安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大伟认为,对于暴力恐怖袭击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认识,一方面要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多地恐惧。据他介绍,恐怖主义有三个特点,一是随机杀戮,二是会选择敏感的时间段,三是会选择地标性的建筑。针对这三个特点,王大伟指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要对时间和空间上的防范加以重视,“在恐怖袭击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在车站、码头等人群拥挤的地方,应该学会观察、提高警惕;当恐怖袭击发生的时候,老人、妇女、儿童的第一职责就是迅速和果断地逃生,而在这个时候,军人、警察、公务员就应该勇敢地保护人民群众,和暴力恐怖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恐怖袭击停止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救助,方针就是‘先救助、后疏散’,原则是‘互相包扎顺序走、优先救助未成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