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4金融展 创新科技描绘普惠金融蓝图

  多力并举 完善普惠金融

  发展普惠金融是深化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小微经济实体提供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在2014中国国际金融展第十五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技术服务商的代表热议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创新轨迹。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东荣指出,移动金融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中大有可为。一是有利于推动国家消费升级,经济转型;二是移动金融业务的广泛适应性可有效融合线上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业服务效率与质量;三是移动金融具备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等普惠金融特点,可快速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满足百姓对业务融合、安全便捷、标准规范的金融服务要求。

  目前,成都、合肥、贵阳、宁波、深圳等地的移动金融创新试点工作正稳步推进,尝试在移动环境下推广支付、信贷、征信查询及公共事业缴费等业务的便民服务新模式,为移动金融大规模应用推广提供经验和示范。在建设银行展区,记者亲身体验到多种“惠民”服务产品,使用手机银行“摇一摇”功能,可就地查询附近建行网点及办理业务排队情况,点击“排队取号”按钮,就能提前远程获得网点排队号码,节省排队轮候时间。

  移动金融正逐步颠覆传统业务模式,全新的客户互动体验将成为金融服务不可或缺的元素。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天羲向记者表示,实现普惠金融,必须快速洞悉客户“智慧”,满足其随时随地处理金融业务的需求。具体要做到四点:以人为本,刷新移动互联新体验;数据为先,洞察客户业务新需求;系统为实,让核心能力支撑创新;风险控制,让企业安全尽在掌握。尤其在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不断渗入传统金融领域的当下,实施金融创新更离不开领导的决心、推动,试错文化及促进资源整合、创建共赢产业体系的开放心态。

  在阿里巴巴余额宝施展的“鲶鱼效应”下,互联网金融及小微金融服务也成为本届展会当之无愧的热点。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难题,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银行及相关研究机构将针对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带入展会,为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献策献计。从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2.0版本、华夏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战略,到北京农商行的凤凰福农信用卡及银联商务的天天富产品,一系列产品均为小微企业贴身定制。此外,展会现场,光荣国际展示的一款小型ATM设备赢得多方关注。

  其内嵌光荣国际核心技术产品“迷你型”出钞机芯———MultiMechASecure,通过分离出钞、进钞模块,既可节约体积,又顺应了目前“服务三农”的主体思路,可满足农村地区对现金量的需求,同时又可降低农村地区ATM设备的运维成本。

  不同于光荣国际,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研究院院长陈达伟则聚焦普惠金融核心服务能力的锻造提升,他表示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能力:首先是系统支撑能力,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的获取不一定通过自建,也可利用市场成熟的支撑系统及网络;其次是安全能力,安全防范很重要,安全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能力、赔付能力也很重要,这也是通过大数据实现预判的应用场景;第三,客户服务能力,普惠金融服务的完善需要具备大量客服资源,如云客服、在线客户、手机客服等。实现互联网普惠金融,这三点能力缺一不可。

  新意十足 提升支付体验

  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达45.40亿张,境内特约商户达993.03万户,POS机数量达1358.13万台,境内ATM数量达56.07万台。受理终端的规模增长,进一步完善了支付环境,并对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移动支付展区,上海华虹集成电路设计将我们身边的市民卡、公交卡及具备集成功能的社保卡等智能卡带到现场。公司市场人员告诉记者:“华虹是目前国内芯片设计领域唯一拿到CCEAL4+审核资质的公司,具备独立自主研发能力,我们的芯片已成功应用于二代身份证中。”

  根据央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在此背景下,上海华虹已做好万全准备,开始接触部分银行,取得标准资质,并逐步在部分分行试行发卡。

  IC卡音频交易终端是上海华虹本届展会展出的亮点产品之一,据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款产品是我们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而推出的,将这个终端设备插入手机音频口,在进行互联网交易时可以基于终端使用磁条卡或者芯片卡,完成互联网交易的付款行为。”

  在资和信展台,功能不一的各类预付费卡、购物卡等集中体现。其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开拓了商场售卖渠道,通过与商户合作出卡,辅助其终端销售,实现了多方价值共赢。”

  脱离银行卡,通过手指静脉信息实现预约、取款的真实场景也出现在展会现场。在日立展台,工作人员通过模拟操作,展示了现场提取指静脉信息、绑定银行卡账户,并实现取款操作的全过程。用户即便忘带银行卡,也可通过手机+ATM指静脉交易认证方式,很快取出现金。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3834.6亿,但环比下滑5.8%。移动支付的拐点真的到了吗?美国发布的一则报告中称,当前移动支付难以实现其真正潜力的问题在于消费者仍然对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支付产生疑虑,他们更担心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天诚盛业推出的手机虹膜支付解决方案,一定程度可解决用户对交易安全的疑虑。据其技术人员介绍:“手机虹膜支付解决方案基于自主研发的多模态生物识别云平台SmartBIOS,以自主知识产权、银行级的虹膜识别算法为核心,将虹膜识别技术引入到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金融支付系统中,在登录、转账、支付等使用密码认证的交易环节,可用虹膜识别替代密码,精准、安全的实现交易者身份的合法辨识,提高支付系统交易的安全性。”

  此外,天诚盛业通过将其人脸联网核查系统引入VTM设备,能够帮助银行工作人员更加客观、精准、迅速地实现对用户的身份核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投入。

  在金邦达展位,记者体验到基于电子货币,自助点单付款的一套创新支付体系。据金邦达负责人介绍:“这套支付系统可实现人到人的支付。我们通过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及主动式识别终端设备来实现。可以设想一种应用场景。当用户A和B到咖啡厅点餐,商户可将菜单自动推动至用户手机,用户手机下单可通过电子货币进行付款,商户终端收到付款后,即可照单出餐。而且该系统还可支持AA制付款。”

  这些创意十足的新产品、新应用丰富了支付体验,也推动了金融市场移动支付的长足发展。

  安全护航 强化风险控制

  金融服务渠道不断拓宽,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新的金融业务不断涌现,客观上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李东荣表示:“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坚持以安全可信、联网通用为原则,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享受到移动金融服务上的普惠性,安全上的可靠性,使用上的便捷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聚焦移动互联时代的金融风险防控,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金融软件服务供应商的代表展开热议。中国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副主任单继进表示:“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开始的记录数据阶段,二是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集成数据阶段,三是以管理系统建设为起点的应用数据阶段。”

  “为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监管挑战,银监会EAST系统正逐步部署、安装。该系统建设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我们的数据模型采用的是封闭的数据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对数据库是开放的,各种数据库都可以接进来,再去做模型或是做自己的应用系统。整体来看,我们的思路是比较超前的。今年,整体EAST系统将实现全线应用实施,各地银监局将完成全辖中资法人机构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数据采集和监管应用。”

  在信息技术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方面,中国工商银行也走在前列。工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谭路远表示:“针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特点,工行一要监控网络接入,二要实施接入的识别防范,三是在运营层面强化数据通信加密。”为此,工行始终坚持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发的主导思想,牢牢把握IT系统架构,进行产品与程序的异构组合,不断完善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的防范体系。

  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应是一种优势互补,而非风险叠加。对此,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杜志亮表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控也要坚持银行业风险防控的体现。”

  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建立大行业协作以及跨行业、不良信息、数据分享机制。二要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跨行业的客户身份认证和核实,实现客户在线帐户认证、变更、交易、监测、注销,并通过法规进行明确。三是要规范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界定交易,明确电子签名规则。四是建立全社会征信系统,完善征信机构的产品以及技术创新,满足互联网金融新的征信需求。五是确保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在创新、风控、资本要求等方面,实现相对统一的业务监管要求,规范互联网的金融创新。

  “面向互联网新长尾时代,由此带来的核心安全问题,是除软硬件设备、网络应用安全之外的客户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渤海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高级经理张羽表示:“不可否认,大数据、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理念和技术革新手段。在长尾时代,我们也要积极实施风险管理,主动适应新环境,特别是新的客户群给我们传统风险管理手段带来的挑战。对此,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思想、精髓在新时代仍然可以发光发热,仍然是要坚守。”

  纵观2014中国国际金融展,参展厂商的产品和创意都紧紧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将自身优势与银行现有业务创造性的融合,将诸多科技概念转化为了现实体验。

  在本届金融展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展会上的科技创新,更是中国经济无畏险阻勇往直前的信心与决心。

  本报记者 洪蕾 陈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