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数据中心确保社会能效可持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的浪费造成了巨大的管理压力。国家与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认知到能效的重要性。由于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智慧城市、万物互联等概念和话题均被无数次提及,这一切归根到底就是传统管理如何借助IT技术使之更加高效、智能。而要实现智能化,无外乎需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云计算发展不断加速的今天,通过智能化的确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提升。

  数据中心安全关乎未来

  无论智慧城市、智慧电网还是智慧交通,无非是实现管理的智能化,这必然会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较为严苛的要求。那么,现阶段的智能化基础设施较之过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区别?是否存在更深层的意义?

  当前大家倡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无非具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更加智能,在生产力和可用性方面具备较大幅度提升。第二就是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具备了智能化的方式才能保证整体能效的提升。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人类需要的电量是今天的两倍,到2050年整个能源需要是今天的两倍。此外,到2025有3亿左右人实现城镇化迁移,200多个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8个城镇人员会超过一千万,大规模的城镇化必然在能源消耗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必须要智能化,而在智能化过程中会发现其所产生的数据会越来越大,这本身就催生了数据中心构建的刚性需求。站在更高层面,整个社会要保证其更加智慧,就必须需要确何基础设施和各个系统之间能相互协同从而实现智能管理。数字化则让这种管理最终落到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之中。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实现离不开数据中心的支撑,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升到更高层面,可以说数据中心的安全关乎着智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

  重新定义确保能效可持续

  未来到底如何定义数据中心,它的建设对于整个社会能效的可持续发展又会有何种意义?

  除IT设施之外很多的基础物理设施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均未被重视,最显著的体现在数据中心巨大的计算能力到底靠什么来支撑?答案是供电,只有保证合适的供电容量才能在确保数据中心可用性的同时实现能效的提升。而服务器和IT设备本身对于供能的质量和持续性的要求很高,要保证电源的不间断和质量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另外,一个数据中心中诸多的高级计算能力,计算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热量。

  第三就是在数据中心能效方面的管理。每年大量的用电量如何做好能效管理,这是对于社会最好的保护,可以节省很多资源。

  最后就是数据中心的运营管理,施耐德可以将企业管理软件和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结合在一起,但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表面IT设备部分,却未发现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层面和基础设施的管理层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CIM(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

  而这四个方面对整个社会能效的可持续发展有相当大的关联。当前政府对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工业与信息化部针对数据中心的能效也发布了相关意见。

  根据不同的需求状况,施耐德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也始终坚持安全、绿色以及快速部署,希望能够从根本上适应企业用户以及云计算平台的应用需求。而施耐德多年来无论在全球或中国都占据市场领先位置,最早的模块化数据中心是在十年前推出的英飞集成系统解决方案,经过十年的积累和不断守着,英飞集成系统一直保持着“十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的领先优势。

  施耐德APC大中华区总裁 黄陈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