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中共地下党员的民盟前辈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营救,地下党员
  • 发布时间:2014-11-20 16:17

  今天知道范朴斋这个名字的可能已经不多了,了解其生平事迹的更属凤毛麟角。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主活动、对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民主人士,范朴斋不应也不能被历史遗忘。

  范朴斋1895年生于四川成都,幼年便奉祖父范蕊生之命随蜀中名儒吴虞读书。范朴斋精于文墨,曾长期担任民盟主席张澜的秘书和文件起草人,民盟的许多重要文电均出自他手,故有“民盟一支笔”之称。范朴斋是“中间路线”的积极拥趸者,曾任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后弃官加入民盟。他对张澜十分敬重,工作上也甚得张澜倚重。

  范朴斋有记日记的习惯,他留下的1944年12月1日至1949年7月7日的日记详细记录了他在重庆、成都等地的经历以及众多民主人士在此期间的活动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如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解散民盟前后,在解散已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民盟当时的领导人主张可以接受政府下令解散,而不自行解散。范朴斋日记如实记录了当时的情况,为后人留下了一份详实可信的历史资料:“漱溟(梁漱溟)有信略称:‘现形势环境说,我们无可为,按内部(指盟内分歧)说亦不能有所为。但我们不能自行解散,我们暂时休息,毋宁说是求之不得的事。将来有需要我们时,我们再度出来,仍将是整个的。’表老(张澜,字表方)亦以此说为然。”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元旦宣布下野。鉴于西南地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蒋介石特地派心腹张群到重庆主持西南军政大计。张澜与张群同为四川乡党,素有往来,他与民盟其他领导人协商后决定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设法营救一批被捕在狱的民盟盟员。

  负责这次营救行动的是民盟中央委员范朴斋,据曾参与这次活动的冯克熙回忆:“主其事者,是张表老;具体奔走者,是范朴斋先生;积极襄赞者,是鲜特生(鲜英)、梁漱溟、潘大逵、胡克林先生。”

  民盟为什么委派范朴斋主其事呢?原来1930年代中期范朴斋由甘肃省政府秘书长调任平凉专员时,在平凉与西北“剿匪”副司令张学良将军相识。二人对国是见解投契,一见如故。“西安事变”发生后,范因奔走呼号营救张学良将军而被免官入狱,获释后被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重庆行营主任的张群任命为高级参议,后来张群任四川省政府主席,范又被其任为省府编译室主任。正是因为这段渊源,所以张澜才派范朴斋负责与张群打交道,主持此次营救行动。

  范朴斋与梁漱溟等人商量,决定趁此机会,尽力争取将所有被捕的同志全部营救出狱。不仅被捕的民盟盟员,连同共产党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只要是知道名字的一律要求释放。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范朴斋1949年3月21日的日记这样写道:“午后六时岳军(张群,字岳军)约谈,对释放同仁事,予未有表示,倒是他先说,已决定要放。他要我开个名单给他……”

  3月28日,范朴斋开列的营救名单被送到了重庆绥靖公署第二处处长徐远举手上。徐远举就是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保密局西南地区绥署二处处长原型。他曾疯狂镇压学生运动,策划破坏中共重庆地下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在徐远举的主持下,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达13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被杀害。

  徐远举看过这份名单后,连连摇头:这里面有许多人明明是共产党,怎么成了民盟的呢?为赶在国共北平和谈前救出被捕的同志,第二天,范朴斋、梁漱溟再次面见张群和徐远举,范朴斋故意当着张群的面冲徐远举大发其火:“关押了多少人你们清楚,却出难题要我们开列名单,现在开了名单又节外生枝,名单是我们开的,我们负责,放人不放人,权在你们!”梁漱溟也义正辞严地说:“要和谈就该表现诚意,释放政治犯是和谈的前提,只要是政治犯均应一律释放。”圆滑的张群看此情势,连连答应“再斟酌,再斟酌”。经过范朴斋等人的努力,李康、唐弘仁等28位民盟盟员和共产党员终于在4月1日前全部获释。

  范朴斋在解放战争时期对革命的贡献很大,当时他虽已50多岁,却比年轻人还爱激动。他讲话虽四川口音很重,但常常谚语连珠,诙谐幽默,极富煽动性。他对国民党反动派非常了解,谈到这方面问题,往往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在与敌人的斗争中,机智敏捷,有胆有谋。

  新中国成立后,范朴斋在1949年10月28日政务院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政务院更名国务院后改任国务院参事。参事室制度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提出来的,1949年4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毛泽东明确电示中共中央华东局:“在上海解放后,应成立类似参议室的咨询机构,以吸纳上层党外民主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政务院任命的第一批32名政务院参事,大都是民主党派、无党派高层人士以及留在大陆的原国民党上层军政官员,参事室制度为他们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特殊通道。

  1956年,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范朴斋等18位国务院参事联名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直言中共的统战工作有偏差:“我们的意见是:切实检查统战工作的作风,纠正偏差;同非党人士接触应方式多样,深入实际,个别访问谈心容易听到尽情尽意的真话,而不是在台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动及事实上予人以鼓舞以开新风;真正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多听意见,有错认错。”报告希望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以消除有关人士的疑虑。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十八参事上书”。

  根据国务院参事们的意见,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检查党的内外关系,国务院也开始着手提高参事的政治、生活待遇。国务院全体会议开会时允许参事室派三位代表列席会议,允许国务院参事列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允许国务院参事轮流参加政府举办的一些大型招待宴会等等。当年国庆节,全体参事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国庆观礼。

  1956年,范朴斋被打为“右派”,降级担任四川省政府参事。“文革”中,范朴斋被关押,后因严重胃溃疡大出血“保外就医”,1970年去世,终年75岁。1980年,其右派问题得到平反。

  (责任编辑:亚闻)

  团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