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会徽有何含义等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人民政协会,历史
  • 发布时间:2014-11-21 08: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会徽的整个图案庄严富丽,它以一颗红光闪闪的五角星、四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和白色地球衬托的红色中国地图为中心,光芒四射的蔚蓝色天幕作背景,周围是红色缎带连接起来的瓦蓝色齿轮和金黄色麦穗,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族阶级大团结”的精神。

  这个会徽是1949年7月由新政协筹备会制定、通过的。设计者张汀和周令钊对图案的原说明是:一、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二、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三、四面红旗表示四个阶级(即当时的四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四、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此外,红星下面的“1949”四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年号;缎带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个金色仿宋字,标明了人民政协的全称。这个设计图案经周恩来批示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们传阅后,认为较好地体现了筹备会提出的指导思想。后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毛泽东批准,在1949年9月21日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使用。

  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件提案

  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提案的形式把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党委和政府,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决策的参考或依据。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件提案是谁提出的?内容又是什么?

  1949年9月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郭沫若、李济深等44人联名提出了人民政协的第一件提案,题目是《请以大会名义急电联合国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代表案》。

  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选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唯一能代表中国人民之政府,应由政府发出声明,否认国民党政府所派出席联合国会议所有代表的代表资格。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即由外交部部长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否认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的权利。这件提案的实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以茶代酒”的由来

  现在人们请客时,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往往举起茶杯说:“以茶代酒。”那么,“以茶代酒”从何而来?又有什么典故?

  根据三国时期的《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溺于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京剧何时开始唱外国戏

  中国京剧是国粹,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诞生以来,演过5000多个剧目,都是演中国古今事。可是,你知道京剧何时开始唱外国戏的吗?

  早在1904年,京剧名家汪笑侬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和屈辱媚外,激于义愤编写了一出外国题材的京剧名叫《瓜种兰因》(又名《波兰亡国惨》),应该说是京剧最早演外国戏的先例。该剧取材于波兰亡国,惨遭外国瓜分的历史教训,明确表现民主思想和反抗民族压迫的倾向。同年8月5日在上海“春仙茶园”首演,蔡元培在他主办的《警钟日报》上发表评论,称这个戏是“演剧改良之开山”“梨园未有之杰构”。汪笑侬自己也写了一首《题瓜种兰因新戏》的诗:国香散尽野兰芳,七月食瓜热血凉;请就前因证后果,感情安得不心伤。

  随后,外国戏的剧目不断出现,如1907年6月,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演出了根据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同年秋,此剧在上海被改为京剧上演。1908年,上海又演出了根据小仲马小说《茶花女》改编的《新茶花》,轰动一时。辛亥革命后,北京演出《法国血手印》。20世纪40年代,天津上演了《侠盗罗宾汉》,这是第一个以外国题材演出的京剧武打戏。

  花草雅称知多少

  花草绿植自古是文人雅士的咏颂之物。在传统文化中,每一种花草都有其品性风骨。

  梅兰竹菊被人们赞颂已久,梅,傲雪裁冰,高洁志士;兰,空谷幽香,社会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自行,世外隐士。它们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独立。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清代嘉庆年间,五溪苏灵著有《盆景偶录》两卷,将盆景植物分为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花草四雅。

  被称为“四大家”的盆景植物——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具有叶细、形美、清雅可人、适宜造型的共同特点,加工成盆景有姿有色,赏心悦目,喜爱的人甚多,故得美称。

  “十八学士”指的是18种观赏植物:梅花、桃花、杜鹃、石榴、茶花、腊梅、罗汉松、栀子、南天竹、翠柏、六月雪、紫薇、西府海棠、虎刺、枸橘、木瓜、吉庆、凤尾竹。它们性格基本一致,能相互协调,搭配制成盆景,丰富多彩,相得益彰,像十八位饱读诗书的风流学士。

  “七贤”是指黄山松、缨络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梅等七个各有风骨的盆景树种。

  “花草四雅”,则是指兰、菊、水仙、菖蒲四种。其中水仙传说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花色皎洁,纯白如玉,素雅清丽,象征着纯洁无瑕。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芳香怡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

  (责任编辑:叶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