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不仅仅是儒学等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国学,儒学,古代
  • 发布时间:2014-11-21 08:28

  仲大军《国学能否超出诵经的范围》

  儒学仅仅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能代替国学。首先要弄清国学的内容,国学应当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在古代社会,社会科学往往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禹贡》《墨子》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四书”“五经”只是国学的一部分。

  国学轮廓的形成应当从汉代开始。汉代开始对古籍进行分类,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编写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其中有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和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总题《七略》,这应该是最早的国学。《七略》后来亡佚了,但其基本内容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

  从西晋起,国学的内容从汉代的六大部分变成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种编辑方法一直延续到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

  如果说什么是国学,笔者认为“四库全书”才是比较全面的国学。在很多人眼里,似乎读个《论语》《大学》或《中庸》就是在学国学了,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也是受历史上独尊儒术的影响。这一独尊,导致我国图书编辑经、史、子、集体例的形成。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便把儒家著作或儒家欣赏的著作奉为“经”,后来经过隋唐宋几代的扩充,终于将六经扩大到十三经,并且把这些书在编成第一大类:经类,位列史、子、集三类之前。

  中国是崇尚伦理道德的国家,所以经的地位至高无上。今天中国的国学复兴和国学热,学的也是经。看看当下社会上那些国学班,有哪些学习内容超出了经的范围?但是,经并不能完全代表国学,国学应包括诸子百家。

  康熙为何只南巡六次

  阎崇年《阎崇年讲谈录:读史阅世五十年》

  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一共六次下江南,往返都算上,共12次到扬州。那为什么康熙四十六年以后他就不南巡了呢?

  从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到四十六年第六次是康熙32岁到54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按说他应该接着来,为什么不来了呢?因为康熙四十七年(1708)发生了一件事,他北巡的时候,把皇太子胤礽废了,这是个很大的事情。史书记载,儿子们、大臣们,都跪着听圣旨。史书记载康熙帝“且谕且泣”,一面念一面哭泣,念完之后,仆倒在地。大伙把他架起来,不久康熙就中风了。康熙晚年右手不能写字了,批答奏章是用左手,后来记载他两条腿肿得很厉害,很粗,脚穿靴子也困难,把靴子划开一个口才能穿上,后来靴子也穿不上,拿个毡子把脚裹上。

  有个官员拍马屁,给他上个奏折,说“祝圣上万安”,这是好意啊,拍马屁也是好意啊,祝您万安嘛。康熙看完,啪!给摔了,朱批道:“朕一安尚无,何来万安?!”这官员本来想拍个马屁,结果讨个没趣。这说明康熙心情不好啊!一安都没有何来万安,还有心思下江南吗?所以康熙四十六年之后就没有再南巡。废了太子后,接着又立了。立了又废,两立两废。最后一废,他身体就更不行了,走路还要别人搀扶着。所以康熙后来没有体力、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再南巡了。

  官史,基本上是给皇帝看的

  资中筠《人民和朝廷哪个是目的?》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我们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替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为了本朝能千秋万代永远继续,避免被别的朝代“替”掉。

  谁最该吸取这个教训?当然是皇帝和他的家族。他的谋士、帝师的职责就是教皇帝如何保住这个皇位,老百姓是无权参与,也无能为力,所以历史首先是写给皇帝看的。中国二十四史只有第一部《史记》例外,是异类。尽管司马迁本人的职务是史官——太史公,但他著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是为了皇朝的延续。

  他的心胸非常博大,包含整个他目光所及的世界,要找出规律,不是为了汉朝统治能够永远持续。所以他胆子很大,一直写到当代。他是汉武帝时代的人,《武帝本纪》他也写出来了,而且对武帝没什么好话,并非歌功颂德。要是看《史记·孝武本纪》,对汉武帝得不出很好的印象。而且《史记》还有点像布罗代尔所提倡的写生活史,给各类人都写列传,包括《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货殖列传》等。中国人历来是轻商的,但司马迁给商人也列传。还有酷吏、循吏,都分别列传,按照他自己的评判标准。

  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书里的一个异类。是为记录史实,也是寄托他自己的情怀,不是给皇帝看的。但从此以后,包括《汉书》,历代所谓“正史”,也是官史,基本上是给皇帝看的。

  美国国宴吃什么

  张祥《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美国国宴最早始于1874年,是美国总统给予外国政要最珍贵和正式的荣誉,过程十分复杂隆重。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邓小平访美时的国宴菜单:(1)烘焙海鲜;1976年保罗梅森比诺干白葡萄酒;(2)烤小牛肉;印度黄米饭;西兰花;1976年SimiRose赤霞珠葡萄酒;(3)蔬菜沙拉;特拉普奶酪;(4)汉斯·可耐尔干香槟;(5)栗子慕斯;松露巧克力。

  白宫知道邓小平爱吃小牛肉,几乎每顿饭都上这道菜,以至于后来有人问邓小平:“您这次来美国最大的印象是什么?”邓小平半开玩笑地说:“小牛肉啊,小牛肉!顿顿都是小牛肉!”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克林顿邀请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江泽民访美时的国宴菜单:(1)开胃菜:冰镇龙虾、卤汁东南瓜、龙虾蛇蒿糊;(2)主菜:椒盐牛肉、土豆泥、蔬菜梗、葱橘子果酱、皮诺瓦葡萄;(3)凉菜:蔬菜沙拉、土豆奶油冻、Balsamic and Chive Dressing;(4)甜点:蜜饯生姜、蛋挞、“Orange Blossom Surprise”玛芬蛋糕;(5)酒水:1995年莎当尼白葡萄酒、1995年黑比诺红葡萄酒、1991年铁马白之白香槟;(6)餐后娱乐: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

  (责任编辑:齐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