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王国之侧景等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阿片王国,俱乐部
  • 发布时间:2014-11-21 08:32

  日本《现代杂志》三月号上,曾经刊着四张极清楚而刺目的照相:一张是横跨万山形势十分雄壮的“热河省境之万时长城”,一张是灵山环抱中曲折如带的“石河形势”,另一张是“热河行宫”。最使人惊心动魄的要算最后的一幅了:图上成千累万大大小小的,尽是些球形的东西,这东西的下面,又各有一条很细的梗子连接着地面,模糊中似乎还有些枝叶之类。这是什么呢?我诧异地说。后来看到旁边的一行小字,方才恍然大悟。那上边的字句是:“一望无垠的罂粟花田,阿片王国之侧景。”

  “阿片王国”这是多么使人难堪的名字!凡是中国人大概都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考语吧!然而事实已经落在人家的眼里,又岂是一班“志士”们的宣言通电所能够消灭的!

  那时候正是三月初,热河尚未“送人”,我的耳朵里便震天地响着“誓与热河共存亡”,“阿片王”这些意义绝不连贯的字眼,谁知不到几天,这个阿片国王,竟然弃了他的阿片而出亡了。其实这倒不是“意外之变”,而正是意中之事。拿着这样一个昏庸贪鄙的军阀去抵抗强敌,不但失败是意中事,就连卖国也并不十分稀奇,独有明知其不可靠而仍相信他的“誓与热河共存亡”的鬼话的人,那才是傻子!才是愚不可及的笨伯哪!

  (1933年3月28日《申报·自由谈》)

  ◆点评:人不自亡,孰能亡之!人不自立,孰能立之!

  女子不婚俱乐部

  女嫁男婚古今通例,近有寓居上海八仙桥之女学生蒋某,江苏南通州人,毕业中校,现执教鞭于沪上之某学堂,日前心花怒放,异想天开,发起女子不婚俱乐部,入部年龄资格定章20岁至40岁止,每年交部费6元享有部中权利。惟当入部之时须有部员介绍,且于志愿书中预先填明誓不婚嫁,如有故违愿,甘罚洋600元等字据,闻已组织就绪,将于近日开幕,并请名人演说,宣布不婚之乐趣,界时八仙桥挽定有多少仙女下凡也。

  (1919年1月9日《大公报》)

  ◆点评:在中国传统婚姻里,女性长期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束缚着女性的自由,有觉悟的女性选择不嫁来操控自己的命运。但是社会和当局对此甚为不快,以“男大须婚,女大当嫁,此人之天职也”的“堂皇”理由来阻挠取缔女子独身团体。

  台湾修改对中共称呼

  香港《中报》七月二十七日述评题:台湾修改对中共称呼对“匪”字区别使用

  据台北报章报道,这次举行的“国建会”中,国民党当局已决定对中共的称呼作出修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在领导人的姓氏后面,不加上一个“匪”字。

  中共和国民党虽然经历过血肉相搏,是势不两立的两个政权,但它们都有许多共同点,这点是颇耐人寻味的。以往中共称国民党为“蒋匪帮”,国民党称中共为“共匪”,其实国共两党都有其政治主张,与土匪绝不同(个别分子自当别论),如若在西方国家,它们可以在竞选中互相竞争,即使互相揭短,甚至骂几句,也断不会使出“匪”字。无奈中国的炎黄子孙,却要称对方为“匪”,岂不悲哉!中共现在政策大大开明,早已不称国民党为匪,对组织,对个人均是如此。然而台湾方面,现在刚刚开始小突破,在个人则不称“匪”,对组织仍要沿用什么“匪伪政权”,这未免太落伍了。既然要表示开明,何不一次就全撤销“匪”字和“伪”字?

  同样的,在国际上称中共不称“匪”,只有在台湾内部称之为“匪”,这种“内外有别”也是十分可笑的,这岂不是不信任台湾内部的人民?最好的办法:对组织,对个人,在外部,都取消一个“匪”字。留下那么一些尾巴,迟早也要斩掉,不如早点斩掉为好。

  作为炎黄子孙来说,希望海峡两岸都能实现民主化,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谈上两岸的“统一”。否则对任何一方面来说,都是党同伐异的政治攻势而已。

  (1981年8月12日《参考消息》)

  ◆点评:两岸曾经花了不止40年的功夫,把这种极度鄙视对方的政治情绪发挥到极致。好在“共匪”与“蒋匪”的历史恩怨,在现今两岸“九二共识”主导下大有不同了。

  望子成龙

  暑期儿童“兴趣班”的一位老师说:“我正在为学生上课,但见学生心不在焉,我顺着学生的眼光往门外一看,不得了!门外竟站满了家长,手拿冷饮、糖果等候孩子下课。”他感叹地说:“现在的小孩真是皇帝。”

  疼爱子女,望子成龙,无可非议。为了儿女的将来,许多父母节衣省吃,不管儿女兴趣如何,买钢琴、请家庭老师、送儿女参加各种学习班;另外,为了跟儿女妥协,儿女要的高级玩具、高级童装……一一满足,然而,父母的种种努力,会有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呢?

  (1987年9月19日《深圳特区报》)

  ◆点评: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中国式家庭教育弊端一言难尽。

  如此世界冠军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三日电]十月十二日,苏联对外宣传刊物《莫斯科新闻》周刊用了整整一个版来大肆沉浸苏联国家冰球队对加拿大冰球队的“胜利”。

  但是,苏联报刊对苏联队是如何取胜的一直讳莫如深。直到人们看到加拿大等国报刊对此次比赛的报道以及加拿大队员回国后的谈话,才恍然大悟,原来其中大有“诀窍”。

  加拿大《环球邮报》在报道这几场比赛时多次谈到,苏联裁判员违反国际冰球赛规则,对苏联队员动手打人等犯规行为视而不见,反而加以偏袒,引起了加拿大队员和观众的强烈不满。

  不仅如此,加拿大队守门员奇弗斯回国后揭露,这次比赛不仅在冰球场上进行,而且有人在苏联的旅馆幕后搞鬼。奇弗斯说,“加拿大队员在莫斯科遭到窃听,使他们的比赛受到了损害。事情是这样的:在莫斯科的第一场比赛后,加拿大队在莫斯科旅馆的一间房间中开队会,研究对方的打法和弱点,部署第二场比赛。结果,苏联人在这场比赛中突然改变了打法。原来,苏联人在加拿大队员的房间衣橱中放了窃听器。奇弗斯和另外两名加拿大队员都在房间中发现了隐藏的窃听器。

  人们记忆犹新,今年四月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冰球赛中,苏联国家冰球队大打出手,故意撞伤捷克斯洛伐克队的队员,虽然夺得了世界冠军,但其恶劣作风却引起了公愤。

  苏联世界冠军队这次不仅使用冰球棍作武器,而且又使出了新武器——窃听器!球棍加窃听器,这就是苏联世界冠军队取得胜利的“诀窍”!

  (1974年11月4日《湖南日报》)

  ◆点评:堂堂大国,竟在国际赛事中使出这种不入流的作弊小伎俩,还真是把脸丢到了全世界。

  (责任编辑:叶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