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奇书《耍谈经》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异书,邵阳,书城
  • 发布时间:2014-11-21 09:24

  早在南宋时期,湖南邵阳就出现了雕版印书业,出版了贺铸的九卷《庆湖遗老诗集》。到清代光绪年间,邵阳发展为江南有名的书城。凡市面上有的书,邵阳无所不刻,其中包括邵西周旺铺下二里车塘铺刻印的《望星楼通书》、新化县刻印的《耍谈经》这两种奇经异书。

  其中的《耍谈经》在老一辈邵阳人中,识字者几乎无人不读,不识字者大多听过其中的趣话笑谈,而中青年人对它比较陌生。

  《耍谈经》的编者李义才是一位思想活跃的土秀才。他汇编各种书刊、传闻及自己创作的趣话笑谈,分成解闷笑词、洞房巧语、奇巧灯谜、奇巧诗对四辑,取书名《耍谈经》。该书通俗诙谐、趣味盎然,深受不同阶层特别是草根群众喜爱。为便于随身携带,书本以64开的小开本印行。最先是1928年,商务印书馆刊行过《耍谈经》;1946年8月,新化镇梅书社又重增再版。20世纪80年代初,邵阳街头有人摆地摊出售油印的《耍谈经》。

  《耍谈经》出自邵阳,其中少不了邵阳元素。如“增和桥”,写到邵东(时属邵阳县)特产黄花菜:一僧官,一书生,行至增和桥,见女子提一篮黄花菜,僧官指着增字说:“单曾也是曾,有土也是增,除了增边土,添人就是僧,僧道人可爱,道巾头上戴,异日功完果满,返西方,登仙界,要吃这碗黄花菜。”书生指着和字说:“单禾也是禾,有口也是和,除了和边口,添斗就是科,科甲人皆爱,顶子头上戴,异日连科及第跳龙门,发了解,要吃这碗黄花菜。”那女子知意,也指桥字说:“单乔也是乔,有木也是桥,除了桥边木,添女就是娇,娇娥人可爱,花枝头上戴,异日双生二子,长子跳龙门,次子登仙界,要吃这碗黄花菜。”

  《耍谈经》讲求寓教于乐,如“红圆心”,提倡做人要心地善良:兄弟五人皆是毒恶铁石人心,县令说:“圣上得一怪病,要一红圆心吃,方愈,就向老大要取。”老大说:“圣上要红圆心,世上皆言我是黑心人,求大人另取。”又向老二要,老二说:“我心不是圆的是尖的,人言我心如刀,请大人另取。”又向老三取,老三说:“我心吃不烂的,人言我是铁心人。”又向老四取,老四说:“我心吃不得,人言我是毒心人。”又向老五取,老五说:“我心是坏的,人言我是坏心人。”县令喝道:“你等自言是黑心、刀心、铁心、毒心、坏心,岂不是凶恶害群之人,还有何理说?”令差役一一锁下。

  《耍谈经》很多内容与性爱和生殖器有关,有人称之为“讲痞话的书”。如“懵书生”:懵书生婚后不懂性爱,妻子闷闷不乐,其母求助先生。先生放学时出了个告示:“同床不同枕,罚一百担米,粳米都不要,担担要糯米。”该生当晚和妻子同睡一个枕头。第二天,媳妇更不高兴了,其母再找先生。先生又出了个告示:“同枕不同腹,罚一百匹布。土布都不要,匹匹要洋布。”该生与老婆肚皮贴肚皮睡了一夜。次日早起,媳妇脸色更难看。其母再求先生,先生又出了个告示:“同腹不同眼,罚一百把伞,纸伞都不要,把把要布伞。”

  即使闹洞房的妙语和诗对、谜语,也与性爱似是而非:如,苏小妹在读《鉴书》,其嫂调侃道:妹妹看“鉴”心想“汉”。小妹当时无言以对,时隔三月,见嫂子在河边洗衣,抛小石溅水珠于嫂身,嫂子抬头看端倪,但阳光太强,伸出手掌于额上遮阴以观之,其时小妹灵感顿发,脱口而出:嫂嫂怕“日”手遮“阴”。

  正因为有些“涉黄”,该书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在那男女早婚而对性禁锢的年代,书中对房事、性器大胆夸张,不仅是性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楚文化生殖崇拜的反映。

  (责任编辑:亚闻)

  扬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