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检讨』多忽悠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皇帝,刘恒,汉文帝
  • 发布时间:2014-11-21 08:59

  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发布“罪己诏”,公开向天下检讨的皇帝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即位后,连续几年天灾不断,收成很差。对此,他忧心如焚,写下检讨:“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欤?将百官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欤?何其民食之寡乏也!”这连续几年作物歉收、水害疾疫成灾是不是自己执政有失?又或者养官的俸禄太多?没用的事做得太多?

  汉文帝的检讨应该还算比较深刻的,身为天子,能为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引咎自责,难能可贵。虽然刘恒的检讨在主观上是为了笼络人心、巩固大汉统治,但在客观上,他在公开检讨后,为了民生问题还多次与文武百官商议,广开言路,采取了一些轻徭薄赋的政策,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比起汉文帝,汉武帝刘彻晚年的心情颇为沉重,下了一个“哀痛之诏”,即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雄才大略,功业辉煌,但其一生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又好神仙方士、求丹问药,加之大兴土木、挥霍无度,导致民力枯竭,寇盗并起。晚年更是大搞巫蛊狱案,株连甚广,竟对卫皇后和太子都处以极刑。后来刘彻发现太子等人无辜,痛悔不已。

  公元前89年,大臣桑弘羊等人奏请屯田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刘彻一口回绝,并决定“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自责“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后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还追悔曾屡受方士欺骗往事,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妄言耳!”诏书共分五段,他公开承认自己犯了任用奸人小人扰民害民的大错,检讨自己为打垮北方的匈奴而穷兵黩武,导致国力消耗巨大,现在幡然悔悟,痛定思痛,表示要爱护百姓,要与民休息,蓄养国力,让大汉王朝重新强盛起来。

  汉武帝晚年的检讨,对自己的功过是非进行了自我鉴定。因了这份自我鉴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分量显得更重,人们对他的过错表示同情和理解,而对他的文治武功更加敬佩。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在乎“明君”形象的皇帝,他的罪己诏,姿态很高,近乎作秀。

  贞观二年(628),旱灾蝗灾并至,李世民坐卧不安,在检讨书里发誓:“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yì)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其心无咎。”

  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临到他一人身上,谁能有李世民这样的高姿态呢?但正是这种高姿态让这个检讨更像是一句感人的空话,为他博得一个“明君爱民”的好名声而已。

  和老祖宗李世民相比,唐德宗李适的“罪己诏”则是在非常狼狈不堪的情况下出笼的。

  李适即位不久,大力削藩,结果有好几个节度使反叛。783年,长安失守,李适仓皇出逃,被叛军一路追杀到今天陕西的乾县。他不得已,颁发《罪己大赦诏》,检讨自己“天谴于上而朕不觉,人怨于下而朕不知”,说自己从小生活在宫中,不了解民间疾苦,也不知底层士兵的处境,现在有人造反了,这都是自己作为皇帝的过错,自己必须承担全部责任,而不能推卸给别人。还说,现在自己决定痛改前非,把过去的苛捐杂税都去掉,另外除了叛军首领,绝不追究其他任何造反将士的责任。最后还豪情满怀地宣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中兴大唐,再创一个全新的局面吧!

  唐德宗李适迫于当时复杂的形势,为了笼络人心而做的这个检讨,稳定了己方军心民心,瓦解了叛军的军心,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李适公开检讨后不久,“四方人心大悦”,“士卒皆感泣”,军心大振,叛军不少将领投诚,不久动乱即告平息。

  写检讨最多的皇帝当属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17年,竟先后颁发了6次狼狈不堪的“罪己诏”。

  朱由检是明朝最为悲情的皇帝。他17岁即位,诛杀魏忠贤,为东林党人平反昭雪,大刀阔斧改革,大张旗鼓反腐,节俭勤勉,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勤政皇帝,可惜连年天灾,加之农民起义和关外满族势力的兴起,搞得朱由检筋疲力竭。但另一方面,他专横独断,刚愎自用,杀袁崇焕自毁长城,致使众叛亲离,同时为筹集庞大的军费开支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多,搞得民不聊生,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1635年,陕西农民起义军出其不意攻克明朝龙兴之地凤阳,情势非常严峻。一向孤傲自负的朱由检走出了令他的自尊极为难堪的一步,第一次颁发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重大失误以及天下局势的险峻。

  1637年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色千里,饿殍遍野,而地方官吏照旧逼粮催税,搞得民怨沸腾。面对如此危局,朱由检第二次颁发罪己诏。

  此后在1642年、1643年又连续颁发第三、第四次罪己诏,当时满族势力虎视眈眈,李自成起义军已经在襄阳建立政权,京城瘟疫流行。朱由检谴责自己的失德和过失导致生灵涂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能够共赴国难、拯救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

  1644年,朱由检颁发了第五、第六次罪己诏。这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剑锋直指北京,三月即兵临北京城下。朱由检第五次下罪己诏,把一切引起天怒人怨的过错都揽在自己头上,痛心疾首,奈何天下糜烂,敌军压境,军心涣散,一切为时已晚!3月19日凌晨,朱由检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下罪己诏,这最后一次就是朱由检的遗诏。朱由检在遗诏里检讨自己:“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纵观朱由检六次罪己诏,从中可以看出明末的社会矛盾和朝廷危机已经到了千钧一发、分崩离析的最危急时刻,朱由检放下皇帝身价连续六次向天下公开检讨,以图缓解天怒人怨的社会矛盾,试图挽回人心,匡扶江山社稷于风雨飘摇之中,用心可谓良苦。

  (责任编辑:叶筱)

  刘义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