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涛 “深双”确立了我们的发展方向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深双,发展方向,慕尼黑
  • 发布时间:2014-11-27 16:20

  2005年第一届深圳双年展,24岁的陈泽涛从深圳大学建筑系毕业不久,那次他作为观众参观了展览。2011年,荷兰贝尔拉格学院负笈归来不久的陈泽涛参加了第四届深双一百万保障房概念竞赛并获综合奖银奖;2013年陈泽涛主持的第五届深双主场馆改造设计获组委会特别奖,城间城项目被推荐参加慕尼黑设计周。

  Q:对公众来说,认识到你还是通过2013年的“深双”,很多人会问,奥雷为什么会邀请像你这么年轻的建筑师参加双年展主场馆改造?

  A: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最好的一届深圳双年展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场馆,既是主场馆又是开幕式现场。

  奥雷找我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我在荷兰读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另外就是我去年参加了深圳大鹏新区下沙片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他是评委,他看过我们的方案,又上公司网站看了我们之前的作品,加上我在上一届双年展上向他介绍过我参加一百万保障房概念竞赛获综合奖银奖的作品,那次他也做了一个“住宅的使命”,可能那时候给他留下了印象,他专门来我们公司参观了,后来就邀请我们进去做了,当时参加的有十几家单位,都是世界性的事务所,我也不抱什么期望。我们当时被分到主场馆这一组,这组里面有一个巴西建筑师,特别有激情,特别有想法,我也受他感染,主场馆改造的想法其实是我们一起讨论出来的,甚至可以说主要概念还是他提出来的,当然我也跟他一起完善了很多东西。最后因为他来工作五天就走了,剩下的全都是我们在做,落实各种细节、节点,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奥雷的策展理念,改造理念,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

  Q:你在这届深双B馆还有一个作品“城间城”后来被推荐参加了慕尼黑设计周?

  A:对,“城间城”其实是张之扬要求我做的,他是深圳的分策展人,我回国后张之扬对我影响、帮助也挺大的,他当时找一些深圳的年轻事务所来做,他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我们就去表现吧,虽然一家才拿一万块钱,但我们投入了差不多十个人,拿出了两个月时间,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就是我们有了展示平台。做完这个项目之后连孟岩都认识我了,他当时也是评委,他投了我们票,他说我们做的不错。

  Q:从你的角度看,这样的一个城市双年展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在哪里?

  A:深圳很聪明,很多地方办展就只是办展,它跟城市发生互动关系的机率不是很高。但是深圳双年展对城市或者对某个特定片区的推动是非常大的。我们八年前来这里办公的时候,这里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但是双年展一届、二届、三届地在这里办,还不止是双年展,后面还有各种创意文化事件各种设计展览,持续去激发和推动一个地方,你现在看看这个地方,完全是深圳最好的一张名片了。那它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展览了,是通过文化事件激活城市的一种策略,这个策略目前来说是成功的,先是华侨城,后来是市民中心的可能性利用,现在是蛇口,据说下一届也在蛇口,来继续激活这个地区,如果不是双年展,不是奥雷·伯曼这般解读,蛇口的历史会被挖掘的这么深刻吗?没错,它是改革开放的先驱,可是近年来它早就被边缘化了,通过双年展,蛇口重新回到舞台中央。所以我说它的通过文化事件激活城市的功能是深双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双年展的最大特点。

  鹿特丹建筑双年展也很关注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但鹿特丹双年展的问题是,虽然整个城市很有创意和活力,但是资金严重不足,政府支持度也不是那么高,每届的规模和影响力都不是很大,变的有点小众,还是太专业化,太小圈子了。那里参观的人群可能还没有深圳多呢,深圳起码上一届双年展和这一届双年展,市民参与的挺多,而且越来越多。市民觉得不是在看一个枯燥的展览,而是体验到乐趣了,这一点很重要。

  威尼斯双年展对威尼斯来说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为威尼斯是一个旅游城市。就好像你去“世界之窗”,如果没有表演的话,你觉得还是差很多。当威双变成这样一个事件,变成整个城市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可想而知整个城市对它的支持度有多高。它已经变成了全世界的展览,不像鹿特丹建筑双年展可能就是荷兰人去看,而威双是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必须要去看的一个展览,不管是专门去也好,还是路过,好像觉得去威尼斯不看双年展就跟没去过一样。而且威尼斯双年展每年固定在一个地方,它的国家馆都是让各国的大师级建筑师来设计,都是非常好的建筑作品。所以就算不去看双年展,看看这些建筑也很值得,再加上威尼斯本身就是最有风情的水城。去一个地方,体验的东西如此丰富多样,包含这么多信息和内容,在全世界范围都是难以复制的,可以说不可替代。

  Q:双年展对你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影响吗?

  A:毫无疑问影响很大,2011年参与第四届深圳双年展保障房概念竞赛,确立了我们的一个方向。我曾经说过,保障房竞赛是我们公司第一个有立场的项目,以前的项目可以说有概念、有策略、有想法,但这是第一次有立场。有立场就不一样了,我们完全不跟随任务书走,天马行空,把我们觉得对的事情表达出来。很多评委支持我们,当然也有评委反对的,觉得盖在路上不可能,但是我们的这个立场、这个方向,引发了讨论甚至争论,引起了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各种关注,都非常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