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加速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纺织之光,陈树津,推广
  • 发布时间:2014-12-19 15:07

  时至年末,行业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悄然提速,12月8~10日,两场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组织的“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推广活动分别在广东佛山市和江西新余市举行。活动以会议交流互动、现场参观等形式,向业界展示了多项重点新技术,受到企业广泛欢迎。

  产业用:纺粘熔喷新技术助推产业升级

  12月8~9日,以“产业用纺织品纺粘熔喷新技术”重点成果为主题的现场推广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举行。

  该场活动吸引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陈树津、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主任彭燕丽、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以及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向业界展示了5项纺粘熔喷重点新技术。

  陈树津在推广会上表示,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第一次走进产业用领域,对推动产业用科技进步很有意义。自从2004年纺织行业开展科技项目评审以来,共有1000多项技术获奖,但推广应用还不够。他希望要加大以公益形式推广技术成果的力度。

  彭燕丽认为,产业用纺织品具有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的特点,近年来,行业在原料、工艺、产品和设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纺粘熔喷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离不开科技支撑。此次推广的技术都是近年来自主研发的成果,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质量、产品开发作出了很大贡献。

  李陵申评价说,此次推广的技术成果科技含量很高,属于纺粘熔喷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的特点决定了未来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企业领导要关注创新。

  据专家介绍,纺粘法非织造布目前占据整个非织造布行业的半壁江山,主要是因其生产流程短、消耗低、无污染和市场应用广泛。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多模头纺粘、多模头SMS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纺粘设备与生产线越来越趋向宽门幅、高速度、大型化、多模头、纺熔组合和差别化发展。

  此外,与会代表们还参观了PGI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和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

  成果一: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及其装备开发

  推广单位:大连华阳化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防水行业是关乎到我国众多行业基本建设工程水平及质量的重要行业。但是作为防水行业最重要的防水材料之一,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业,却存在着严重的原材料结构不合理局面。该技术通过自主研发,掌握聚酯长丝纺粘针刺胎基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及装备的国产化,降低装备投资成本及产品生产成本,改变我国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材料不合理的局面,推动防水卷材产业的产品升级换代。

  技术优势:项目产品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力、较大的延伸率、较好的热尺寸稳定性以及优良的可浸渍性、耐老化性、持久性等,可以赋予改性防水卷材优异的使用性能,是迄今为止国际公认的最佳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胎体。

  应用效果:由于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我国聚酯长丝胎基布在防水卷材中的应用比例从2010年2%增加到目前的30%,市场需求巨大。

  成果二:纺粘熔喷复合非织造布

  SSMMS生产设备及产品的应用

  推广单位:温州昌隆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国内率先实现SSMMS五模头纺粘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卫生材料,如防护服、手术服等领域。

  技术优势:该技术针对医用防护材料的主要要求,如防护性能、液体阻隔、微小颗粒阻隔、微生物阻隔、物理机械性能、强度、保证使用中防护性能、舒适性等,设定了改进和更新的目标,包括生产能符合医用防护需求的材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能耗,提高自动化程度等。

  成果三: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无纺布

  工艺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推广单位:大连华纶化纤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该技术生产出的双组分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纺粘水刺无纺布纵横向强度高,透气性能好,开纤率达到98%以上,布面更均匀,适用于高档人工革基布和过滤材料等领域。

  技术优势:该技术工艺和设备具有流程短、占地面积小、设备配置少、投资低,环境友好等优势,且产品布面平整光洁,手感柔软。

  成果四:纺粘熔喷技术与一次性手术衣

  推广单位: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该技术应用于SMMMS在线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产品具有全幅均匀的高抗静水压和高阻隔性能,是一次性手术衣的主要材料。

  技术优势:SMS纺熔复合无纺布由100%PP连续长纤维经过热轧加固生产出来的,具有低落絮、高阻隔和好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同时落絮几率很低。

  成果五:功能母粒在非织造材料中的应用

  推广单位:盐城瑞泽色母粒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非织造材料已经在服装、医疗卫生、过滤、家庭装饰、农业保护、保温隔音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添加功能母粒的方法可以赋予非织造材料一种或几种性能,如抗菌、抗静电、阻燃、柔软、抗老化、亲水、防霉等。

  麻纺织:企业高度关注生物脱胶新技术12月10日,“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高效节能麻纤维生物脱胶加工新技术成果”现场推广活动在江西省新余市举行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主任彭燕丽、中国麻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春兴、以及当地政府领导和麻纺企业代表等1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中,四项麻纤维生物脱胶新技术获得推介。

  我国是苎麻资源大国,其种植面积和纤维产量均占到世界的90%以上。但是苎麻传统的化学脱胶方式应用硫酸浸麻,并用烧碱对苎麻进行高温煮炼,不仅生产成本高,纤维损伤严重,精干麻品质与可纺性下降,而且其排出的废水对环境污染也严重。为了加快麻纺企业的创新发展,克服所排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的缺陷,此次推出的“高效节能麻纤维生物脱胶加工新技术成果”,从生物技术、工艺、设备等环节进行麻纺生物脱胶技术的整体推介。不仅能大幅度降低能耗和化工原料,降低污水排放和处理成本,而且有助于麻纤维性能的改善,因此备受麻纺企业关注。

  董春兴介绍说,生物脱胶和化学脱胶相比,可在温和条件下,利用生物技术取代强酸强碱高温高压条件,在减少能耗与原料使用的同时,可提高纤维脱胶制成率3到4个百分点,而且保持麻类纤维固有的形态结构,大幅度改善其可纺性能,使纤维更柔软、蓬松卷曲,手感好。特别是减少了污水站建设资金投入,是我国麻纺生物脱胶技术的发展方向。

  位于新余的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麻纺的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已建设成为集苎麻基地、夏布织造与印染家纺、苎麻微生物脱胶精干麻以及纺纱织布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与会代表们还参观了恩达麻纤维生物脱胶及智能监控系统、脱胶废液的污水处理系统,对恩达的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以及产品大为称赞。

  成果一:创新性麻类生物脱胶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

  推广单位:南京汇科生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目的在于使生物脱胶产业化、规模化,提供整套全自动化装置,解决了麻类企业长期以来生产技术落后,产业规模小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技术优势:麻类生物脱胶整套设备装置由种子罐、多个生物脱胶罐、一套空气压缩过滤系统和热水储罐共同构建形成了一个节能环保的系统,其中生物脱胶罐属于固液混合发酵罐,解决了生物脱胶过程中质量(氧气)、动量、热量的有效传递问题,提供脱胶菌适宜生长的优良环境。

  应用效果:在江西恩达首条5000吨生产线上,每年节煤52.8%,节水62.7%,降低化工原料消耗67.3%,年减排COD达8925吨。

  成果二:高效脱胶菌的成功选育和脱胶流程的优化

  推广单位:武汉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技术意义:用于麻纺工业化脱胶生产,大大简化了脱胶流程,保证了麻纤维不易被酸性物质损伤,保证了麻产品的最终品质,带动下游企业纺高支纱,织高档布,为我国苎麻脱胶产业技术提升提供示范。

  技术优势:选育出一种嗜碱性枯草芽孢杆菌,并经过了严格的致病性检验,绝对安全,且繁殖速度快、产出脱胶关键酶,接种到苎麻上发酵6小时即可去除原麻中70%以上的胶质成份。取代强酸弱碱的化学工艺进行生物脱胶。减少了其他杂菌污染的可能,使得脱菌种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循环使用。

  应用效果:在生产实践中,比苎麻化学脱胶降低67.2%的化工原料消耗,节煤52.8%,节水62.2%,废水减少90%。

  成果三:生物脱胶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

  推广单位: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该技术是一种简便、廉价的苎麻脱胶生产加工方法和废水处理方法,达到了提高苎麻产品档次,同时保护环境的目的。

  技术优势:优化了生物脱胶工艺流程,减少了浸酸环节,生物脱胶替代了化学煮练一煮,降低了碱煮浓度;原麻可以直接装笼脱胶,无需预处理,且市场上各种品质的原麻均可适用,克服了麻皮、麻壳等杂质对生物脱胶的不利影响。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完全来自原麻胶质,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有机物,避免了有机物没完全降解被排放所带来的“二次污染”。产品达国标一级水平,可纺高支纱。

  应用效果:该技术实施以来,新增销售收入24565万元,新增利润2113万元。带动赣西周边苎麻产业链发展,促进了丹迪就业提高。

  成果四:生物脱胶废液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在线监测体系

  推广单位:江西恩达麻业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恩达污水处理站在传统废水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引入了生物流化床工艺,形成了池中污水的好氧处理循环,完全达到麻纺工业污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极大地降低了废水对周边生态的影响。

  技术优势:生物脱胶产生的废水pH值波动幅度低,且温度变化不大,便于后续生物处理。生物脱胶过程全程有微生物菌参与,所以排放的废水特别适应微生物处理,可生化性好。

  应用效果:污水在线监控14年上半年排水平均COD浓度为73.8mg/L,氨氮平均浓度为8.5mg/L,pH平均为8.0,完全达到麻纺工业污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吨精干麻废水处理费用相比传统化学脱胶废水处理费用降低50%以上。

  本刊记者_郝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