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王文银与他的200本读书笔记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王文银,读书笔记
  • 发布时间:2014-12-19 16:27

  王文银缔造了一个传奇:20年时间,财富从400元人民币增至400亿美元。

  与多数中国富豪一样,这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掌门人很低调。低调得很多中国人都感觉他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才“冒”出来的。因此,王文银和他的正威集团,被蒙上了一层神密色彩。

  《小康》杂志记者近日近距离对王文银及正威集团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采访。结束采访后,记者有个感受:王文银遍布全球的企业王国,他的资产总额与经营利润,他的坚忍坚持与宏图大志,都不是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最让记者感触与感叹的是:

  他爱读书。

  王文银的办公室,宽大而豪华(甚至可称之奢华),汉白玉、金丝楠、小叶紫檀、黄花梨随处可见。角落里随便一把模样看起来还有点土的椅子,可能价值数百万元。对于不谙此道的记者来说,这些远没有书桌与书柜里面的书让人印象深刻。

  王文银办公桌后面有个大书柜,打开书柜,记者有点傻眼: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一应俱全,还有高考摸拟试卷,高考参考资料什么的,开始记者还有点怀疑,这是不是从外面“淘”来的?翻开一看,就是一部货真价实的“王文银求学史”。这都是小而不能再小,平常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

  王文银爱书,爱读书,也爱买书。他说,他一年至少要看100本书,又是一个让人汗颜的数字。办公桌右手边,摆了几排书,时政,人物,历史,哲学,天文地理,财经商界,什么题材都有,包括市面上很流行的畅销书,也包括普通百姓不曾一翻的政治书。随手翻开一本,不时见到用笔划的杠杠和密密麻麻的眉批与注解;办公桌左手边,并列两排整齐摆放着20余本笔记。随手打开一本,隽秀、工整的钢笔字,从荀子的名言到白居易的诗句,从富兰克林到德鲁克,从唐宋八大家到中国梦,全是书中的名句和自己的心得。这20余本还不是全部,以前的桌上放不上,全存进书柜了,有200本之多。王文银最珍爱的一本书是《道德经》,研习此书长达五年之久,最初只读书中的警句片段,后来是一字不落的学习,最后通篇背诵。学以致用,正威企业文化中就包含不少老庄思想的精髓。这样的“读”法,怎不让人叹为观止。

  王文银爱读书,并从中获益匪浅。他还把“读书”列入公司的管理制度,将读书笔记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读书笔记写得不合格,不仅会被罚款还会在公告栏公布;读书笔记写得好的会奖励,100元至10000元不等。王文银要求公司高管每年至少读24本书。“逼”着员工进步,“逼”着员工不断提升素质,也是正威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这个时代,光怪陆离,变化万千,人们变得浮躁,大家都很忙。有的是真忙,忙到死都要倒在岗位上;有的是瞎忙,下班挤在地铁上还得被手机牵着鼻子走。人们不读书的理由也很多,电脑上、手机上、电视上,什么没有啊,谁还花那个冤枉钱,谁还花那个冤枉时间?

  越是如此,去书店逛逛,买几本书,读几本书,开始弥足珍贵。最近微信圈里热传一篇文章,题目叫《读书,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讲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犹太民族是如何爱书的。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犹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孩子: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金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买书,读书,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付出几个小时或几天时间,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一段岁月乃至一生中的思想、知识和体验。

  做新闻工作做久了,会见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人与事。比如说,“昨日还是高官显贵,今天就成了阶下囚”;比如说,“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但王文银和他的正威集团,让记者坚信,成功不是偶然的。一位经济大省的省委书记曾说:“王文银是什么人?五百年才出一个”,另有一位中部地区的省长也曾感叹:“能真正读懂王文银精神和思想的人或许寥若晨星。”这话一点也不虚。

  本刊记者/谭海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