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澳門設醫學院的可行性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門,醫學院,可行性
  • 发布时间:2015-01-16 13:42

  一直以來,有關澳門人對本地醫療水平沒有信心之說存在己久,很多澳門人或外地來澳工作的僱員有身體不適,寧願捨近求遠往內地或過香港看貴醫,也不願留澳醫治。儘管近年政府投入鉅額資源改善及提升本地醫療條件,甚至有本地醫治不了的病例送外就醫計劃,讓一部分澳門人受惠其中,但相對周邊地區而言,似乎澳門本地醫療水平仍距離太遠。有人把澳門醫療水平低歸究為澳門沒有醫科大學和持續培訓課程,令執業醫生難以提升水平,更難以保證質素。也有意見認為,政府可考慮設獎學金,鼓勵更多有潛質學生到外國升學,然後回澳門服務……

  早前衛生局副局長陳惟蒨透露,政府將研究籌建本澳首家醫學院,迅速便成為社會各界都關注的話題。近期掌舵文化司的譚俊榮司長承諾:未來五年是醫療事業的光輝五年。更令社會各界關注澳門未來會否有首間醫學院的可能性。本刊今期邀得澳門醫療人員協會何舜發會長、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尹一橋院長、澳門公立醫院醫生協會戴華浩會長、澳門大學校友會葛萬金理事長,以及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第五十七屆主席劉嘉翀,一起對此展開深入探討:贊成政府設醫學院嗎?現在是否為最好的時機?醫學院能否提升本澳醫療水平及培養醫學人才?對本澳而言是物有所值嗎?設醫學院會否造成各院校出現招生不足,甚至面臨淘汰的兩難?是否擔憂醫學院因收生不足,而最終成為外地生的主場?對政府未來設立醫學院有何建議?……

  1 您贊成政府設醫學院嗎?您認為現在是否是最好的時機?

  何舜發(澳門醫療人員協會會長、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會長、澳門醫務委員會委員、2009年度格樂士和平獎得獎者):

  ——“澳門作為一個特區,設立醫學院是好事。但目前而言,我認為還不够條件設立醫學院,短期內不可能是一個好時機。”

  澳門作為一個特區,設立醫學院是好事。但目前而言,我認為還不够條件設立醫學院。醫科院校分兩種,一種是綜合性大學下設醫學院;另一種是獨立的醫科大學或學院。我認為,澳門辦專門的醫科大學投資太大,而且招生比較困難,退一步可考慮綜合性大學下設醫學院的做法。

  一間大學或學院的生存,很重要的因素在於有否學生來就讀,這又關乎到這間高校本身的發展和水平。多年前國內名牌大學清華大學疇辦醫學院,面臨招聘師資及與其他醫學院開展臨床、研究、合作等非常艱難的困境,其辦學經驗很值得未來澳門醫學院參考及借鑑。

  什麼時候是好時機呢?我認為不是由時間決定,而是視乎該醫學院是否有足够的國際知名度,是否有逹到國際高水準的學術水平,畢業生有否工作能力及受社會歡迎,這些都是醫學院設立的重要條件。所以,短期內不可能是一個好時機。

  尹一橋(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院長、澳門醫務委員會委員):

  ——“長遠而言,澳門醫療事故的妥善處理、醫患關係的改善和優化、醫務人員的培訓和發展、醫療水平的提升等,設立醫學院有其必要性。設立醫學院關乎澳門的長遠發展,需要較大的投入、發展周期亦較長,因而必須經過周密論證和深入研究。”

  對於在澳門設醫學院這個問題我思考了一段時間,目前的確有相當部分的市民到外地就醫,某程度上反映市民對澳門醫療水平不具信心,這給澳門醫療業界發出了警示,必須提升醫療水平、提高醫療素質。現時澳門護理專業有本土的培訓,除了培養具學位水平的護士外,更為護理人員提供繼續教育及在職培訓,如碩士課程、護理專科課程等,持續地提升護理水平。但醫生暫時沒有本土醫療學術機構提供相應的培訓,或許這可能是影響醫療水平提升的因素之一,為此社會提出了要構建醫學院的建議。但檢視澳門目前的狀況和條件,地小人少、病例不多,醫療基礎教育不具備,設立醫學院關乎澳門的長遠發展,需要較大的投入、發展周期亦較長,因而必須經過周密論證和深入研究。

  長遠而言,澳門醫療事故的妥善處理、醫患關係的改善和優化、醫務人員的培訓和發展、醫療水平的提升等,設立醫學院有其必要性,建議醫務委員會、各個醫務專業社團,特別是醫生專業團體以及大專院校進行共同的、持續的探討及論證,由專責工作小組跟進,從而給政府提供更為切實的參考依據。

  戴華浩(澳門公立醫院醫生協會會長):

  ——“贊成政府設立醫學院。相信若想短期內急於建一間醫學院,是不可能的。但長遠來看,澳門確實需要開辦一所屬於自己的醫學院校。然而,這不等於可不惜功本去建。”

  贊成政府設立醫學院。不過,現階段是否做得到呢?我認為,開辦醫學院是一項龐大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將面臨不少的問題需要深入討論,並進行可行性研究和長遠規劃。

  首先面臨的問題是,目前本澳的幾所綜合大學尚未有醫學院必需的理科基礎課程,如物理、化學、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等,以及進一步的醫學基礎課程如組織學、胚胎學、解剖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和免疫學等,由零開始設置這些基礎學科不是易事。

  其次要考慮的問題是臨床教學資源和病例不足的問題。澳門本地的兩所綜合醫院,以及即將興建的離島醫療綜合體,都是為提供醫療服務而設計的,並非教學醫院,目前都未有足夠的臨床教學人員和設備配置。更重要的是,澳門本地由於人口的局限,除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外,許多疾病都缺乏典型的教學病例。

  相信若想短期內急於建一間醫學院,是不可能的,但長遠來看,澳門確實需要開辦一所屬於自己的醫學院校。然而,這不等於可不惜功本去建。

  葛萬金(澳門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校董會成員):

  ——“作為澳門大學校友會成員,我是支持澳門大學辦醫學院的。若是因為社會上急需醫學人才而設立醫學院,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長遠而言,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澳門是有設一間醫學院的實際需要的。”

  近期政府提出研究本澳設醫學院的可行性,社會上也有提出澳大新校區有條件設醫學院的說法。作為澳門大學校友會成員,我是支持澳門大學辦醫學院的。原因在於,澳門大學已具備醫學院所需的硬件:88棟大樓,現時只有60多棟投入使用,還有預留未來新學院發展的用地。此外,另一個硬件就是澳門大學舊校址,雖然政府公佈已租借給多個大學機構使用,但只是暫時的安排,不除排將來政府會有其他的安排的可能性。這要視乎政府對本澳醫療體系及未來的醫學院有多少重視度而定。

  培養一名醫生需要7至8年,所以若是因為社會上急需醫學人才而設立醫學院,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長遠而言,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澳門是有設一間醫學院的實際需要的。但成立醫學院,不是短期的計劃,而應是一個中長期的發展計劃。

  何時是最有效的時機呢?我個人認為,當離島第三間公立醫院落成之時,是成立醫學院的最好時機。若新醫院2019年落成來計,那麼,在16、17年可提前成立類似醫學院的初期機構,專門培養專科醫療人才,以配合日後新醫院的落成。

  劉嘉翀(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第五十七屆主席):

  ——“澳門沒有醫學院,本澳學生想學醫的出路就只有出外讀大學。將來本澳有醫學院的話,對學生而言等同多了一個選擇,相信是受學生歡迎的。我認為本澳是有設立醫學院的必要的。但是從深層次思考,澳門現時似乎是沒有條件設立醫學院的。”

  澳門沒有醫學院,本澳學生想學醫的出路就只有出外讀大學。將來本澳有醫學院的話,對學生而言等同多了一個選擇,相信是受學生歡迎的。近年社會發展快速,醫務人員需求大增,因而吸引很多學生學醫,也有不少學生在內地醫科大學畢業,發現所持醫學文憑卻不受特區政府認可,這對其個人和社會來講都是資源浪費。所以,我認為本澳是有設立醫學院的必要的。

  但是從深層次思考,澳門現時似乎是沒有條件設立醫學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現時本澳醫務人員已很緊張,五年內落成第三間公立醫院對醫務人員的需求更大,未來醫學院聘請教學人員也是個大問題;二、澳門人口63萬,奇難雜症太少,满足不到醫學院教學需求;三、疇建一間醫學院需時頗長,參照周邊地區的經驗,在短期內想建一間醫學院是非常困難的。

  2 您認為醫學院能否提升本澳醫療水平及培養醫學人才?醫學院所需資源一定不菲,您認為對本澳而言是物有所值嗎?

  何舜發(澳門醫療人員協會會長、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會長、澳門醫務委員會委員、2009年度格樂士和平獎得獎者):

  ——“以澳門政府現時的財政收入條件,一間醫學院絶對是負擔得起的。但緃使由綜合性大學辦醫學院,所需資源也是不菲的,若投入數百學生的資源來培養數十名醫學生的話,肯定不會是物有所值了。”

  儘管現時澳門在中醫藥研究領域有成果獲得國家認可,但在西醫研究領域可說沒有什麼科研成果,若將來設立醫學院,對培養臨床醫學人才及提升西醫學研究水平一定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臨床醫生參與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可指導臨床發展,這樣臨床與科研互相促進,對本地醫學水平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現職醫生在醫學院從事帶教工作,可發揮教學相長的作用。

  以澳門政府現時的財政收入條件,一間醫學院絶對是負擔得起的。但緃使由綜合性大學辦醫學院,所需資源也是不菲的,內地一般醫學院每年招收多逹四、五百名學生,也要考慮未來澳門生源能否满足本地醫學院所需?否則,若投入數百學生的資源來培養數十名醫學生的話,肯定不會是物有所值了。再且,若運行不善的話,不只吸引不到學生,還會影響到士氣,那麼培養出來的學生又會否高水準呢?

  尹一橋(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院長、澳門醫務委員會委員):

  ——“縱觀世界各國及地區,醫學院皆能提升醫護人員的水平及推動醫療護理教學與研究的持續進行。在專科醫療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可結合區域合作的優勢、橫琴中醫藥產業園的發展,與鄰近地區的醫療機構及高等院校合作,讓專科醫療人員到新加坡、台灣、香港、珠三角等醫院去‘歷練’。”

  縱觀世界各國及地區,醫學院皆能提升醫護人員的水平及推動醫療護理教學與研究的持續進行。澳門正努力朝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方向發展,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必不可少,需發展一套適合本地及符合國際旅遊城市的醫療體系,因而澳門長遠有需要考慮發展醫學院,但目前需視乎條件、看看時機是否成熟,要有更深入的研究。

  本澳基礎衛生護理屬世界先進水平,當中可看到本地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但在專科醫療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可結合區域合作的優勢、橫琴中醫藥產業園的發展,與鄰近地區的醫療機構及高等院校合作,讓專科醫療人員到新加坡、台灣、香港、珠三角等醫院去“歷練”;同時,澳門也可引進外來資深專科醫生,帶教幫扶本地醫生,提高醫療水平,將醫療人員和技術交流區域化,從而提升澳門的醫療水平。

  戴華浩(澳門公立醫院醫生協會會長):

  ——“若將來本澳有醫學院,除可填補目前本澳醫學人才培養的缺口,更重要的功能是,通過規範化本土化的醫學教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全面提升本澳的醫療服務水準。醫學院辦學規模和成本效益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直以來,澳門學生去外地學醫,當中八、九成往內地醫科大學,其餘少部分去台灣、香港或葡國等醫科大學,若將來本澳有醫學院,除可填補目前本澳醫學人才培養的缺口,更重要的功能是,因應本澳學生去外地學醫,水平質素很難控制得到,而本地醫學院通過規範化本土化的醫學教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全面提升本澳的醫療服務水準。其外,本地醫學院可就本地常見病種設計課程,可前瞻地因應未來需要醫生、醫護士、技術員、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的需求,而開設相當的學位,以準確調節未來人力資源的供應。這方面是外地醫學院所取代不到的的功能。

  醫學院辦學規模和成本效益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澳門開辦醫學院,要有多大的在讀醫學生規模,才能使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和學術成果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首先是醫學生規模,若以每千人擁有兩至三名醫生計算,澳門目前約需要醫生1200至1800名,每年約需要30-45名投入服務(醫生的服務年期約40年),以這樣的醫生規模去投入鉅資開辦醫學院,顯然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如果能整合目前兩所護理學院的護士培訓,加上同時開辦其他醫療學科如藥劑、營養、心理、醫學影像技術、康復和公共衛生等,並同時開辦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和招收少部分外地學生,學生規模可超過300人;同時,隨著澳門人口的快速增長,醫護人員的需求也隨之增大,開辦醫學院可望更符合成本效益。

  葛萬金(澳門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校董會成員):

  ——“醫學院成立初期應著手培養專科醫療人員,這也是將來提升本澳醫療水平及培養醫學人才的一個機遇。雖然現在也未到急切要建醫學院的時期,但社會上仍期望盡快去設立,我認為,當下特區政府若重視提升本地衛生醫療系統質素的話,這筆投資是絶對值得的。”

  一直以來,澳門人對本地醫療體系沒有信心,很多市民有病時,會選擇去其他地區醫治。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現時本澳常居人口63萬,外加每天來澳門的遊客,發展至百萬人口的國際旅遊城市也不是遙遠的事情,因而有需要提升本地的醫療水平,及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醫學院成立初期應著手培養專科醫療人員,這也是將來提升本澳醫療水平及培養醫學人才的一個機遇。

  雖然辦一間醫學院所需資源一定不菲,但以澳門現時的經濟狀況,政府有財力也有地方,成立醫學院並不會太困難。雖然現在也未到急切要建醫學院的時期,但社會上仍期望盡快去設立,我認為,當下特區政府若重視提升本地衛生醫療系統質素的話,這筆投資是絶對值得的。再且,除了培養本地醫療人才之餘,也可支援其他地區人才的培養,而且招收外地生還有學費收入,這層面看也不會浪費資源。

  劉嘉翀(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第五十七屆主席):

  ——“怎樣妥善利用資源而不至於造成浪費呢?我認為,不要急於在澳門大學或另覓地方疇建一間醫學院,雖然現階段本澳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建醫學院,但相信作為本澳學生和家長也會作出種種考慮,所以,我認為,當所有軟硬件的條件成熟了,再考慮醫學院。”

  以澳門現時的經濟收入條件,一定有條件建一間醫學院,但是怎樣妥善利用資源而不至於造成浪費呢?我認為,不要急於在澳門大學或另覓地方疇建一間醫學院,反而可以考慮在離島第三間公立醫院內設一個培訓中心基地,將資源投入到購買更先進的設備及培訓更多的專業人員方面,這樣做有利於更快提升本澳的醫療水平。

  雖然現階段本澳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建醫學院,但相信作為本澳學生和家長也會作出種種考慮:澳門師資怎樣?經驗够不够?對自己的前途幫助大不大?出外學醫是否更加好些?本地社會對自己的認受性如何?這些都是信心問題。所以,我認為,當所有軟硬件的條件成熟了,再考慮醫學院。

  3 本澳現有不同學院十餘間,設醫學院會否造成各院校出現招生不足,甚至面臨淘汰的兩難?您是否擔憂醫學院因收生不足,而最終成為外地生的主場?

  何舜發(澳門醫療人員協會會長、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會長、澳門醫務委員會委員、2009年度格樂士和平獎得獎者):

  ——“若澳門醫學院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話,就算將來本地院校更多,相信也不用擔心招生不足。雖然政府的資源應以培養本地學生為主,外地生為輔,但是外地生做主場的可能性很大。”

  現時本澳十多間高校已面臨本地生源不足的局面。但其實對招生起決定作用的是大學本身的水平,而不是大學數量的多與少,若澳門醫學院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話,就算將來本地院校更多,相信也不用擔心招生不足。

  全世界各地的大學都未必只面向自己國家學生的,因應本地生源不足,不僅澳門私立高校,公立高校包括澳門醫學院也有必要向其他地區招生,如內地、港台及東南亞國家等。對此,特區政府對公立高校也有專門的本地和非本地生的比例規定,而未來的醫學院招生也不例外。另外,本地和非本本地生應有不同的收費標準。雖然政府的資源應以培養本地學生為主,外地生為輔,但是外地生做主場的可能性很大。

  尹一橋(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院長、澳門醫務委員會委員):

  ——“醫學院並不廣泛招生,醫療專科貴精不貴多,醫學院不但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更是進行醫學研究、提升學術水平的地方,因而招生並不是其擔憂之處。”

  醫學院並不廣泛招生,醫療專科貴精不貴多。醫學院不但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更是進行醫學研究、提升學術水平的地方,相對其他學科的院校有其獨特的地方,因而招生並不是其擔憂之處。

  戴華浩(澳門公立醫院醫生協會會長):

  ——“有說法擔心本地醫學院會否收生不足,我不是認同的,只要本地醫學院有優厚的條件,聘任國際上有水平的師資,加上政府設保護性的政策,相信不會有招生不足的問題。”

  有說法擔心本地醫學院會否收生不足,我不是認同的。過去五年來本澳高中畢業生赴外地學醫的學生位居前三名。澳門未來十至二十年醫療市場需求非常之大。很多人誤解地認為,醫學院只是培養醫生,但其實醫學院不是只培養醫生的,還培養所有與醫療相關的專業人員,如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藥劑師、診療技術員、職業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疾病研究生,以及流行病監測等等。

  至於招生方面,未來醫學院不應只是招收及培養本地生,還應面向大中華地區。此外,本地醫學院必定面對外地醫學院的競爭,但只要本地醫學院有優厚的條件,聘任國際上有水平的師資,加上政府設保護性的政策,相信不會有招生不足的問題。例如香港中大和港大兩間醫學院,只有全港最優秀的學生才能考取入讀,這是因為有保護政策之下所然。

  葛萬金(澳門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校董會成員):

  ——“澳門特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培養本地醫學生為主,國內醫學生為次,也是應該的。當特區生源不足時,按適量比例招收外地生。在保證本地生源的情況之下,撥一些學額給內地數理化特別優異的學生,有助提升本地教學的水平。”

  據不正式統計,澳門每年有一百多名學生報考外地醫科大學,由此可預見,未來醫學院每年收生額是不成問題的。現時在外地讀醫科學生,大部分在國內(中山大學醫學院或上海復旦醫學院),以及台灣台大醫學院等等,將來如何吸引本地學生留澳學醫,本地醫學院的品牌當顯得很重要。未來的醫學院,要保證學術水平及一定的知名度,還要中西併用,不但請內地醫療專家,也要請有國際視野的外國教授;此外,亦需要政府提供優厚的政策補助,比如本地生獎學金、豁免學費等等,相信對一部分學生是很有吸引力的;與此同時,還可向本澳各中學展開各種工作,爭取將理科成績好的學生吸納入讀本澳醫學院。

  澳門特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培養本地醫學生為主,國內醫學生為次,也是應該的。當特區生源不足時,按適量比例招收外地生。現時公立大學有一個比例制,如澳門大學現時實行“八二”制。再說,醫科不同於其他科系,考取的學生一般比較優秀,在保證本地生源的情況之下,撥一些學額給內地數理化特別優異的學生,有助提升本地教學的水平。

  劉嘉翀(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第五十七屆主席):

  ——“擔心醫學院成為外地生的主場的說法,顯然是多餘的。對於內地學生來澳門高校讀書,我們應是持歡迎的態度的。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不只內地生,周邊的台灣、日本、韓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學生,都要歡迎他們來澳門高校就讀。”

  擔心醫學院成為外地生的主場的說法,顯然是多餘的。事實上,政府對澳門公立高校都有嚴格的本地生與外地生比例規定,相信將來的醫學院,也不會改變以本地人為主、外地生為次的宗旨。

  對於內地學生來澳門高校讀書,我們應是持歡迎的態度的。內地大學學位需求非常之大,高考競爭也非常之激烈,相對內地學生,澳門中學生則幸福得多,逾九成都可以升大學,當中一大批去內地或台灣讀書,加之,內地很多大學都讓港澳生和內地生劃一收費,這些都是國家對港澳學生的福利政策。為什麼不可以讓一些優秀的內地生來澳門高校讀書呢?再講,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不只內地生,周邊的台灣、日本、韓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學生,都要歡迎他們來澳門高校就讀,既擴闊澳門學生的視野,也可提高澳門高校的競爭力,整體上有利於增強澳門城市競爭力。

  4 您對政府未來設立醫學院有何建議?

  何舜發(澳門醫療人員協會會長、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會長、澳門醫務委員會委員、2009年度格樂士和平獎得獎者):

  ——“一個比較實際的做法,可考慮設一間與一般教學機構不同功能的專科學院,負責培訓醫科大學畢業生、現職全科和專科醫生,以及培養大批未來醫學院所需的教職員工。未來的醫學院,著眼點要高,既要向內地聘請醫學專家,還應走向世界招聘世界級的教授,同時不斷地追求世界級的水平,才能吸引到世界各地的醫學生,發展為一間有國際級水平的醫學院。”

  針對目前最急切的是怎樣使培養、考核、晉升醫務人員等規範化,以及解決專科醫生不足的情況,一個比較實際的做法,可考慮設一間與一般教學機構不同功能的專科學院,負責培訓醫科大學畢業生、現職全科和專科醫生,以及培養大批未來醫學院所需的教職員工。

  若澳門經濟持續好景,建立醫學院所需的科室、器械、科研設備甚至建築物等等硬件應不難,反而更為難的是人才問題,如聘請師資教授、技術人員、科室主任等。我認為,澳門有世界級的經濟,應有世界級的視野,有世界級的視野,就要有世界級的水平,現在澳門經濟水平已在世界名列前茅,政府也準備引入世界級的手術機械人醫療設備,力爭提升本地醫療水平。故未來的醫學院,著眼點要高,既要向內地聘請醫學專家,還應走向世界招聘世界級的教授,同時不斷地追求世界級的水平,才能吸引到世界各地的醫學生,發展為一間有國際級水平的醫學院。

  尹一橋(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院長、澳門醫務委員會委員):

  ——“成立醫學院對澳門這個小城來說,是需要市民、業界和政府都有自己責任、意義重大的一個建設方案。結合離島醫療綜合體的落成及醫務人員註冊制度的完善,考慮設立醫學專科培訓學院,培訓醫療專科人員,提升本澳的醫療專科水平。”

  澳門是一個很好的地方,中西文化交匯,多元共融,幾百年來沒有戰爭,不是競爭性的城市,人的心態較好、壽命較長。博彩業開放以後,每年數以千萬計的遊客訪澳,旅遊、博彩成為澳門的支柱產業,這就要求澳門必須保持城市潔淨、環境清新、食物安全以及良好的公共衛生醫療體系,具備緊急救護、應急處理、抗逆和預防傳染病的能力。這對醫療衛生、護理服務提出了新要求,不單單具備硬件更要具備軟件,軟件方便不單單是先進的醫療護理服務體系,更要求本地居民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自我防護及自我保健的能力。博彩具有其獨特性,需要較高的情緒調控及心理調適能力,澳門要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葡語系平臺,居民必須具備識別自己及家人是否健康、尋求自我恢復及日常自我保健的能力。試想想如果居民心理都不健康、自我保護意識弱、心情調節及心理調適能力不具備,如何welcome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如何讓他們對澳門這個城市有信心?成立醫學院對澳門這個小城來說,是需要市民、業界和政府都有自己責任、意義重大的一個建設方案。

  現行的醫生培訓需要借助高校與醫療機構合作持續並加速進行。結合離島醫療綜合體的落成及醫務人員註冊制度的完善,考慮設立醫學專科培訓學院,培訓醫療專科人員,提升本澳的醫療專科水平。師資方面與鄰近地區及本地區的醫療機構合作,在場地、帶教、評鑑人員等方面,共同培養,設定短中長期的培訓目標、提升專科醫療質素。而長遠而言,醫學院的設立則需經過深入、持續的論證和探討,正如上述所說,建議醫務委員會、醫療機構、各個醫務專業社團,特別是醫生專業團體以及高等院校進行共同的、持續的探討及論證,由專責工作小組跟進,給政府提供更為切實的參考依據。

  戴華浩(澳門公立醫院醫生協會會長):

  ——“開辦醫學院不能急於求成,與鄰近醫學院的合作以及臨床醫學院的成立,可為日後在澳門開辦醫學院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可行的做法是與鄰近地區醫學院建立聯繫,用“買位元”的方式,從本地區甄選一定數量的優秀中學畢業生就讀醫學院和參加畢業後醫學培訓,然後回澳服務;另外,可考慮成立臨床醫學院,為從外地畢業歸來的醫科畢業生進行臨床培訓,提升臨床水準並適應本地的醫療系統,才投入服務;臨床醫學院更可吸引海外優秀的醫學臨床和科研人才來澳,全面提升本澳的醫療服務水準。此外,甚至可向中國內地或香港醫學院購買三年基礎學科學位,但臨床醫科在澳門醫學院完成,最終由澳門發放學位。開辦醫學院不能急於求成,與鄰近醫學院的合作以及臨床醫學院的成立,可為日後在澳門開辦醫學院打下堅實基礎。

  劉嘉翀(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第五十七屆主席):

  ——“本澳將來建立醫學院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這個過程必須一步一步地逹成。當各方面條件成熟,逐步建立實驗室、臨床、不同專科學院,直至發展成為一個具7年醫科大學課程的醫學院。”

  在設立醫學院這一議題上,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也關注本澳青年人的訴求和心聲。我認為,本澳將來建立醫學院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這個過程必須一步一步地逹成,建議初期建一個醫療培訓中心,作為本澳所有在職醫務人員的培訓和交流平臺,而不是培養本科生的醫科大學。當各方面條件成熟,逐步建立實驗室、臨床、不同專科學院,直至發展成為一個具7年醫科大學課程的醫學院。

  葛萬金(澳門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校董會成員):

  ——“可先成立初期醫學院,招收研究生及培養專科醫學人才,至各方面條件成熟之際,成立全面的醫學院,並開始招收本科生。本人很贊成在澳門大學舊址建醫學院,這也是唯一一個不須勞師動眾,又不須投資太大,但又可好快見成效的方案。”

  成立醫學院,應從長計議,建議和第三間公立醫院配合進行。具體而言,可先成立初期醫學院,招收研究生及培養專科醫學人才,至各方面條件成熟之際,成立全面的醫學院,並開始招收本科生。

  澳門現時十多間大專院校,學術水平五花八門,而澳門大學作為澳門市民普遍認同的一間綜合性高等學府,本身定位也想成為一間有實力的綜合性大學,先後設有中華醫學院和健康科技學院,這些對未來醫學院有支援作用。我認為,儘管橫琴新校園也留有發展用地,但建醫學院費用也要數以十億計,本人很贊成在澳門大學舊址建醫學院,在硬件既有的的情況下,只要將教學人員從內地或外地請來,做好基礎設施建設之後,就可開班授課。新任譚司長承諾“未來五年是醫療事業光輝五年”,不如實事實做,與其舊校園由三間大學瓜分,何不實際地統一為一間醫學院。這也是唯一一個不須勞師動眾,又不須投資太大,但又可好快見成效的方案。

  結語:

  澳門從昔日一個小漁村,成為如今GDP位居全球首列的國際旅遊城市,隨著各種民生、教育、社會福利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一個關切全澳六十多萬居民的醫療問題仍橫亙在政府和市民眼前,未來本地醫療事業的發展自然成為了當下政府的重要工作。

  關於本次對澳門設醫學院的可行性的探討,儘管不如官方所主導的正式會議般高規格,但今次所有參與受訪者無不是代表著當下澳門社會各界的專業精英,相信當中所有的觀點均值得未來參考和借鑑。

  討論是否贊成政府設醫學院?以及現在是否最好的時機?所有受訪者都是不約而同地持謹慎看法的。當中,如澳門醫療人員協會何舜發會長指出,“澳門作為一個特區,設立醫學院是好事。但目前而言,我認為還不够條件設立醫學院,短期內不可能是一個好時機。”同樣出身本澳醫務團體的戴華浩醫生,也是持贊成政府設立醫學院,但短期內急於建一間醫學院是不可能的取態。澳門大學校董會成員、校友會葛萬金理事長也表逹他的心聲:“澳門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長遠而言,是有設一間醫學院的實際需要的。”來自澳門學聯的劉嘉翀更談到,“本澳學生想學醫的出路就只有出外讀大學。將來本澳有醫學院的話,對學生而言等同多了一個選擇。”綜合上述受訪者的探討,帶出來的一個反映當下社會民意的強烈訊息:設立醫學院是有強大的民意基礎和客觀需求的。

  就醫學院能否提升本澳醫療水平及培養醫學人才?所有受訪者都非常踴躍地發表了積極正面的觀點。如戴華浩一語道出了他的期望:“本澳有醫學院,除可填補目前本澳醫學人才培養的缺口,更重要的功能是,通過規範化本土化的醫學教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全面提升本澳的醫療服務水準。”在談論醫學院對本澳而言會否物有所值這一問題上,何舜發就說到,“若投入數百學生的資源來培養數十名醫學生的話,肯定不會是物有所值了。”不過,葛萬金卻持相反的看法,在他看來:“當下特區政府若重視提升本地衛生醫療系統質素的話,這筆投資是絶對值得的。”

  談到醫學院會否造成各院校出現招生不足,甚至面臨淘汰的兩難?而最終成為外地生的主場?儘管何舜發和戴華浩醫生一致不認同會有招生不足的問題。但是何醫生卻擔心外地生做主場的可能性很大。劉嘉翀直言擔心醫學院成為外地生的主場的說法是多餘的。他還提出建議:不只內地生,周邊的台灣、日本、韓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學生,都要歡迎他們來澳門高校就讀。”葛萬金更提到,“在保證本地生源的情況之下,撥一些學額給內地數理化特別優異的學生,有助提升本地教學的水平。”

  在探討對未來設立醫學院有何建議時,一眾受訪者也是慷慨獻言。何舜發直言:“可考慮建一間與一般教學機構不同功能的專科學院,負責培訓醫科大學畢業生、現職全科和專科醫生,以及培養大批未來醫學院所需的教職員工。”而尹一橋院長也談到,“成立醫學院是需要市民、業界和政府都有自己責任、意義重大的一個建設方案。結合離島醫療綜合體的落成及醫務人員註冊制度的完善,考慮設立醫學專科培訓學院,培訓醫療專科人員,提升本澳的醫療專科水平。”戴華浩就提到,“開辦醫學院不能急於求成,與鄰近醫學院的合作以及臨床醫學院的成立,可為日後在澳門開辦醫學院打下堅實基礎。”葛萬金則建議:“可先成立初期醫學院,招收研究生及培養專科醫學人才,至各方面條件成熟之際,成立全面的醫學院,並開始招收本科生。”他還專門提及很贊成在澳門大學舊址建醫學院,並認為那是唯一一個不須勞師動眾,又不須投資太大,但又可好快見成效的方案。

  本刊認為,澳門醫療服務所面臨的問題,不只是硬件的的缺乏,還有軟件的缺位。如果說,前者是推動醫療事業發展的根基,那麼後者更可說是醫療事業得以發展的核心,二者缺一,不是不完善,就是不人性化。對特區政府當下而言,投資一百億,還是二百億在醫療事業上,都不過是九牛一毛,只要政府高官和立法機構一個橡皮圖章就能“夢想成真”,但如此仍是遠遠不够的,醫療作為關乎人命攸關的事業,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有多高,以及服務心態有多認真,這些核心的軟件才是最重要的,也是金錢不能等價換取的。

  一直以來,本澳的公立和私立醫院的醫務人員的醫術和醫心,符合市民的預期嗎?又值得打多少分?相信市民心中也有一把不偏不倚的天秤。本澳沒有人才是事實,培養人才耗費財力物力,更非一時三刻,與其固步自封,不斷找外僱“救命”,還不如立足自身之底氣不足,更有效地培養高素質的醫護人才,提昇澳門醫療服務的水平,相信一直是本澳醫學界面臨的課題,更是有識之士贊成本澳需建醫學院的期待所在。澳門沒有本土的醫學院,本澳未來的醫學院,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能否順利誕生,還是好事多磨,一再停留在形式上的探討層面,甚至最後落得一個看似美好的遠景而己。澳門設醫學院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的勝數?相信在很多澳門市民看來:有總好過沒有,畢竟只有啟動邁向起步的航程,才有到逹終點的一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