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P2P的风险_P2P_互联网金融

  • 来源:公司金融
  • 关键字:P2P,QQ客服
  • 发布时间:2015-02-10 09:05

  在P2P跑路不断上演的大背景下,P2P行业内的企业都开始被老百姓人人喊打,那么,P2P行业内到底是骗子多还是一种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创新?让我们走进P2P及P2P领域内的一些企业。

  在LendingClub的带领下,在中国,P2P领域开始风生水起。

  截止2014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市场上有近1500到2000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P2P行业借贷总额在2000亿元左右,并且每月还在持续增加。

  然而,在高速发展之下,P2P的问题也开始不断,跑路现象接连不断出现。

  2014年9月2日,深圳P2P平台粤利通网站无法打开,QQ客服离线,客服电话无法接通。这家宣称“P2P理财行业中的安全快捷直通车”、核心团队来自北大、港大、清华的P2P公司,如今注册的办公地址根本就找不到,又一骗子公司原形毕露。

  那么,真实的P2P行业内到底如何?是欺骗还是科技创新?

  P2P的本质

  提到P2P,就不得不提及P2P的始祖-一家名叫LendingClub的美国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P2P平台。2014年12月11日,这家登录纽交所的公司,给中国的P2P行业带来了希望。

  观察这家公司,我们会发现,这家名叫LendingClub的公司只有2个产品:个贷和中小企业贷。就LendingClub的主打产品个贷而言,市场整体体量在8500亿,但LendingClub只占其中的50亿。

  这说明了P2P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那么,以鼻祖为例,我们看P2P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新生事物。

  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P2P网络借款,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

  以LendingClub为例,其主要采取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P2P公司)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而其只作为中介机构,把这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P2P平台一般是以收取双方或单方的手续费为盈利目的或者是赚取一定息差为盈利目的。

  P2P在中国的发展及变异

  从P2P的诞生及本质来说,P2P借款的确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一个创新,然而,这种创新的方式来到中国之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的金融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据记者了解,中国的P2P市场,和美国等成熟市场不同的是,中国的P2P平台风格差异非常大,尤其在运作模式、成立背景上差异巨大。通常来说,成熟市场上的P2P平台基本主要提供中介服务,本身并不是贷款公司,也不是投资顾问,很少采用资金池模式,不为借款者提供担保,不承诺收益,也不依赖线下进行尽职调查。基于特定的市场环境,当前中国P2P平台不仅仅只是中介,其提供的服务更为多样化差异化,这也同样导致了整个行业的良莠不齐,不断上演跑路潮!

  而在进军P2P行业内的机构当中,同样根据其服务及背景分为三种力量-第一股力量是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保险等;第二股力量则来自互联网电商,如阿里、淘宝和京东等,第三股力量则是一些第三方平台,如宜信、人人贷、积木盒子等新加入的公司。

  在银行领域,目前,招商银行、包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亦推出了P2P业务。IT巨头也接连出招,8月,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推出P2P产品“招财宝”;9月2日,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之星以千万元投资网贷平台银豆网;9月10日,P2P平台积木盒子宣布完成3719万美元B轮融资。

  关于这三种力量的优缺点,主要包含:

  1、由行业外企业(主要是非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转行发起的P2P平台,其优势是资金实力雄厚,但是总体上看,因为相对缺乏互联网和金融专业领域的风险管理知识,如果在扩张中管理不善,可能是遭受冲击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

  2、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P2P平台,或因管理层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而分化。相比单纯具有资金优势的第一类P2P平台而言,这类P2P最大的优势是互联网技术,往往能够很好地运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并迅速提升流量,同时运用大数据控制线下调查成本,提高信用风险识别能力。但后期发展要看经营者对金融风险的专业把控能力,能否建立符合金融运行规律的业务结构,有效控制不良贷款规模,是决定其走多远的关键。

  3、由金融企业发起的P2P平台,其短期业务的开拓可能较为缓慢,但将会在行业震荡中逐步显现出自身优势。与第一、二类平台相比,此类平台可能并不具备资金优势,其运用互联网技术快速进行业务拓展的可能性在短期中也难以实现,但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注重风险定价、强调风险控制,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有较好的把控能力,长期来看,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一部分平台要更多学习互联网等技术在业务发展中的作用。

  显然,随着监管的升级以及行业的发展,中国P2P行业洗牌在即,各类P2P平台将会在宏观金融市场变化和行业变迁中遭受新的洗礼。

  P2P的风险管理

  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全国运营的P2P平台已高达1438家,预计年底运营平台数将突破1700家。2013年,全国运营的P2P平台还在800家,出事平台共有101家。

  到了2014年,前9个月出事平台就已达101家。P2P出现重大问题的平台攀升至22家,这些平台或诈骗或跑路!而这种趋势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种种在中国P2P行业高速发展过程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P2P的监管及风险控制摆在了桌面。

  那么,如何对P2P平台进行监督及风险管控呢?

  “首先,互联网金融监管处于法律真空地带,央行和银监会等都无法确定权限实施监管。因此,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其次,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在投资过程当中提高警惕,在交易过程当中注意交易对象的清晰化。随着互联网金融扩张,金融交易的虚拟化,交易范围广,交易对象跨区域,甚至于跨国界,交易对象难以确认。最后,在互联网平台上,债权人与债务人构建信用关系时,债权人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既没有契约、法律的保护,也没有强大的债务人信息支持,特别是对债务人的债务偿还能力不清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教授表示。

  此外,大数据的分析同样也可以为P2P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对于未来的P2P,网贷之家总经理朱明春则如此展望:“其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大数据金融,你提供你的姓名和身份证,我们立马可以对你的个人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你的授信额度,不需要再进行审贷。”

  不过,最终,风险也罢,跑路也罢,我们还是要正视P2P的行业价值,对于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及P2P的诞生为其融资提供了便利!

  “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企业考虑的融资渠道不单单要想到银行、小贷和担保公司,还必须要学习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融资,必须要对P2P、众筹进行了解。”真格贷创始人安晓宇表示说!

  文/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