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你准备好了?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电动车,补贴政策
  • 发布时间:2015-02-16 09:22

  新能源汽车已经正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否跟得上,将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重要因素。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也许你会认为,不就是个“换了发动机”的汽车嘛,有什么可准备的?也许这么认为的人不少,但事实是,单就中过内陆的汽车产业发展来看,近三十年的发展,我们所熟知的汽车,其实只是单纯的汽、柴油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市场,简单而言,我们对搭载传统动力系统的汽车已经极为熟悉,而我们身边所有的市政建设,几乎都是围绕在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汽车的基础之上,比如加油站、比如停车场,甚至是道路交通网络等等。

  这之间的区别在于,你我身边的市政建设并不能很好的去服务新能源汽车,至少按照目前新能源类量产车型所能达到的科技水平来说,只能依靠市政建设的重新规划,或者新能源类产业去适应目前的市政建设,但问题来了,不管谁来适应谁,这都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新能源汽车物理特性无法更改;市政建设早在城市建设之初就已经定型;目前的交通工具主体依然是传统动力;交通工具使用者习惯已经定型;城市交通网络复杂而庞大。

  市政建设,这点并不难理解,从最基础的加油站来说,传统动力只需要几十秒钟即可完成一次能源补充,电动车在不保证电池寿命的前提下的快冲,也要几十分钟才能达到一定量的能量补充;同样是基础建设,电动车需要专用的能量供给系统,虽然目前推出的Plus插电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必须到充电站补充能源的问题,但私人停车位、停车位不足、停车位电源问题等等又将是你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交通工具,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的道路交通工具都是使用传统汽、柴油内燃机的动力系统,换言之,不管是国产的新能源车还是合资、进口品牌的新能源类车型,一旦你的车辆发生系统故障,你所能求助的一定来自经销商的维修,如果你依然希望可以路边找个地方就能修的话,可能要让你失望了。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能源只是在动力系统上有了变化,其实在整个汽车的设计上已经完全不同,比如传动系统、配重布局等等。而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厂商都在阐述自己的电动车使用用途只是为了城市中的代步,但作为内陆各个大中型城市的消费者而言,理论两三百公里的续航里程是否能满足你的使用需求呢?这还是建立在你随时可以完美充电的前提下。

  道路交通网络,就像上边说的,目前电动车很难满足中国大中型城市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再加上电池技术对于温度的苛刻要求,尤其以北方城市来说,动辄几十公里的单程行驶里程,再加上电池充电的长时间性等,相对而言,汽柴油动力系统的交通工具,其在可靠性上更具优势。举例来说,周末去趟郊区的风景区,遇上个堵车的话,也许你连开车回家都会变成很难实现的梦想。

  目前,在国内我们所能接触到新能源类车型有这么几种,纯电动类,串联式电动(即为电动机为绝对驱动源,内燃机为能量转换端)、混合动力(可远距离电动行驶,也可切换为内燃机),以及即将开始推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而就目前的市政建设而言,其实只有混合动力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对于一般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更为贴近,毕竟不是每个买的起电动车的人都像特斯拉车主那样,有可以建设充电桩的私人车位的。

  而对于你来说,不要盲目的为了电动车的补贴政策而买单,因为你和你身边的市政建设并没有为电动汽车概念做好准备。也不要以环保的理念来说服自己,因为电能的来源,其实很大程度上比汽柴油的使用更加不环保,这还没有算上电动机转子高速工作状态下的辐射等等。所以,选择电动车,先看看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再去考虑它是否可以入驻,或者,其实电动出租车,以及电动车租赁,是目前对于我们而言更好的选择。

  文/AO记者 闫孟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