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头上的三座大山

  虽然有巨头的推动,也有产业链自身的完善和进步,但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是否就真的一路无虞了呢?其实不然,就目前而言,智能家居领域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之形象地称之为智能家居行业头上的“三座大山”。

  什么是智能家居?

  什么是智能家居?当我们抛出这个问题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暗自纳闷儿,讲了这么多作者还不知道什么叫智能家居?其实,不止是笔者,很多智能家居创业者也没有弄清楚,究竟什么是智能家居、“智能”二字如何体现,以及这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怎样的等问题。

  在我们看来,相对于传统的家居家电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的智能应该主要体现在对于外部条件变化的自动感知、自动给出最优反馈,以及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操控方式。它所带给用户的,不只是操控体验的提升,更应该是服务品质的变化,通过传感器和数据的整合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惊喜。

  而放眼目前的绝大部分智能家居产品,其实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一些智能水杯、智能插座和智能空气净化器产品,大多都是将一部分控制功能做到了手机APP当中。另一些产品,甚至只是将原先产品屏幕上的内容,扩展显示到了手机上而已,除了在最初能够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之外,并不会有革命性的功能和体验的提升。

  如你所见,产品都还在摸索阶段,那么这个行业的具体模式就更加不成熟了。智能家居之所以能带来一场革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它有可能通过数据的流通,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比如,智能血压仪所采集到的数据,是否能和对应的医疗系统打通,和目标医生进行对接?智能音箱能否和自己散落在各个音乐APP当中的播放列表或听歌口味进行对接?

  智能秤能否跟健康食谱、健身教练,以及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对接?

  对于用户而言,这样的跨界,才应该是智能家居应该掀起的革命。智能家居产品除了提供传统产品的功能和服务之外,还可以通过他们特有的定位成为独特的数据采集终端,然后将这些数据交由相关的行业进行处理,实现智能联动。

  不过,要实现数据的打通,并非朝夕之事。不但需要智能家居创业者的推动,更还需要其他相关行业的开放和合作。相对于打造产品硬件本身,这应该才是最难的。

  用户的接受程度不容乐观

  再“高大上”的概念、再“屌炸天”的产品,没有用户买账,也是枉然。目前看来,现阶段的智能家居产品,也存在着这样的尴尬。目前,智能家居产品还仍属于小众产品。

  它们大多数也是通过线上的电商平台进行售卖,有的甚至还需要抢购,而在传统的卖场当中很少见到其身影。如此以来,就间接淘汰掉了很多更具消费水平的线下购买人群。但事实上,这部分人才是真正的家居与家电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

  另一方面,目前发力智能家居产品的企业,大多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并不具备品牌优势。这些产品不但很难打动那些已经有成熟购买习惯的中老年用户,要打动一些活跃于现象的年轻人群也并不容易。毕竟,对于价格不菲的白色家电,大家还是更青睐大品牌。因此,不少智能家居创业者只能选择单价低、缺乏巨头的产品突围。然而这些产品大多数却又并不是用户的主要刚需,其本身的市场空间并不大。

  有人说,传统家电厂商都看到了智能家居领域的前景,已经纷纷踏马而至,这样的情况应该会得到改观。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其一,美的和海尔等家电巨头纷纷选择了和小米和魅族这样的手机品牌合作。今后这些智能家居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集中在线上还是线下、是否需要抢购,都尤未可知。要知道,美的还有个知名的合作伙伴叫京东,而海尔也还有个众所周知的“好基友”—阿里巴巴。

  其二,大部分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很长,更新跨度长。很多市场都基本趋于饱和,如何才能刺激用户更换为智能家居产品,还是一大问号。举例来说,2014年中国的彩电的销售数量已经出现了负增长,智能电视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业绩难度不可谓不小。

  其三,对于传统家电厂商来说,要踏进智能家居领域,就意味着改变自己此前的单纯靠硬件赚钱的商业模式,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他们会花多少心思也不得而知。有意思的是,面对小米智能空气净化器的狂轰乱炸,各大传统空气净化器厂商并没有立即跟进。

  安全,还是安全问题

  一般说来,智能家居产品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便捷,但是也正是因为智能,这些产品也随时都在“监视”着我们在家里的一举一动。而这些设备绝大部分还连接上了Wi-Fi,如若不慎很容易遭受到黑客的攻击。媒体报道中,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儿在看完教程之后,也能在5分钟内破解指定的Wi-Fi,不禁让人咋舌。黑客要是一旦得手,问题或许就比之前的QQ账号被盗麻烦多了。

  据外媒报道,惠普曾对市面上最热门的10款智能家居产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它们一共存在250种不同的安全漏洞。另据报道,即便是大名鼎鼎的Nest也难逃黑客之手。在2014年的黑帽安全大会上,Nest恒温器被黑客轻松攻陷,让Nest恒温器瞬间由智能恒温器沦为黑客的“家庭监视器”。

  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三种。

  其一是智能家居设备沦为黑客的“眼线”。当黑客攻破家中的Wi-Fi之后,很可能就会自由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产品,并随之截获这些产品所获取到的信息。这其中,或许就包含了大量的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

  其二是潜在的敲诈行为。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14年移动安全报告显示,去年就出现了一些涉嫌敲诈的恶意APP,要求用户往指定账户汇钱,才能解锁功能。而在智能家居领域,这一行为或许会更甚。试想,黑客锁住了家里的电视机或者空调,然后向你讨要钱财,也未必不可能。

  其三,则是大大降低了智能家居产品的可用性。一些产品因为黑客攻击,导致使用异常或者直接无法使用。到那时,什么所谓的超便利使用体验,都会化作一堆废铜烂铁,让人抓狂不已。

  遗憾的是,尽管市面上的大部分产品都还存在安全漏洞,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在简单便捷和安全可靠两端,智能家居产品也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折中方案。而厂商的重视程度更让人担忧,因为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还只是在强调便捷。

  2015年,智能家居好事能否发生?

  智能家居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已问世将近十年时间。然而,产业链不成熟、安全问题阴魂不散,在2015年,关注度颇高的智能家居领域是否能迎来突破,走上真正的变革之路呢?

  在CES2015上,各种智能家居产品争相斗艳,而在国内,小米和美的、魅族和海尔,360和格力,以及刚刚宣布成立互联网品牌的联想,都已经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一切,是之前这个领域并未出现过的。

  在智能家居第一波浪潮时,是英特尔、微软和IBM等科技巨头主导,但当时并未调动传统家电巨头的积极性,加之当时产业链的发展还处于非常前期的阶段,智能家居并未掀起足够大的波澜。

  而如今,这场革命同样由科技企业发起,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传统家电企业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因此,我们看到了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各种合众连横的好戏不断上演。

  一个产业的最终发展,与其所处产业大环境息息相关,智能家居也是一样。它受着科技、资本、社会、经济及生活水平等多种发展环境要素的推动与制约。科技巨头和家电巨头合力,势必可以推动产业链的大步前进,市场也将得到教育。

  基于以上分析,或许我们可以乐观地得出结论—2015年的智能家居领域,大事可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