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品抢占60%中国市场份额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鲅鱼圈,港口,跨国巨头
  • 发布时间:2015-03-19 13:06

  正威集团营口华威项目的稳步推进,得益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王文银落子布局的战略眼光,于是也就有了将跨国巨头“请出”中国市场的底气。

  2月5日,辽宁营口,鲅鱼圈。

  余彪看着窗外静静矗立的港口起重机,心有不甘:“要不是天气这么冷,我们的进度还会更快!现在试生产的聚酰亚胺,哪里满足得了客户们的胃口。”

  东北天寒地冻的天气,让60岁的余彪无可奈何。一方面,他所负责的华威项目,正逢厂房与办公楼加紧建设之际,但一到冬季,就不得不和所有企业一样进入“冬歇期”;另一方面,试生产的聚酰亚胺,完全供不应求。

  “我们这个项目,完全投产后将能实现占领60%的中国市场份额,并将聚酰亚胺的国内定价权从国际巨头公司手中抢回来!”余彪斩钉截铁地说。

  他所说的项目,即华威,全称是华威聚酰亚胺有限责任公司,由正威国际集团和君华科技公司共同投资创建。

  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基地落户营口

  2012年10月9日,预算一期总投资为108亿元的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基地暨华威聚酰亚胺项目在辽宁省营口市仙人岛能源化工区举行开工庆典。

  该项目基于发展国家战略科技与满足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需求,以“国际视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规划目标,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一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整合聚酰亚胺及其产业链的国内外优势资源。

  而仅仅3个月前,即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聚酰亚胺是同时拥有高绝缘、高耐热、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优良综合性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其耐高温达5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属F至H级绝缘材料。是21世纪最有希望解决尖端核心科学技术问题的新材料,是我国“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十二五”期间突破制约尖端科技发展的“瓶颈技术”,在电子、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机械电工等行业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

  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华威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投资151亿元,2014年底进行试生产,设计年产聚酰亚胺单体1.1万吨、聚酰亚胺及多层共挤出薄膜3.2万吨、高性能复合材料1.305万吨的能力,拓展聚酰亚胺在电子、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机械电工、包装等行业的应用。

  据营口市有关人士介绍,华威项目将形成百亿工厂、千亿企业、万亿集群,带动数以十万计就业、百亿利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对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正威传奇,也将在营口这一方充满活力的热土,再次续写。

  铜业帝国进军高新材料行业

  作为世界500强的正威国际集团,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成功打造了完整的铜产业链。2014年,其排名分别是世界500强第29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50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18位。

  但早在数年前,王文银已经不满足于正威国际集团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地位,他在思考着如何开拓新的领域,如何将产业延伸扩展,如何走超常规发展之路,做大做强产业链,进军高新材料领域,打造全球产业链最完整、产品质量最好、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服务商,以实现正威“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产业报国”的企业使命。

  2010年,为海螺水泥贡献了几乎毕生精力的余彪功成身退,自己创办了君华科技公司,从事非晶软磁成品及设备的生产。而他,与王文银除了同为安徽人之外,很早之前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于是,一对“中国合伙人”诞生。

  “我有技术,正威有资金、管理、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我们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余彪说。

  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一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王文银和余彪将眼光放在了聚酰亚胺这一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新材料上面。

  你不得不佩服王文银的战略眼光。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以提高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材料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使新材料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高性能聚酰亚胺作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及解决尖端核心科学技术问题的“能手”,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工、机械、环保、新能源和包装等行业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西方工业国家为确保聚酰亚胺相关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抑制我国相关产业发展,长期对我国实施相关先进技术封锁和产品限售,严重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因此,引进聚酰亚胺及其关键原材料作为突破制约我国尖端科技发展的瓶颈技术纳入国家发展新材料的“十二五”规划中。

  华威项目,正是以“中心实验室+若干紧密型联合实验室”的创新研发架构,着力构建一个集聚酰亚胺核心化学品(重要化工原料)、聚酰亚胺单体、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为一体的研发、生产和装备开发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而之所以选择营口,王文银认为,营口是东三省重要的出海通道。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营口仙人岛新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主轴的重要节点,是沈阳经济区能源石化产业集聚区。选址营口仙人岛,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布局和能源安全的要求,符合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项目覆射能力更是远及朝鲜、韩国和日本。

  在华威项目开工庆典仪式上,一位营口市领导的致辞充分体现了正威所受欢迎的程度:“正威国际集团能够选择在营口投资建厂不仅体现了对营口的充分信任,也体现了行业顶级企业的远见卓识和战略之举。项目的开工,使营口成为正威国际集团十大高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不仅有利于营口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将对加速营口率先崛起起到重大的拉动作用。”

  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让跨国巨头自己离开中国市场”

  2014年底,华威一期项目试生产。由于其设备国际一流,技术储备雄厚,结果试生产的聚酰亚胺医药膜、高阻隔膜一出来,来提货的大货车就在尚未完全峻工的厂区排成了长龙。

  “现在一天要接无数个电话,都是国内电商巨头要货的。”余彪说。

  先找市场,再建工厂。这是王文银信奉的项目投资原则。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的同时,聚酰亚胺的国内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据目前市场估算,聚酰亚胺高新材料的需求量约是生产量的2至7倍,原材料产品与应用产业需求形成1∶15的拉动关系,因此,“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基地”项目的实施会形成一个集研发、生产于一体,产业集聚达万亿的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地将被打造成国内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余彪介绍,目前世界上聚酰亚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杜邦、日本中央化学株式会社,它们构成了第一梯队,并牢牢掌控着话语权;以韩国LG和一些台湾企业为代表的厂商则位居第二梯队;国内生产聚酰亚胺的厂家数量不少,但其产品档次属于中低端。华威的目标,就是要进入第一梯队,并凭借价格优势,最终拥有定价权。

  “我们测算了一下,华威的聚酰亚胺在国内价格大约是3.6万元/吨,而杜邦目前在中国的销售价格达到了4万元/吨。这一优势,完全可以将美国、日本的跨国巨头请出中国市场。我们有信心占据国内60%的高端聚酰亚胺市场份额!”余彪说。

  华威项目稳步推进

  2012年5月8日,正威和君华科技与华陆公司(原化工部第六设计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题研讨从项目可研到生产工艺等相关问题,并制定了详细的推进计划。

  2012年5月26日,营口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落实营口市给予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基地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

  2012年6月4日,辽宁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省政府给予聚酰亚胺产业基地和50万吨铜项目的优惠政策。

  2012年7月12日,华威聚酰亚胺有限责任公司与营口市政府签订《关于华威聚酰亚胺产业基地项目专项扶持政策的补充协议》。

  2012年7月20日,仙人岛管委会举行了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基地揭牌暨华威聚酰亚胺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

  2012年8月2日,华威聚酰亚胺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辛克莱公司签订技术和设备引进合同;聚酰亚胺单体技术主要从美、日引进,设备为国产搪瓷反应釜,纯化技术和设备为美国设备;聚酰亚胺多层共挤复合薄膜技术和设备从美国EDI和格罗斯特公司、加拿大阿尔法公司、德国布鲁克纳公司等引进;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技术来自德国赢创、沙伯基础及中物院、美德等进口设备。

  2012年10月6日,华威聚酰亚胺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一期项目规划设计,同时开展工程地质勘探,并完成工程招标。

  2012年10月9日,华威项目顺利开工。

  2014年底,一期项目试生产。

  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耐高温达5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103赫下介电常数4.0,介电损耗仅0.004~0.007,属F至H级绝缘材料。

  根据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聚酰亚胺可以分为脂肪族、半芳香族和芳香族聚酰亚胺三种。根据热性质,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H-CO-)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上世纪60年代,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被称为是“解决问题的能手”(protionsolver),并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编辑/梁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