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水:立办“微实事”撬动“大民生”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三水,大民生,微实事
  • 发布时间:2015-03-19 13:53

  佛山市三水区在广东省首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从细微处快速改善民生,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2014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在全省首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从细微处快速改善民生。在2014年举行的两次民生微实事立办制项目评审会中,7个镇街的143个申报项目,有72个项目通过评审,共获得激励扶持资金1005.0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近1500万元参与项目建设。

  一批小微民生问题得到了迅速、有效解决,立办制改革收到显著的效果。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在接受《小康》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三水今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中,直联制是路径,‘立办制’就是抓手,这是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与直接联系同步推出,设计思路是直联制搭好桥,‘立办制’来推进”。

  新举措:直联制搭好桥面向基层服务

  “要建立起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制度,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筑牢党的执政基础。”2014年8月5日,在全省“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推进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的这番话引起了关注。

  一周后,一份名为《驻村(社区)直接联系群众及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文件,便摆在了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的案头。经区委常委会通过后,随即由区人大向媒体和社会公布,“三水在2014年8月开始探索建立‘民生微实事’快速办理机制,办理对象为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实施行动快、所需资金在30万元以内的民生项目。同时,还专门拿出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作为首期经费,对项目进行激励扶持;更为值得点赞的是,立办制的时限也得以明确,从收集意见到实施(或答复)一般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项目办理的效率和效果,不但会影响专项经费的激励,更会成为镇街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为什么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创新?这是为了实现更紧密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血肉联系。2014年8月中旬,在村民议事会、“两代表两委员”制度的基础上,三水推出《驻村(社区)直接联系群众及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创新并完善民生微实事“马上就办”的工作机制,为佛山乃至广东打开了基层善治的新空间。

  据了解,三水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下基层调研、到党代表工作室接访、个别走访、举行网络“微访谈”、建立网络平台等方式,共收集到各类意见1700条。为此,三水区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专题“会诊”,并由领导班子按照工作分工进行一一认领、解决。

  三水此次的立办制改革,一方面全面推行驻村(社区)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把服务触角全面向基层村(社区)“前移”;另一方面则缩短链条、加强激励,提升民生实事办理效率。

  同时,为提高镇街实行“民生微实事”的积极性,区镇两级拿出1000万元作为首期专项资金,由专门的审批小组对项目进行评审,通过的项目将获得专项扶持;群众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的项目,也将获得适当扶持。

  “原则上每个季度会安排一次评审,去年8月26日第一次评审,有54个项目申报,最终22个‘民生微事实’专项资金项目出炉,共获得537万元,涉及到道路维修、敬老院升级、路灯亮化等多个方面的民生项目。”三水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激励资金将划入镇街账户,专款专用于后续民生微实事的开展。工作效能好的镇街,还有望通过专项资金的激励,将民生微实事经费的“雪球”越滚越大。

  解民忧:落实民生项目实现群众点单

  2008年,三水首次提出民生建设“十件实事”工程,并将其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七年后,在数十件民生大实事得到解决的基础上,一场名为“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的改革,又进入60多万三水居民的视野。

  “如果说每年的‘十件实事’是在大的层面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那么,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就是让民生工作更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居住在三水区西南街道人民路的李伟还清晰记得,八年前的民生十件实事中,有一件是增加每人每年80元的门诊医疗保险,这让包括她在内的众多三水居民因此受益;七年后的2014年,因为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她和一些住户反映的公园改造诉求得到快速办理,家附近一座公园修缮一新,成为她和很多邻居休闲的好去处。

  三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绮红感慨地说,“微实事立办制就是让群众点单、项目立办、快速解难、幸福有感。”

  三水区芦苞镇四联村内的蔡叶线道路两边没有路灯,长期摸黑给居民夜间出行带来不便。蔡叶线道路原为乡道,但由于该道路西接旧芦西线、东接大南路。近年来行人和车辆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四联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刘寨村委会近2万居民的主要出行道路。

  这一问题,附近居民反响强烈、意见很大,反映多次后,问题一直未解决。

  去年,经“两代表两委员”、四联村居民、党员提议,芦苞镇人大代表投票决议,蔡叶线村道路灯安装工程由芦苞镇政府上报区级“民生微实事”项目,最终通过民主评审,入围三水首批22项民生微实事。项目共投入26.7万元,经过1个月的施工,蔡叶线沿路近1公里装上了17盏路灯,解决了周边居民长期摸黑出行的问题。

  去年,芦苞镇深入推进“民生微实事”工程,用“微福利”换来“大实惠”。除蔡叶线路灯安装工程外,芦苞还有敬老院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大南路旁细塘大排涌修复工程入选区级民生微实事项目,同时芦苞还启动了岗东村村道建设、城区下水道清淤及沙井盖更换、出行遮阳设施配套等3项镇级民生微实事项目。

  微实事推进之高效,是三水区芦苞镇芦苞社区居委会副书记林志毅始料未及的。每逢暴雨,芦苞渔民新村以及北江沿岸往往会出现水浸,去年8月,当地“水浸街”整治工程被纳入民生微实事。林志毅说,工程主要包括疏通下水道和更换沙井盖,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报批,没有半年下不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整治工程8月开始施工,9月就全部完成改造。

  “虽说民生无小事,但实际上民生实事还是有大小之分的。”三水区财政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三水区级财政近年来投入到大民生领域的比重约达70%,其中还安排专门经费用于落实十件民生实事,但基层群众身边仍有大量的民生小事需要解决,“民生微实事其实是把民生服务延伸到了基层的‘神经末梢’,这也会让群众的感受更为深刻。”

  齐参与:简易立项程序撬动“社资”进入

  在2014年举行的两次民生微实事立办制项目评审会中,7个镇街的143个申报项目,有72个项目通过评审,共获得激励扶持资金1005.0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近1500万元参与项目建设。

  “如果资金无法达到同步配套,想要实现‘立办’也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三水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微实事”专项资金一经确定将在5天内到账,为民生项目的及时实施提供了保障。

  由于三水要求“民生微实事”一经确定,镇街必须实施,而其他没有获得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资金,需由镇街自行解决。为此,各镇街均建立了“民生微实事”快速决策机制,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项资金,并简化立项招标等程序。

  “如何简化民生微实事的立项程序,少点规矩,多点效率,撬动社会资源参与项目建设。”对于这套不断探索并完善的新机制,三水区相关负责人总结了两个要点:一是基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通过弱化前端审批,强化后端监管,在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规范;二是打破财政预算“死”、民生诉求“活”的普遍矛盾,通过激励扶持机制,撬动社会资源进入,并激发基层尤其是镇(街)的积极性,形成微改革与民生服务的强大合力。

  据介绍,为激励镇(街)民生微实事“立办”的积极性,由基层“代表委员”和媒体记者组成的评审团对项目进行评审,质量高、效果好的项目将获得专项扶持;群众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的项目,更将优先获得激励扶持。

  三水区级还给予镇(街)充分的自主权,通过快速决策、简易立项招标等程序,在10个工作日内定案,定案后快速办理、限时办结,办理效果则接受包括群众在内的各方监管评议。这意味着,一些诸如换路灯、改造公园、添置健身器材等民生小事,不用在前端环节经历调研、讨论、申请、立项、审批等“过五关斩六将”的困扰,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幅提升。

  民生实事包罗万象,在三水的初始设计中,区级财政资金只是起一个引导、杠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居民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民生微实事”的实施。例如,为缓解路面狭窄所造成的塞车现象,白坭富景社区实施了进村大道拓宽工程,其26万元的工程款中有16万元来自于村民自筹。

  “预算‘死’,诉求‘活’,流程慢,需求快。”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曾对媒体表示,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有助于破解民生财政预算和群众灵活诉求之间的矛盾,减少以往服务流程慢与群众需求快之间的落差,“但改革还在边探索边完善,接下来还要在依法行政的原则下,厘清政府常规工作与民生微实事的边界,并正确处理区、镇街、村居之间的关系”。

  让阳光照到每一个群众身上(訚洪)

  2014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在全省首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从细微处快速改善民生。“民生微实事”改革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最快速度“落地”、最佳途径“发酵”,“短平快”解决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居民百姓拍手称赞。

  去年,三水区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72个,激活了社会建设的“一池春水”,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最大限度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

  有人将三水区的“民生微实事”改革称为是一场“让基层干部躬下身子、亲近百姓、融入百姓,听民情、解民困、抒民意,让党的声音传递在社区每个角落,是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真正实现人民公仆践行为民宗旨。广东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蔡兵认为,“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找准了改革的突破口,让阳光照到了每一个具体的群众身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如何落到实处?三水区的这项机制创新或可成为有力的抓手。未来应沿着改革的道路不断调整,让落点更精确,并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以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又让居民群众通过微实事的全程参与,体验城市建设的来之不易,理解政府工作,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编辑/麦婉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