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节目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最强大脑,非诚勿扰
  • 发布时间:2015-03-24 08:29

  关于《最强大脑》制片人王刚,网上有一段流传甚广的短视频,将他贴上了“文艺潮男”、“《非诚勿扰》金牌制作人”、“综艺节目主持人”等一系列标签,还说他“骨骼清奇,曾拜入少林门下”,现在正寻找脑力界的X-Man,为《最强大脑》节目研究中心主任。

  对此,王刚一笑而过,他说:“我只是个电视制作人,我的精力大多都给了电视节目,在生活中是普通人,踢球一般,喜欢跑步,没有特别让人惊艳的才艺技能。”

  视频的出处不可考,但可信度很高。浓眉大眼、阳光帅气、对穿戴很有品位的他,看上去十足文艺潮男范儿。王刚学的本是播音专业,千禧年毕业后,进入江苏电视台。那时他与孟非便是搭档,不过两人的定位刚好与现在相反,当年孟非是节目编导,王刚则是他的“御用主持人”,用王刚的话形容就是,“两人干得都不咋地”。

  十多年后,二人都已成名,也寻找到了各自的擅长领域。孟非,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节目主持人;王刚,则成为综艺节目的一线制作人。

  成功秘诀

  《非诚勿扰》和《最强大脑》无论从收视、广告收入、社会关注度、话题性、业内口碑等方面来说,都达到了“现象级”指标。《非诚勿扰》CSM35城收视率屡次破4,《最强大脑2》截至发稿前,两季节目最高收视率CSM48城2.74%。对普通电视制作人来说,做出其中一档已值得骄傲,而王刚却将两档类型不同、气质迥异的节目都运作成功,秘诀何在?

  “秘诀就是对观众需求的把握”,王刚回答《综艺报》。这个结论听起来比较务虚,却是王刚的真实想法。“我们做节目不是按套路走, 套路是要根据内容需求产生的。对我们来讲,套路就是没有套路,所有的制作方式、套路,都要根据节目的核心点来搭建,而这些都来自观众需求。”

  王刚向记者解释了设计两档节目的不同出发点。《非诚勿扰》完全是参照中国人的相亲过程设计的。两人第一次见面,肯定会对相亲对象有一个初步的外观判断,这就是“爱之初体验”; 第二步肯定是坐下来聊天,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这就是“爱之再判断”;第三步就是要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所以就需要情感和心理专家的分析。

  做《最强大脑》的初衷,是因为中国人天生有一种对科学的崇拜。“我爸爸妈妈从小总说, 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看到邻居谁家的孩子学习好,就用来激励我,说你看看人家的学习!我想中国很多家长都是如此,这说明了我们骨子里就有一种对科学天才的崇拜和好奇心。”

  在看到德国原版节目《Super Brain》后, 王刚心中一动,感觉这正是他想要的。原版节目只是两小时左右的盛典,要做成一档季播节目远远不够。《最强大脑》在筹备之初就希望举办一场国际脑力大赛,办成“脑力”界的奥运会,所以才有了挑战赛、晋级赛和最终的中外PK赛环节。首届“脑力奥运会”呈现在《最强大脑》第一季,“也是一个完全原创的环节。”

  王刚制作节目方面的直觉和判断来自十多年的经验积累。“电视制作人,就是始终在研究观众需求,研究收视心理,看收视率和节目内容的关系。选择题材和切入点,我们都是从观众是否会喜欢出发的,也这样来说服团队。”

  搏杀体制外

  “我是一个非常在意家人和朋友评价的人”,王刚告诉《综艺报》,“老家的哥哥对我影响很大,他也是做电视的,当年正是他的一句话触动了我。他说,《非诚勿扰》你已经做得很成功了,为什么不试试做其他类型的节目呢?所以我才会再做《最强大脑》。”当记者问他哥哥如何评价这档节目时,王刚语气中有点小小的得意,“他认为很好”!羊年春节期间,他还与兄长讨论节目第二季的表现。

  《最强大脑》第二季,对王刚来说无疑承载了更多意义。这是孟非、王培杰、王刚三人组合,在组建远景影视公司后交出的首张答卷。“我们希望把远景影视做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视频内容提供者。”王刚觉得,中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已处于明显的转折点,作为电视人应该进行更多尝试。

  跳出体制的最深刻感受,王刚认为是可能性变得更多、压力更大了。“可能性变多是因为我们可以为更多播出平台服务,包括新媒体;压力变大是因为需要独自面对更多风险。”现在,他的生活状态中工作占了大部分,很多时间都是用来想节目、看节目,包括洗澡、跑步的时候。“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我也希望将来能够趋向工作和生活平衡。”

  《非诚勿扰》嘉宾主持乐嘉评价王刚, “做起事来不受别人干扰、牢牢把握目标、一根筋的思维方式”。两人第一次见面,王刚中途离开时就把手机放在了桌上,乐嘉独自盯着手机20分钟后,断定这人肯定属于粗线条、大大咧咧的红色性格色彩的人。王刚觉得自己属于比较“强势”的人;在同事眼中,他是“性情中人”,“要求严格,很凶”,但同时又“很亲和”。或许正是性格的多面性,才成就他制作出了《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类型迥异的金牌节目。

  对话王刚:远景影视创业目标

  《综艺》:为什么会想到做《最强大脑》这样的科学类节目,最初的想法来自哪里?

  王刚:中国人对科学和天才是有强烈好奇心的。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让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者是邻居家的哪个孩子学习比较好了,就会说“你看人家的学习!”我想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这说明我们对科学天才有着很强的崇拜。

  想做一档《非诚勿扰》之外的节目, 是因为最初哥哥的一句话触动了我。他也是做电视的,做《最强大脑》也是希望获得他更多的认可,我是一个非常在意家人和朋友评价的人。

  《综艺》:家人看了《最强大脑》第二季是如何评价的?

  王刚:我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些地方没看懂(笑)。不过还好,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档老少咸宜的节目。

  《综艺》:从《非诚勿扰》到《最强大脑》,一档是偏女性、浪漫的相亲节目;一档是偏男性、高冷的科学节目。为什么会做两档差异如此巨大的节目?

  王刚:我选择做当然是因为我喜欢。这两档节目虽然外观差异很大,但有一个共通之处——观众需求。以我们对受众的了解, 认为对这种节目类型和制作方式,应该是目前观众喜欢看的。我们做的所有节目都是从观众需求出发,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我们做节目不按套路, 为什么《非诚勿扰》要那样设计,因为那样的内容题材,需要它那样的呈现方式,才能更好看、更持久。反过来,《最强大脑》要这样做才能抓住观众、吸引人。对我们来说,制作套路就是没有套路。所有的制作方式、套路都是根据节目的核心设计点, 重新制作、重新搭建的,所有设计都来源内容需求本身。

  《综艺》:2014年底,你跳出体制成立了远景影视公司,当时走出来是基于什么考虑?

  王刚:首先声明,我不是独自创业, 是跟团队在一起,创始人还有孟非和原江苏卫视副总监王培杰。就是感觉电视行业的市场化、综艺节目制播分离的环境,已经处于比较明显的转折点了,作为职业电视人我们应该更大胆一点,站在行业前列做更多尝试,探讨更多可能。电视台里对我们团队也挺支持,觉得行业发展需要多样化。

  《综艺》:角色转换以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王刚:可能性变多了,压力变大了。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我变得更纯粹了,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了。可以为不同的平台、传播主体做节目,可以为网络做节目,产生更多可能性。但同时,体制内有非常完善的保障体系,压力会小,现在需要全部独自承担,会感觉很累。

  《综艺》:《最强大脑》第二季的道具、明星嘉宾等投入非常大,又需要独自承担风险,会不会担心成本问题?

  王刚:我们做电视的时间都是十几年为单位计量的,有些是我们自己做的节目,有些是在电视台全过程看到别人做的节目,所有细节、运作都很清楚,所以对于制作节目这块,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没有想过会失败。

  《综艺》:你对金钱和名利的态度是什么,跳出体制是否有收入上的考虑?

  王刚:团队永远是第一位的!我觉得大家一起赢,才叫真的赢。

  《综艺》:对于远景影视的目标和规划是什么?

  王刚:希望做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视频内容提供者。我们会做精品!创意类行业量不重要,我们会往高品质、“内容为王”方向上走。力争每一个项目都做成有品质、让自己满意的节目。目前做节目的核心团队有7个,明年下半年会做2档高品质的新节目,具体内容不方便透露。

  《综艺》:在公司中,你和孟非、王培杰三人如何分工合作?

  王刚:孟非是公司董事长,主要负责公司远景规划、资源整合、对外合作等;王培杰是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的管理运营;我主要负责节目制作。经营方面都是他们的事,节目把控上主要尊重我的意见。

  《综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刚:我就是一个电视制作人,喜欢淡泊、简单的生活,平时喜欢跑步、看电影、踢球等,都是普通的爱好。

  文/唐潇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