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格买提 踏踏实实做节目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开门大吉,中国好歌曲,开心辞典
  • 发布时间:2015-03-24 08:46

  “我来自新疆的乌鲁木齐,我的名字叫尼格买提。”2006年春天,尼格买提·热合曼(以下简称尼格买提)唱着这段琅琅上口的RAP第一次登上了央视舞台。彼时,他还是一个青葱懵懂的“巴郎咂”(维语:小伙子)。9年时光匆匆飞逝,岁月悄然改变了尼格买提的“舞台人生”——从最初以“副手”身份协助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到如今独当一面、拥有自己的品牌节目《开门大吉》,2015年,他又登上了众多主持人梦寐以求的春晚舞台。

  “我觉得上天好像给我安排了一条路,它的每一个齿轮、每一个接线、每一个转折都严丝合缝。”在春晚第三次彩排后的第二天,尼格买提带着些许倦容出现在了记者面前。他一身休闲打扮,套着件火红色羽绒服,笑起来如大男孩儿般可爱,为这个萧瑟的冬季增添了一抹暖心的亮色。正如观众送给他的别称——“灿烂哥”。

  “偶然”的选择

  “靠嘴吃饭”的尼格买提说自己小时候其实有些自闭。“我小时候是个很不爱说话的孩子,走路都是沿墙根走,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那时放学回家,父母问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吗?”

  为了改变尼格买提内向的性格,母亲利用在电视台工作的便利条件,常常推荐他参加少儿节目,在舞台上唱歌表演。最初尼格买提幼小的心灵觉得那是“当众出丑”。不仅如此,父母还“逼迫”他学习绘画、钢琴、英语……这些“痛苦”经历一点点地改变了尼格买提,并使他渐渐适应了万人瞩目的舞台。“现在想想我还是挺感谢父母的。因为没有那些经历可能就没有我如今的工作和生活。事实证明你有一技在身,将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尼格买提在主持《中国好歌曲》时说过一句话:每一次偶然的选择都可能成为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这句话也正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

  高中毕业时,尼格买提的理想“刚好”是想做主持人。“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有很多理想,画画、写作、音乐……恰巧我要考大学时想做主持人,所以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这个看似偶然的选择成为尼格买提职业生涯的起点。2006年,即将大学毕业的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心辞典》“魅力新搭档”选拔赛,并顺利成为王小丫的新搭档。“他的表演让我感到震撼,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魅力来自新疆这个广袤的大地,是我们这个拥挤的城市里所没有的。” 当时的评委余秋雨如此感叹。

  带着无数的艳羡与期许进入央视工作,迎接尼格买提的似乎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度过了最初的兴奋与新鲜之后,他开始对工作现状产生质疑。“当你越来越长大,就会感觉这个‘窝’小了,因为我当时在《开心辞典》是助理主持的角色。被需要时才会出现,不被需要的时候,就要躲在奖品板后面。”有一次,尼格买提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奖品板后面,看着舞台上方投射过来的一束清冷的灯光,他想到了两个字——“孤独”。这时,偶然又一次发生了。

  主持历程“开门大吉”

  2009年,尼格买提被央视外派到青海学习锻炼半年,回来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由经济频道调到了综艺频道。后者的节目正契合他多才多艺的特长和幽默亲和的主持风格,尼格买提由此开始崭露头角。最忙的时候他曾一度同时主持6档节目。有人开玩笑说“综艺频道都要被你承包了”,“但我很清楚,一个好主持人的关键并不在于节目多少,而在于要拥有自己的品牌节目。”

  命运仿佛十分青睐这个来自新疆的“巴郎咂”,当尼格买提又一次遇到瓶颈时,《开门大吉》横空出世。“当时就是创造了一个以小搏大的神话。《开门大吉》投资非常小,形式也很简单,但就是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收视率那么高,连我们自己都非常惊讶。”

  《开门大吉》是档标志性节目,它让尼格买提真正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尼格买提形容这个节目是自己“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生命伴侣”。在此期间,他的主持风格开始发生转变:此前,尼格买提大多是与别人合作,且都是扮演“插科打诨”的角色,“但在《开门大吉》就不能再这样了,你要把自己当做主人来看待。包括现场的掌控能力和对语言表达的提炼,我在这个节目中都得到了提高。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作为主持人更成熟了。”

  在《开门大吉》之前,尼格买提一直是以维吾尔族男孩的阳光外表和灿烂笑容受到观众喜爱,这档节目之后,他说自己逐渐找到了“太阳中心的那个核”,主持风格也越发稳健。

  爱恨交织《中国好歌曲》

  2014年初,尼格买提主持了央视在广州举办的广告资源推介会,那时他第一次听说了《中国好歌曲》这个节目。不久后,尼格买提接到了主持《中国好歌曲》的通知。“我当时很意外,也挺兴奋,觉得在《开门大吉》之外,可能又要有一个标志性节目出现了。”

  不过让尼格买提没想到的是,《中国好歌曲》对于他是个痛苦而漫长的旅程,他也将自己对这档节目的感情形容为“又爱又恨”。

  三个月时间里,尼格买提不断往返于北京、上海、杭州、嘉兴。“每周都要去一次上海。先把几十个选手的亲友团都采访一遍,每人采访半个小时,这要花费好几天时间。”然后进入录制过程,“起床化装后先到演播厅等待好几个小时,晚上八点才开始录像,大概录到夜里一两点。录完后还要转场去另外的演播厅录制周边节目。”之后又得回到北京,直奔大兴录制《开门大吉》,“录完《开门大吉》又录《回声嘹亮》。录完《回声嘹亮》又要飞上海补录《中国好歌曲》的镜头。”

  让尼格买提有些心酸的是,自己做了大量采访工作,也为节目开场做了精心准备,甚至背下1000多字的开场白,但在最终完成的节目中,这些幕后的努力却呈现了了。这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当主持人的“孤独”。“但主持人归根结底是要为节目服务的,你是节目中的一个成员,就算是一滴润滑油、一个螺丝钉,也要尽心尽力地做好。”

  “踏踏实实做节目”正是尼格买提在工作中信奉的座右铭。也正因如此,他在进入央视的第9个年头就被推选上了春晚舞台。在有他亮相的央视春晚征集《难忘今宵》演唱视频的消息登上《新闻联播》后,尼格买提在自己的微博中发了张照片,并写到,“没啥,就是听说我以最狰狞的嘴脸上了新闻联播,怕大家忘了其实我是个挺帅的巴郎咂。”

  对话尼格买提:主持人天职是为节目服务

  《综艺》:当时听到要上春晚时是什么心情?

  尼格买提:领导通知我主持终审通过的时候,其实我挺意外的。觉得啥意思,跟春晚有关系吗?难道哥有机会了?因为去年就有人说:你要上春晚了,连名单都出来了,什么朱军、董卿、李思思、毕福剑、张国立、尼格买提六个人,和真的似的。我还在家等通知呢,然后春晚剧组辟谣说,就前面五个人(笑)。所以今年我一开始也是完全不抱希望的,别人说什么我也不相信,除非哈主任(哈文,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跟我说。终审那天我主持完了,就去春晚办公室打招呼。哈主任正在那儿吃东西。她特别轻描淡写地对我说:“那个什么,跟你说一下,你要开始进入状态了。”我立刻就懵了。心想这么大的事儿你也要正式通知我一下啊,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我现在都没敢跟我妈说,因为我一旦跟我妈说了,我妈就会跟我姥姥说,一旦我姥姥知道了,全新疆就都知道了(笑)。

  《综艺》:你觉得自己这种比较有特色的长相,对主持人的职业是不是有一些额外的帮助?

  尼格买提:确实很加分。因为观众就是喜欢看不一样的,喜欢看话题。当年我参加比赛的时候,一排人站在那儿,凭什么我能显山露水?说实话,论长相论语言功力论工作经验,我都不算数一数二的。但是人家就会觉得我跟别人不一样。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我一开始是有些反感的,更希望凭实力说话,凭什么别人觉得我是少数民族我有特点才选的我。但现在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回避这件事情,它是我身体里、生命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给了我热情的血液,给了我在舞台上挥洒时那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也给了我最真挚的笑容。

  《综艺》:在很多大型真人秀中,主持人的功能似乎正在被逐渐弱化,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尼格买提:我以前听别人说过,主持人是个很孤独的职业。我直到真正做了《中国好歌曲》的时候才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从个人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主持人都不希望被边缘化,都不喜欢孤独的感觉。自己的价值在节目中体现不多,会觉得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话说回来,从主持人的天职来说,你要知道自己就是为节目服务的,这也是最重要的。我偶尔会想,大家是为了我看这个节目的,但这其实是特别危险的想法。所以我时时提醒自己:你的价值或许小于20%,但付出的努力要大于100%。这样这个节目才会是好节目,所以我觉得心态对于主持人非常重要。

  文/李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