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骅 论一个电视人的修行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钟汉良,极速前进
  • 发布时间:2015-03-24 08:32

  2014年12月,《极速前进》总决赛录制现场。钟汉良兄妹率先冲入终点深圳体育场,成为第一季节目的总冠军。钟汉良妹妹Jackie泪洒现场,“这20个星期,我和哥哥之间说过的话比之前20年来加起来还要多。参加节目这几个月来, 我好像找回了我的哥哥,还多了一个朋友”。易骅表示这是在整个节目录制期间,她自己最为感动的时刻,“Jackie说的那句话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那一瞬间我极其幸福,因为这个节目真正打动了人的内心。”

  虽然气场强大、行事雷厉风行,但易骅说自己内里却是一个温暖感性的人,“幸福”是她在采访中经常提到的词汇。2015年1月,做完《极速前进》之后,易骅和她的团队离开深圳卫视,成立了内容制作公司日月星光传媒。除了《极速前进》第二季外,易骅团队今年还计划推出其他系列的创新节目。

  节目“底色”

  就在此次采访之前,易骅还蹲在机房中,跟团队一个片子一个片子地讨论,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修改。她说自己喜欢跟团队待在一起。“我们团队有几个特点,一是特别愿意尝试不同的内容;二是执行力超强;三是纯粹,有理想。”从湖南卫视到深圳卫视,再到体制之外,一直跟随着易骅的这支团队也在不断翻新,目前85后年轻人占据大多数,“他们状态特别积极,心里反复想着的也是如何做出有意思的内容和产品。”

  在易骅看来,能够给观众制作出积极、温暖、快乐、阳光的内容产品,对于电视人而言是种幸福。她说新公司日月星光同样要做一家充满“幸福感”的企业。“我认为幸福感有五点:一是有愿意为之付出的事业;二是有被需要的感觉;三是能收获成就感;四是有稳定体面的收入;五是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在易骅眼中,单纯的工作狂状态是不可持久的。全力工作之后,一定要有时间陪伴家人,要有时间思考和充电。“我们公司年轻人居多,大家也需要时间谈恋爱呀。”不过自投身电视行业以来,易骅自己付出最多的也就是时间。虽然格外珍惜与女儿相处的每一刻,但在工作与家人之间,前者还是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

  自大学毕业后,易骅就进入了电视行业——1996年7月加入《快乐大本营》栏目组。7年间,易骅从导演组组长成长为执行制片人,之后又被任命为大型活动中心副主任,负责操刀各种晚会、季播活动——包括“超女”的众多热门赛区活动。2010年加入深圳卫视后,易骅团队打造出了《年代秀》,收视冲入同时段前三。2014年,韩国模式井喷,团队剑走偏锋地选择了欧美模式,《极速前进》也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户外真人秀中独树一帜。

  当年的《快乐大本营》开启了棚内综艺的制作风气,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中国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年代秀》则拓展了合家欢综艺节目的类型,掀起一股年代风潮。

  说起自己多年的电视节目制作经历,易骅特别提到了女演员李媛媛的故事。2001年11月,李媛媛获得了第二十一届电视奖优秀女演员奖,但她罹患癌症,不能亲临金鹰艺术节现场领奖。当时一般的处理办法是将奖项空悬或颁予他人,但在策划会上,易骅却向领导提议专门设立一个特殊的分会场,把直播信号设在病房,通过卫星连线方式让李媛媛与所有电视观众分享获奖的那一刻。当时负责晚会的副台长汪炳文拍案激赏,“你这个创意是今年我们金鹰节的金点子!”最终,这个特殊设置的颁奖环节为病榻前的李媛媛带去了巨大的安慰,同时也让易骅坚信:内容制作最可贵的底色是“真诚和温暖”。“做导演、制作人,你得走进人的心里面”,在她看来,如何走心很关键,“所有的电视内容无论形态如何,根本都是要在情感的层面获得共鸣。”

  要给“慢”以空间

  对于工作,易骅有着超乎寻常的执著。很多在常人看来“本该如此”或者“就应放弃”的选择在她心头却会盘旋好久。2006 年,尚雯婕参与《超级女声》比赛,先后在杭州唱区50强和成都唱区10强赛中被淘汰。之后,她遵从父亲意愿,放下梦想回到上海外企上班。但难忘尚雯婕歌声的易骅在制作广州唱区节目时, 还是给她打去电话,再三劝说其再度参加。海选的最后一刻, 尚雯婕才踏进广州唱区录影棚,并最终一路成为了当年《超级女声》的总冠军。

  近几年,中国电视综艺迅速发展,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短短几年,国产综艺节目走过了欧美几十年的历程,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些许虚火,尤其是同类型节目扎堆与电视人制作心态的浮躁,在易骅看来,这是目前综艺节目发展中比较明显的问题。

  “两档收视率都很高的电视节目,同样拟人化地去表现动物, 一个直接拍张照片加个字幕,一个默默在寒风中矗立许久,将大量的素材剪辑成故事。不是说孰优孰劣,而是说政策、市场、欣赏习惯以及同僚评价有没有给‘慢’足够的空间”,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的感慨引发了易骅的共鸣。在制作《极速前进》的过程中,当时流行的“上花字”问题也曾困扰易骅团队良久。“制作期间,不断有人来问我要不要加花字,有时我甚至怀疑没有花字观众会忽略掉很多东西,也许简单直接的给予才能留得住观众。”

  最终,易骅还是坚持用心讲故事,不在画面添加各种提示的花字。直到试映前,她和她的团队仍然忐忑,“有时我们担心点太小了观众看不到。比如第一期‘出发’的环节中,一群人狂奔之后张铁林一个人慢慢从山坡上跑下来,像个可爱的企鹅。但那个镜头只有一秒钟,观众能否抓住这个点,我们心里并没有底。”

  令易骅备感欣慰的是:播出后观众不仅抓住了那些细微情节, 还能“自寻萌点”,例子之一即主持人的口音问题。《极速前进》的主持人是《The Amazing Race》亚洲版的主持人,英文非常好, 但讲中文的感觉却有些怪怪的。节目拍摄过程中,易骅一直试图纠正主持人的普通话。但在节目播出后,后者的口音却成为观众欢乐的吐槽点,每当出现,弹幕便成扫屏之势,“互联网的互动方式也给节目制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感觉。”

  平台思维思考创新

  2012年,李宇春在深圳开演唱会,易骅带着5岁的女儿前去观看。当晚,体育场馆里全是挥舞的小黄棒“玉米”,全场观众都在不断呼喊着“李宇春!李宇春……”这样的场面给了易骅女儿极大的震撼,李宇春在她的眼中俨然成为了一个Super star。演唱会结束后,易骅带着女儿到后台跟李宇春打招呼。李宇春一把抱住易骅女儿说:“你知道吗?我可是你妈妈选出来的。”年幼的女儿却问易骅,“妈妈,什么是选出来呀?”

  瞬间,易骅觉得有些穿越。2005年,她的女儿还未出生, 而李宇春也只是一个爱唱歌的普通小姑娘。十年间,李宇春从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巨星。时代呼啸而过,带走的还有易骅们的青春。电视不仅扭转了李宇春们的命运,同样改变了易骅等幕后制作者的人生。

  “我们这一波人特别幸运,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十几年来,中国电视事业蓬勃发展,让易骅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训练和锻炼,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深圳卫视四年的工作经验拓宽了她的节目制作思路,“让我现在成为一个具有平台思维的制作人,会站在平台角度去思考节目的创新。”

  制播分离浪潮下,制作完《极速前进》之后,易和她的团队也选择了走出体制之外。走市场化道路,她一方面想让团队能够得到更大锻炼,另一方面也想证明自己。“在体制内会有惰性,这对制作团队来说并非好事。如果始终处在安逸或者固定的环境中也比较容易碰到瓶颈。”在易骅看来,制作团队应该一直处于不稳定、不安全、被超越的状态,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内容,“制作团队应该永远迎接、面对或者寻找挑战,你得去找事儿。”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对自己立身行业的不断深入探究也可说是一次“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入行多年,易骅坦言最大的收获就是每天都能结识比自己“更聪明、更努力、更全面”的人。易骅说她曾经特别害怕老去,但在制作《年代秀》后却改变了想法,“我看到节目60、70组的嘉宾依然那么有风度,那么从容,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情,我自己便没那么怕变老了,甚至有一点期待变老之后的精彩。”

  文/陈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