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产业布局中的主要问题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英雄,主要问题,重点产业
  • 发布时间:2015-03-26 12:02

  以前造成的产能过剩,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由于地方对经济的干预,唯GDP论英雄。

  在我国,重点产业布局中存有一些问题,首先是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新要求不适应。当前东部地区钢铁、石化、建材、装备、汽车、轻纺等产业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均在50%以上,有的达到70%-80%,人均工业增加值分别约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2倍、2.3倍和1.4倍,产业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因素。东部城镇化率接近60%,高出中西部地区约15、18个百分点,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布局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由于我国产业布局向东开放,起步早、力度大,向西开放程度不高,与东亚、西亚相关国家投资和贸易往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缘关联度较高的东西部产业的发展。

  其次是产业布局与生态文明不协调。部分沿海地区产业分布过度集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基地的矛盾更加突出,全国40%的钢铁产能位于大中城市,大部分石化、有色冶炼企业也位于城市周边,有的厂区与城市已经连成一片,甚至处于城市中心,防护距离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环境安全压力大,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

  再次是产业布局资源能源配置不匹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长期以来靠近国内资源地形成的产业布局,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生产加工能力和资源市场脱节。

  如我国炼油工业,不仅存在着北油南运、东油西输现象,且大量进口油往返运输加工,大幅度增加了生产和物流成本,中西部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5%,东部地区却集中了大量的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产业,不得不进行长距离的能源输送。

  最后是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体经济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再工业化,针对我国重点产业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也明显增多,我国以低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逐步减弱,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明显制约。

  今后布局调整的一些思考。考虑工业布局,要紧扣布局和调整的实际,坚持布局调整和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坚持布局调整与城镇化相结合,与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提升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相结合。在这个指导意见中,我们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尊重规律、分类推进”、“环保优先、结构优化”、“创新机制、营造环境”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到产业布局必须结合产业经济技术特性,实行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像煤炭、电力、钢铁、石化、有色金属这些是资源能源依赖程度高的产业,生态环境影响大,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而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等,受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约束比较小,主要应该依靠市场竞争,促进要素的资源合理流动。通过一些政策,来引导这些产业的合理布局。

  有一些宏观调控,以前的产能过剩肯定要在布局中体现,但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并不是说中央的宏观调控太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以前造成的产能过剩,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由于地方对经济的干预,唯GDP论英雄。过去几年造成的这种东西,各地都在争这个东西,而且越争,领导升官、政绩高,没有人追究他的责任。

  这届政府狠抓这个问题,我觉得抓的是对的,就是考核干部,考核地方的政绩到底要考核什么,一定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到主线上来,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杜绝粗放发展、数量增长的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的势头。所以在这点上,从国家来讲,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宏观调控,加强质量效率、水平品牌方面的宏观调控。从总体上,抑制重复建设,粗放发展的省和地区或者这样的企业,不能让它活下去,应该有这样一个主导的思想。

  文|贺燕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