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发经济出路何在?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银发经济,土地,老人
  • 发布时间:2015-03-26 12:04

  其实,我们的老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农村老人应该有土地,城市老人应该有房产。通过大金融,使得这些存量变成流量,并在流量中增加他们的财富,这是中国走出未备先老的唯一途径。

  提及中国老龄社会,人们可能会想到很多说法,比如未富先老,赡养负担重等。但其实,中国老龄社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国老年人口购买能力不足。

  我们说,老年经济,银发经济非常需要老年人口的购买能力,在先行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德国、日本、瑞典这些国家,主要是50到80岁的人口在消费,老年人口消费拉动经济,他们是有备而老。但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我们看到的现象非常糟糕:0岁到90岁的人口中,第一个消费高峰是12/13岁,显然是教育配置不公,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付出附加费用。第二个消费高峰最不像话,是30岁的人把基本上三代人的积蓄花在了结婚买房上,这其实是一个癌症,住房政策不健全,会引导畸形消费,从而影响整个消费和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三,70岁以后的人,中国推行了全面医疗保险,看病,医生会说别看了,回家养着吧,形成了严重的老年人口消费不足,决定了中国银发经济的常态下消费不足。第四,临终去世,消费又出现了翘尾,这是因为中国人薄养厚葬,临终慰藉和墓地费用比较高。

  为什么会出现老年人消费不足?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龄人员就业参与率不足。由于五险一金和其他各种杂费,企业负担太重,迫使企业让老年人提早退休,现在很多中国女性40多岁就开始提前退休,到了60岁,还在就业的女性参与率已经不到20%,男性到60岁参与就业的也不足50%。于是,这也造成了中国另一个极端现象,正规市场越来越小,非正规市场越来越大。我们称这个叫先搭公共便车,然后下车打草搂兔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庭要破产,小家庭先小康,最后锅里没水没饭,碗里也没饭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风险,也使得我们的养老金资产积累不足。

  养老资产有三个途径,第一是转移支付,作为一种权益,你交费了,等到老了,年轻人养你,这是转移支付;第二,自己劳动经营收入;第三,资产积累,就是老年人的财产性收入能够获得资本利得。关于养老资产的积累状况,国际上评价的方法是从这三个之间的比例来看的。世界上这么多国家,表现最好的是美国,各自1/3,这是一个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的软实力。

  反观我们国家,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老年人的收入是非常糟糕的,49%的人说靠家庭供养,5%的人说继续领低保,24%的人说有政府的养老金,20%的农村老人说靠自己的劳动,并且随着城镇化,这20%在慢慢地减少。于是,年轻人就变得非常可悲,49%在家里养老人,还有超过20%的出去养别人的老人,将来这部分的税和费会超过他们收入的70%。

  但其实我们的老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农村老人应该有土地,城市老人应该有房产。通过大金融,使得这些存量变成流量,并且在流量当中增加他们的财富而不是剥夺他们的财富,这是中国走出未备先老的唯一途径。

  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中国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准备仍然不足。在我看来,银发经济发展战略,最终可以归纳为这样两句话: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以提高老年人的购买力;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以提高他的生产力。这样才能在老龄社会常态下实现代际平衡。

  文|杨燕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