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千万不能任性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任性,抗生素,感冒药
  • 发布时间:2015-04-03 15:57

  家庭用药千万不能任性,抗生素不必常备,过期药必须销毁,学会给药物进行分类并按照说明书中标注的存放条件来保存药品是必须的,这些,你都做到了吗?

  “你有病啊?”

  “你有药啊?”

  想必,这样的对白对于一些相声迷非常熟悉,相声表演时的“包袱”实际上也是生活中最简单的逻辑,病与药,人人都条件反射地把后者当成是前者的“克星”。于是,药,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

  “2015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当遇到身体不适时,超过1/4的受访者会自行服药。“自己找药吃”的同时,人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哪些药物该常备家中?储存药物有什么门道?孩子一病就需要吃药吗?过期药最终的归宿在哪里?

  事实上,所有问题都指向了一点--安全用药。

  家庭必备八种药,抗生素不应在其中

  “有备无患”,是众多人储备药物的初衷。在关于国人家中常备药品的调查中,感冒药、退烧药、肠胃药、眼药水(膏)和止泻药排在了前五位。其中,有超过八成人的家中都“囤”有感冒药。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指出,除了以上五种药物之外,跌打止痛药、止咳药、外用创伤药也应列入家庭常备药的队伍。这八类药通常是非处方药,可以从药店买到,家庭使用起来相对安全。

  调查发现,有两成人的家中还常备抗生素。对此,冀连梅并不赞同,“家庭最不应该常备的药就是抗生素。”她具体解释道,“抗生素不是消炎药,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其他感染以及非感染造成的炎症抗生素不起作用。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细菌耐药的结果是当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无药可用。因此抗生素是处方药,每次吃抗生素之前都要先看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用。”

  在日常用药时,不少人都自信比医生更了解自己。“2015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也显示出,用药的“经验主义者”不在少数。在身体不舒服时,34.6%的人会根据个人经验自行购药,25.7%的人会先去医院确诊再遵医嘱服药,16.1%的人会听从药房销售人员推荐,14.6%的人会按药房药师的意见购药,5.2%的人会听从其他人的意见,还有极少数人(3.7%)会坚持“不用药”。

  对此,冀连梅认为,了解相关医药学常识,以前患过同样的症状,清楚了解以前使用过的药,不盲目自我服药,知道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适合自我用药的患者,才算具备了最基本的健康素质,只有这样的患者才能够自我用药治疗。

  既然非处方药不是必须出示处方就能够得到,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如何正确服用非处方药呢?冀连梅介绍说,“买药时应咨询药师,服药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她还特别提醒大家,如果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标注,自己服用了一段时间(一般为3-7天不等)非处方药后,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就要及时就医。

  对于药品说明书,69%的人会逐条仔细阅读,包括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等,24.6%的人只阅读用量部分,5.2%的受访者只按医嘱服药但不看说明书,1.3%的人则从来不看说明书,而是按照个人习惯服药。在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孙忠实教授看来,药品说明书既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又是出现药源性事件后唯一的法律依据。

  “药品说明书虽然专业,但作为普通患者还是应该仔细阅读药品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和保存方法。尤其是针对老人和儿童用药时,更应留意不良反应。”另外,天津药物研究院教授李红珠也表示,药品说明书最好保存下来,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相当于对用药效果和反应做了记录,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和调整药物。

  在冀连梅看来,留存药品说明书也是在做健康管理。如果扔掉了说明书,时间长了再拿出药来,可能忘了正确的用法和禁忌,不利于安全用药。几种药同时服用时,也无从判断是否是重复用药。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带说明书去就诊,也有利于医生判断是否与所服药物相关。同时,留存说明书也便于了解自己的服药史。

  儿童减量服用成人药:不科学、不安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儿童用药安全”成为不少医药界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人大代表、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后兴,全国政协委员、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侯艳宁等从不同角度呼吁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随着医药知识的逐渐普及,不少家长在给孩子购药时会有意识地强调儿童剂型。“2015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78.2%的人每次都强调儿童剂型,12.4%的人只有在药店店员问起时才会强调,6.3%的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来不会强调的仅占比3.1%。

  事实上,儿童剂型的药物现状不容乐观。雷后兴指出,患病儿童人口比例占总患病人口的20%以上,但儿童专用药品却十分稀缺,儿童药剂数量占总药剂数量不足10%。《2013年中国儿童用药白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1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批文仅3000多条,而且所涉及的400多个品种中,儿童专用的剂型也不超过100种。

  此种现状衍生出一个巨大的隐患,即儿童用药成人化。在调查中,虽然半数受访者都不会给孩子服用成人药,但是受客观因素制约,偶尔服用成人药物的孩子亦不在少数。在2015年初,有媒体报道称,我国儿童用药存在“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情况。此次调查也反映出不少人在给儿童服用成人药时的谨慎与纠结。52.8%的受访者根据体重、年龄、体表面积等换算后给儿童服用,46.1%的人给儿童减半服用,1%的人则给儿童服用成人用量。

  我国儿童常见病治疗所需非处方药的儿童剂型相对齐全,但处方药、不常见病以及罕见病治疗所需药品的儿童药剂型还有很大的缺口,如镇静、抗癫痫、心血管、皮质激素等常用的处方药,几乎都没有儿童剂型。冀连梅表示,儿童不是缩小版成人,儿童代谢和排泄药物的重要脏器如肝脏、肾脏等的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儿童减量服用成人药既不科学也不安全。因此不提倡儿童减量服用成人药,但不是绝对不可以。“涉及到按照体重、体表面积等换算给儿童服药时,建议家长在专业的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换算,不要自己换算。”冀连梅强调。

  儿童剂型如此缺乏,经常让儿科医生在开药时捉襟见肘,也让父母们无奈纠结。究其原因,儿童药品生产成本高、研发难、利润低、风险大、报批难等都已是业内心知肚明的“老大难”。对此,两会期间,建立儿童药品目录、启动儿童用药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儿童用药指导等建议被一些代表、委员们写入了议案、提案。

  在欧美国家,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区分非常明确,在儿童用药指导与监管上,都有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与制约,并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监管。以美国为例,1977年,联邦政府出台了《婴儿和儿童用药临床评价的一般参考指南》,在之后的33年中,先后又有7部法规和法律对儿童用药进行规范,形成了庞大的儿童用药法规体系。

  那么,我国儿童用药就无章可循吗?2014年,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文件从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评、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完善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能力等环节,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了具体要求。

  建章立制需要一个过程,真正落地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现阶段而言,父母们有责任了解儿童用药的安全,把住家庭这一关。冀连梅说,给儿童用药时,涉及到换算剂量、冲配药粉、量取药液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错,因此她建议在每个环节都由双人进行审核把关;量取药液的量器最好带有准确的刻度,不能使用茶勺、瓶盖等估计药量;用药之前仔细核对药品成分,避免重复用药;不要为了哄孩子吃药而把药品说成糖,一旦孩子喜欢药的口味,可能会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把药当糖吃。

  过期药应彻底销毁

  既然在家中储备药品是为了“有备无患”,不少人就“未雨绸缪”地囤起了药,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更喜欢囤药。这种做法看似未雨绸缪,却暗藏风险,诸如储备太多药物更容易滥用,药物放置时间过长或因保存不当而失效,或因忽略保质期而误服等等。

  在保存药物上,细心人远不如粗心人多。“2015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62%的人不会给药品分门别类;在药物保存方面,仅7.8%的人会按照说明书要求放置。

  多数人不给药物进行分类让李红珠很惊讶。“药物混放在一起,容易在使用时手忙脚乱,甚至因此而误服药物。”李红珠建议,应给药物做基本分类,首先把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放置,然后再按照治疗疾病的功用将其大致分类。

  冀连梅告诉记者,“所有药物都可能因保存不当而失效,最容易因保存不当而失效的药物是那些要求冰箱冷藏保存的药物。因为这些药对热特别敏感,一些胃药如乳酶生、胃蛋白酶、培菲康等,以及生物制剂如胰岛素等,一定要放在冰箱中冷藏。”

  李红珠称,药物最怕热和湿,保存药物通用的一条法则就是在干燥、避光、通风处放置。有些人认为冰箱才是保存药物的“保险箱”,真的是这样吗?李红珠告诉记者:“并非所有药物都有必要或适合冰箱保存,例如软膏、未开封的糖浆就不应该冰箱冷藏。而且,冰箱本身就是细菌的聚集地,如果一些药物必须冷藏保存,也要用密封袋或密封盒包装好。”

  当然,所有药物都应该按照说明书中标注的存放条件来保存。冀连梅具体分析指出,一定要了解说明书上那些词的具体含义,比如遮光是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密闭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指将容器密封以防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阴凉处指不超过20℃;凉暗处指避免阳光直射,不超过20℃;冷藏指2℃-8℃;常温指10℃-30℃。

  在调查中,65.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偶尔隔一段时间检查药品是否过期,19.6%的人经常会检查,15%的人则从来不检查药品是否过期。与之相应的另一道关于服药前是否会查看保质期的题目中,76.7%的人会查看,占绝大多数比例;15.7%的人想起来才看;7.6%的人则从来不看。

  因药品过期而引发安全事故的代价是惨痛的。2001年发生的“梅花K”中毒事件,其原因就是在药物中添加了过期的四环素,导致数十人病危,一人成为植物人。《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2004-2014)》显示,我国80%以上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我国家庭存备药品中,有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因此,对于药物的保质期也应形成定期关注的习惯,一般三个月清理一次“超期服役”的药品比较适宜。

  过期药除了对个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之外,也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和危害,应该找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回收处理。但是,在调查中,对于过期药的处理,88.3%的人将其直接丢进垃圾桶,4.9%的人把药品扔进马桶冲走,4.5%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还有2.3%的人将它们卖给了收药人。

  冀连梅告诉记者,药品一旦过期变质就应彻底销毁,以防流入不法分子之手。最好的办法是将过期变质的药品送到医院药房或者社区药店进行集中销毁,以免污染环境,尤其是一些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青霉素,如果自行处理,防护不当或者散发空气中,可能造成过敏意外以及细菌耐药。

  导致人们随意丢弃过期药的原因,另一个调查题目则给出了答案。高达90.2%的人不知道应该把过期药交给哪个机构处理。

  “正规医院药房和连锁药店都有过期药回收箱。当居家附近没有正规的过期药回收箱时,才可以考虑选择居家处理。”冀连梅提醒道,“进行居家处理时先要彻底剪碎药品外包装,涂掉包装盒上的个人信息,然后将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等用水浸泡后冲入马桶;注射剂直接打碎后将药液冲入马桶;口服液、合剂、糖浆剂用水稀释后冲入马桶。”

  (链接)

  过期药应该去哪儿?

  在国外,过期药品的回收与处理方法已经日臻成熟。在美国,会有药品生产企业上门回收过期药,如果过期药品没有使用完,拆过的每粒折价回收,没有拆封的则按照统一零售价的一定百分比回收。这时,您只要付差额部分,就可以得到刚出厂的同类药品。德国则是依托各大药店对过期药品进行回收,居民通常将家中的过期药送至药店,然后这些药品会被送至垃圾回收站进行特殊处理。虽然法国的药店也是回收的主力军,但它的方式更多样,通常药店内会设有两个回收箱,一个标有“待销毁”字样,另一个则写着“可再利用”,这样做既保证了过期药不外流,又将家庭库存的药物再度循环利用并为科研继续发挥“余热”。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尤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