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交变味成微商 《微信》也只能“微微相信”

  《微信》生态圈异常繁荣,最终催生了微商像病毒般蔓延。从个人到公司或企业,运营微商的用户越来越多。当然,做微商自然少不了推送各类广告,这让不少《微信》用户颇为反感。而今年3月15日,《微信》出台的“规范”被称为史上最全面的使用规范。那么,这会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

  “失控”的朋友圈,“朋友”成了“生意人”

  一句“人以群居,物以类聚”道出了人的生活无法茕茕孑立,而交流或者说社交正是“群居、类聚”最直接的手段。在信息时代,尤其是移动信息时代,社交的方式花样百出,E-Mail和各类APP等,为大众提供了便捷、实惠的社交平台。在国内,提到社交平台,绝大多数人会说起腾讯,以及其《手机QQ》和《微信》。相比略微“开放”的《手机QQ》而言,《微信》带有一定“封闭”性,其内所谓的好友大多数都是现实中相识,因此彼此之间的交流多了一份“信任”感。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人开始在《微信》朋友圈中大做文章。

  2011年,腾讯正式推出了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即《微信》。2012年开始,智能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在这两个大背景下,2014年,一个基于《微信》的群体火了,那就是微商。如今,微商似乎已经无孔不入。相信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中出现了这样一类或者几类人,有的以身作模,每天发一些不知从何处抄来的段子,教人如何敷面膜、如何养生;有的晒支付宝账单、炫耀快递单,好像生意火的一塌糊涂;有的发表一些打了鸡血似的所谓的“心灵鸡汤”,以博眼球,达到广告效应。更有甚者会在最后附上“不转不是中国人”,“转了爹妈一生平安”等刺眼的字句。这些毫无营养价值的“笔墨”让人看出了除了“呵呵”之外,竟无言以对。

  如果说社交平台只有《微信》,那么大众也只能默默地看着自己的朋友圈慢慢腐朽。但事实上诸如《陌陌》和《来往》等社交APP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且某些功能较《微信》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原本鼎力支持《微信》的用户开始倒戈,进驻《陌陌》和《来往》。据悉,如果按单用户每天平均打开次数相比,《陌陌》排名第二,仅次于《微信》。

  早些时候,针对微信朋友圈的“失控”,腾讯也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能用“意思意思”来形容,根本没有达到“清理门户”的效果。这主要是,一方面那时《微信》一家独大,用户的选择有限;另一方面硬广是腾讯《微信》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而扫除微商,特别是企业性质的微商,无疑是自断财路。但现在不同了,面对社交APP新秀的冲击,《微信》无法做到视而不理。

  因微商泛滥而导致大量用户纷纷加入其他阵营后,腾讯吃了一张黄牌警告。鉴于此,3月15日,《微信》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顺势发布了《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下称“《规范》”),并上线了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微博与公众账号。这份近6 000字的《规范》,主要包括内容规范、行为规范、数据使用规范、支付规范以及相关的处罚机制等内容。《规范》对朋友圈中的色情、暴力、赌博、涉黑和广告类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刷粉和外挂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并对违规现象形成了正式的处理准则。这意味着,《微信》对于朋友圈中的内容由“放任”变为了“严控”。

  坐看风云变幻,静等蓝天重现

  《微信》此举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打击过度营销;二是对社交平台上的舆论健康负责;三是加强版权保护。当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三点并不是《微信》出台《规范》的直接原因,稳固、拉回老用户,以及挹注新力量才是重中之重。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微信》此时还不做出一些措施,想来怕是江山不保。不论处于何种目的,《规范》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有网友说,以前在朋友圈中看到类似“不转不是中国人”等字样的文章,只能选择删除爱转这些文章的朋友,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文章,一定毫不犹豫地立即举报。

  在公共号方面,微信方面宣布,针对公众号通过红包、抽奖等方式诱导用户将营销内容分享到朋友圈的行为,一经发现或者被举报,相关消息将被拦截,且永久生效,严重者甚至会对域名、IP地址和公众号进行封禁。但这对《微信》本身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个公众号被举报后,那么公众号的运营者很有可能去其他的社交媒体说《微信》的“坏话”。当《微信》的公众形象比较正面的时候,那些负面信息的影响还不大,但当《微信》哪一天不够火了,或是有另一个社交APP流行起来的时候,那么负面信息的杀伤力就会很大。从这个角度看,《微信》在目前比较火的时候发布“规则”,时间点还是选得不错的。换言之,《微信》眼下的社交流量是生态级的,少量的负面言论根本撼动不了它的地位。

  就目前形势来看,网友的好评归好评,《规范》要实施起来并非易事。一个明显例子是,《微信》有几亿用户,每人在朋友圈发一条言论,内容便已经相当庞大。换言之,要禁止某些图片和内容,《微信》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且不能完全靠机器完成,这其中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如果《微信》未来成立一个单独的监管部门,这个部门或许会成为公司内最为庞大的部门。既然腾讯此次祭出大杀器,相信它也能够坚持下去。这既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份额,也是为了还用户一片干净的社交圈。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微信》目前面临着巨大压力,一是其他同类APP崛起带来的竞争,二是它的朋友圈开始被人诟病。社交APP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当它们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作用之后,朋友圈中的朋友也失去了原有的定义。另外,微商这个名称只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只是哪些一二级代理商。所以在此也呼吁那些在朋友圈“迷路”的朋友,收手吧!

  文|徐徐困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