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 别让我们的母亲孤独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母亲节,孤独,老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1 09:06
【案例直击】
孤独老人各有各的孤独
失偶老人缺乏子女的陪伴
徐老太太,育有四女二子,今年76岁,身体还相当硬朗。20年前她的老伴去世时,孩子们都已成家,分别离开父母住在城市里,在城里拥有房子及他们的小家庭。徐老太太的几个孩子都事业有成,在村里人的眼里很有出息,老太太也为此自豪。可是,在失偶后独居的这些日子里,孩子们虽然也常来看望老太太,给老太太送钱送吃的送穿的,但他们总是匆匆来匆匆走,很少能坐下来跟老人家聊聊天。子女们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要的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精神的赡养。她最需要的是儿女们陪伴在她的身边。
老太太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她没有把自己心里所需告诉子女,更不愿让邻居和亲友看出自己的孤独,她总是在他人前面摆出一副幸福的样子。老太太从没上过学不识字,思想很保守,因此她从没想过要寻找一个晚年相随在身边的老伴。这20年的独居生活,孤独是她最难熬的精神摧残。
独生子女父母的难处
62岁的黄先生,是市区退休的一老人。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结婚,那时计划生育还没有像现在这么严格,如果自己想生第二胎也是可以的。可是就在他的儿子3岁时,他的老婆跟随别的男人离开了他。从此他带着孩子又当爹又当娘,把孩子抚养成人。如今孩子成家立业,他一个人感到日子非常孤独,于是萌发了找个老伴一起过日子念头。儿子儿媳对父亲找老伴的事,口头上虽然很支持,但对父亲要找的对象却百股挑剔,不是年龄不合适,就是经济条件不如自家好。给父亲找的对象,设定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使得老先生没能如愿找到老伴。精神空虚的老人,因一次嫖娼被抓,受到行政拘留的处分并罚款。这事让他颜面尽失,同时又遭到家人的强烈指责,老人觉得自己抬不起头,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前被查出患上胃癌后期。直到此时,儿子才发现自己对老父亲不够关心,疚愧悔恨为时已晚。
失独老人凄凉的晚景
相比空巢老人还能盼来子女“归巢”团聚,另一部分老人则凄惨更多,他们只能在思念中孤单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家住佛山市的周先生今年64岁,按说正是抱上孙子孙女、三代同堂的幸福时光。然而,一场车祸夺走了儿子的生命,也让他一辈子的幸福成为泡影。退休后,夫妇俩整日在房间对着儿子的照片发呆,几乎断绝了和以前生活圈子的来往。周先生说,中国老百姓活着就为了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有时为了散心,他们会去附近公园,从朝阳升起一直坐到夕阳西下,看到跟儿子年纪相仿的青年人带着孩子戏耍,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掉。
【业内分析】
孤独寂寞是一把利剑
退休后老年人极易感到孤独
广州某公立重点大学张副教授认为,造成老年人心理孤独与空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年人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再加上现在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儿女分开居住,如果朋友不多,缺少社交活动的话,就使得老年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家东碰碰,西靠靠,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难以打发,孤独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容易使老年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抑郁与绝望也接踵而至。而伴随空虚感所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至加速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产生轻生念头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今年母亲节是5月10日。
有一条公益广告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老母亲忙了一个上午,就等着儿女们回家吃饭了。12点时,大儿子打来电话,说中午开会不回来吃饭了。一会儿,二女儿又打来电话,说公司有事,也不回来吃饭了。最后,小孙子也打来电话,很快地说完了一大段话:“奶奶,今天我上游乐场玩,就不去奶奶家吃午饭了。奶奶再见!”老母亲还没和孙子说上话,孙子就挂断了电话。她无奈地放下电话,叹了一口气!老母亲一个人孤单地吃完午饭,用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可电视又没信号了,老母亲实在不知道干什么,只好坐在沙发上,裹着被子,静静地闭上了双眼。最后,配音员说了一句:“不要让老人觉得孤独。”
对,不要让老人觉得孤独!在目前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该如何让老年人在晚年少一些孤独多一些快乐呢?本期,记者将通过一些案例的调查、走访专家学者、及替老人们表达心声,呼吁全社会关注与参与这一社会问题,给老人们一份真诚的关爱,让他们不再孤独,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缺乏安全感让空巢老人倍感孤独
广州市社某街道办主任蔡阿姨则表示,现如今,老年人普遍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不高和对医疗保障制度不满,这成为导致空巢老人心理缺乏安全感的重要原因。2014年的一项社会调查发现,1/3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更多的是感觉一般,或者说是一种无奈的满意。由此可见,经济状况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空巢老人的主要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一直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子女的缺席让老人生活陷入孤独
“孤独寂寞,恰如一把利剑直插老人的胸口。长期如此,太多负面情绪的积累,会造成他们的抑郁倾向,严重时就选择了结束生命。”广州某社区医院张主任表示,老人独处久了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精神问题,现在越来越多老人轻生事件就是和这有关。其实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不会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不乐意与别人沟通,有的老人虽然乐意与别人沟通,但是住在城市社区中,有时候很难找到沟通的对象。这样的心理长期积聚在空巢老人的心中就会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专家建议】
关爱老人不能仅靠“常回家看看”
防治“孤独病”该有三项措施
广州市某中医院刘教授认为,老人孤独确实已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所以,他建议政府和社会应该合力增设一些服务老人的项目。“第一,我觉得起码在一些大城市,比如我们广州市各地区的居委会或是相关政府机构,应该设置陪同老人看病的义务专项服务,定期上门看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第二,大部分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很多孤独老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其实是一种疾病,他们需要情感宣泄,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所以政府不妨开设免费的老人情感倾诉热线,给他们一个宣泄的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宣传老人保健知识。在这方面广州医疗力量还是比较好,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都有心理专科,患了抑郁症的老人要是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帮助,就不会发展到有厌世心态,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了。第三,居委会也应该定期为老人举办一些免费的医疗讲座,为他们讲讲日常保健知识,让老人开开座谈会,有个学习和交流的渠道,预防老人身心罹患‘孤独病’。”
社会应帮助老人培养兴趣寄托
广州大学辅导员陈先生指出,其实在欧洲一些国家同样存在社会老龄化的状况,但是为什么孤独老人的问题没有中国这么突出,究其原因除了老年各方面保障做得比较完善之外,跟国人的心态也很有关系,“我国传统是养儿防老,人老了一颗心全在儿女孙辈身上,老人没有自己的精神寄托,生活圈子窄,一旦失去儿女或者儿女疏于关怀,很容易导致心理危机,有时摧毁一个老人的生存意志的不是疾病,而是精神。”
所以,陈先生建议老人自己应该积极培养一些兴趣,找一些寄托。更重要的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共同协力举办一些适合老人的兴趣机构,“比如增加各地老人大学的数量,在城市住宅小区开设老年兴趣班,在乡镇住宅区开设老年互动兴趣小组等等,而且不能都是收费项目,应该适当国家拨款多给老人一些免费的资源,一些免费的活动空间等等。”
老人要及时求助,别把孤独当“家丑”
白云区三元里居委会黄女士表示:“我做居委工作二十多年了,自己也快退休了。我觉得老人孤独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它一直就存在,不过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各方面都更加重视而已。其实现在的独居老人已经比过去好了,像街道小区也会举办一些适合老人的活动。居委的人也关心独居老人,会关注他们的生活。”
但是,黄女士也提到,有不少老人把孤独当做是“家丑”,儿女孙辈不在身边也不好意思说,表面上还是硬撑得很开朗,别人也很难帮助他们。“有些老人家爱面子,孤独是看不出来的,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周围的人才知道。别说居委了,他的家人远离身边估计也很难兼顾。我觉得老人有事情,还是应该及时求助,不能一味遮掩,做子女的也应该自觉关心老人,回不了家也要每天打个电话,关心一下老人的健康状况之类。”
【百姓心声】
是的,我在这世上太孤独
老年人的无奈:“独处久了,慢慢就习惯了”
赵老太是上海人,因为女儿做皮具生意,男朋友也在广州,所以赵老太去年也跟着女儿到广州定居。赵老太在几年前曾经中风,现在腿脚不好,大部分时间都要坐轮椅。因为女儿经常要出差办事,有时一走就是很多天,所以每天早上,她都自己一个人推着轮椅到小区楼下小花园边坐着,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小区里的老人经常跳跳广场舞、打打羽毛球,赵老太从来不参与,也比较少跟人交谈,显得很孤单。赵老太说到自己新小区住了快一年,也没有什么朋友,“不会粤语,很难交流的。女儿有请人做饭照顾我,我不舒服也不太想动,这样自己看看花草也好,慢慢也就习惯了。”
中年人的苦衷:
“希望政府强制执行探亲假”
李先生是安徽人,他说今年儿子就要升高中了,他和妻子又要顾着事业,又要盯着儿子的成绩,接送他上补习班,每天忙得团团转,所以这两年都没有回家,虽然知道父母挂念孙子,但也很无奈:“别说探亲假,就连平时的假期也会加班。就算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也得我们有条件啊,这个条件往往还要看私企公司老板的脸色,他不想给你放能怎样?而且我休假也不放心工作,难道有别的办法?只能等儿子考完试再一起回老家了。别说我们这些成了家的,就是刚出来工作的年青人,又有多少个能放探亲假?孤独老人越来越多这事还真不能全怪子女,还得国家想想办法,比如强制公司执行员工探亲假,个人的能力太弱了。”
青年人的憧憬:
“一定要把父母接来身边”
“我最大的憧憬是:如果赚了钱在广州买了房子,一定要把父母接来身边。”24岁的樊小姐刚毕业2年,“从读初中时就开始在外地住校,只有每年寒暑假时才回家,在刚步入社会有太多东西要学,工作也很忙,每年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樊小姐说道。“最近经常在网络或是电视上看到空巢老人自杀的新闻,我心里都会很难受。所以,就算再忙我也会争取每年回一趟老家看他们。平时每天基本上都会打个电话回家,或是时常在网上买点东西寄回去给他们,让爸妈感觉得女儿在关心他们。”
权威声音
“常回家看看”立法仍需细化
(广东天旗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刘开正)
虽然我国颁布了关于“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但实际上,此项法律法规仍有许多地方需要细化。例如,儿女若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会被认定为违法行为。那么,到底多久回家一次才算“常回家”?如何监管?等问题都仍待完善。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对此项法律条文的落实予以配合。例如现在有序到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距离、经济拮据、繁忙的工作都导致他们无法常回家看看,这时,政府应该颁布相关政策,要求监督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私企)严格执行法定假期和年假,又或是给收入较低的打工者报销一部分交通费等。
父母在,不远游
(广东时事评论员 一鸣)
我觉得,让老人晚年生活得更好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子女、老人自身,还有社会参与。
第一,老人孤独首先是属于家庭的问题,所以不能把造成这个问题的责任和解决方法全推给国家。子女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首选那些离家乡比较近的工作。事实上现在一些毕业生在大城市发展有时还不如在自己家乡,所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年青人应该和父母商量,如果工作地点能离父母比较近会更好,即使年青人工作后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也最好在同一个城市。
第二,中老年人也应该提前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为老年生活做准备。比如中老年人买房子的时候,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看看他期望自己将来到哪里工作,或者是否留在工作地不回家乡,那么就可以考虑把房子买在离孩子近一些的地方。
最后,我觉得需要国家和社会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孤独老人的问题。例如广州一千多万人口中占了近八百万都是外地来工作生活的人,那么他们留在家乡的老人呢?可想而知这个数量是多么庞大,每年春节的回乡大军也与这有关。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推出更多的廉价房、廉价租户,让外来工也能把父母接到城市来方便照顾,起码也方便他们团聚一段时间。外来工子女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多社会关注,但外来工的老人问题的关注度还是不足,需要各方面想办法解决,要是能操作得当,可能这其中还藏着商机,对城市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小结
多给他们一些精神营养
就如作家周国平说的那样,孤独是人的宿命,不可能根除。但我们要做的是,减轻老人的孤独,抚慰老人孤独的心。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多给他们一些精神营养吧。在这个身体上营养过剩的年代,精神的营养显得更加可贵。最后,我们想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对母亲说一句话:“妈妈,不要害怕孤独,儿即使不能时时陪伴您,但儿的心却会时时牵挂您。当我回家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到您的身边。”同时也对天下所有的儿女说一句话:“当你有一点闲暇的时候,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母亲太孤独。”
文/钟紫燕 谢恩恩 莫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