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传奇》槽点满满 被批“轻浮野史”“错漏百出”

  《末代皇帝传奇》充斥着大量对剧情、对人物塑造毫无帮助的野史,不仅在逻辑上错漏百出,也冲淡了剧集应有的厚重感与大时代的沧桑感。溥仪,这个原本是一切戏剧冲突焦点、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人物,也被湮没在野史的轻浮与添油加醋中。其实,要拍“传奇”,要拍“野史”,没有任何问题,不是所有电视剧都必须正正经经按照历史教科书来的,这毕竟是“末代皇帝传奇”而非“末代皇帝纪录片”。可本剧的问题就在于,这些野史大量充斥于剧中,非但没有对人物、情节有任何帮助,反而起到了副作用。

  槽点一:历史时间颠倒错乱!

  《末代皇帝传奇》在细节铺排与情节安排上插入了大量的野史,有一些是民间流传的,比如溥仪的太监自告奋勇去暗杀袁世凯,结果因为把烟花当成炸药而暗杀失败,太监咬舌自尽;又如袁世凯窃国之后,听到卖元宵的人喊元宵,因为谐音同“袁消”而让人们称元宵为汤圆或粉果;还有婉容与侍卫李玉私通的爱恨情仇等等。还有一些野史则是编剧自己编的,例如德宁公主、蒋玉涵、瑞贝勒这些人物原本就是虚构的,那么他们与溥仪的爱情、友情也都是凭空的想象了。

  在本剧中,德宁公主代替了历史上的庄士敦,教给溥仪喝咖啡、传播民主思想、骑自行车等等西方文化,但,她与皇帝解说英国现在是女王和内阁总理制,却犯了大错误——1920年左右,当时英国不是女王,是国王乔治五世,且英国没有内阁总理,只有首相。再如张谦明明在前几集中已经被杀,结果溥仪打电话给瑞伦时却又提到了他,说张谦和谁干什么去了,这是在诈尸么?

  槽点二:

  主角溥仪惨变配角!

  剧集对于这些野史的描述,侧重情爱,完全模糊了焦点,让整部剧集都变得轻浮。诚然,确有婉容与侍卫私通这么件事,但这是《末代皇帝传奇》不是《婉容传》,没必要把婉容与侍卫李玉的事情写得这么长。婉容与李玉爱得死去活来,不但私定终身,还多次要私奔,数次寻死觅活,这两个人的爱恋完全就是苦情孽缘,戏份多得可单独拎出来作为一部苦情剧,溥仪反而像充当了一个憋屈老公的配角角色。

  实际上,溥仪与婉容这段婚姻关系对于表现溥仪的悲剧人生是很重要的一笔,他的纠结与苦闷,他身为一个帝王、一个男人的尊严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冲突,造就了他矛盾的性格,可是在本剧中,却变成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庸俗的三角恋,于溥仪的人物塑造毫无效果。

  槽点三:

  溥仪的“末代感”哪去了?

  并不仅仅是剧情塑造出的溥仪让人失望,演员的表现同样无法让人认同。青少年的溥仪由余少群饰演,主要负责出宫前的欢乐时光。固然要塑造出宫前后的对比,但余少群始终一脸天真无邪的傻白样将溥仪的年少无知演得太过,少了时刻处于忧患的警觉与执拗。

  至于赵文瑄,当然他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无论是惊艳的薛绍、儒雅的孙中山还是威严的帝皇,他都能信手拈来,然而,他的气质与气势并不适合溥仪这个角色——他太威严、太正气,他没有溥仪那种从高位凋零的卑微感,也没有对于皇位那种深入骨髓的期盼感,更没有顶着辉煌身份却在泥土与贫穷中打滚的冲突感与邪气。他把溥仪,依旧流水线化地演成了中国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普通的皇帝,而没有身为“溥仪”的真实感。

  原本凝重厚度的一个故事,两个时代更迭的缩写与转折,在剧中却只剩下那点情情爱爱的轻浮野史,不免让人觉得悲哀。

  神吐槽

  了解溥仪,还是看别的吧!

  溥仪是一位带有浓烈悲剧色彩的人物,但这些传奇野史恰恰冲淡了这种悲剧氛围,也让整部剧集失去了真正的焦点。溥仪对于复辟变态的执着,溥仪在成为一个中国公民后的不适与无奈,富贵与穷困的冲突,尊贵与践踏的冲突,旧社会与新时代的冲突,这些原本该真正描绘的内容,全都变成了溥仪与几个妻子、与德宁的风花雪月,庸俗而世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