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猜疑伤了老夫妻的和睦

  人老多疑,即便一件小事,有时也能让老人琢磨、心理猜忌。比如,因为很累没什么表情,可能被老人误解为不给自己好脸色;和别人讨论事情,就因为看似躲着他,老人就免不了胡思乱想,觉得是在说自己的不好。对此情况,心理医生认为一定不能忽视,否则很容易使家庭氛围变得不和谐,甚至出现家庭危机。

  身边故事:

  68岁的吴大伯患有哮喘病,多年来每逢春夏换季都要住一段时间的医院,今年也不例外,他的老伴在他住院期间,对他照顾的细致入微,同病房的病人和家属是看在眼里、夸在嘴上。可最近,吴大伯的脸色很难看,对老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还发些无名火,这让他的老伴很委屈。经过再三追问,吴大伯才吐露实情。

  原来,同病房的一位刘姓老人,比吴大伯小9岁,年纪大了也身板挺直,算是个帅老头。由于平时没有家属来照顾他,打开水、买饭都很不方便。吴大伯的老伴热心相助,就帮助他做了这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这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可吴大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认为自己老伴是看上了姓刘的,之所以要那样做,是在故意往他眼里揉沙子。可他老伴是个急性子,非要老头子说个明白,否则就继续闹。这下吴大伯害怕了,于是实话实说。他老伴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说自己的老头子原来是个“醋罐子”,并警告说,下次再这样,就各走各的路。

  心理分析:

  老人多疑不外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首先,老人视力、听力衰退,对周围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下降,因此容易凭主观猜测。而且年龄增大,一些器质性疾病如脑血管疾病也会促使多疑的产生。其次,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地位改变等,都会伤害老人的自尊心,令他们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

  心灵处方:

  1.老夫妻应该怎样消除猜疑?

  夫妻相伴,风雨同舟几十年,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作为老年夫妻理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之间不应该猜疑。从某种角度上讲,猜疑不仅会影响夫妻之间的原有感情,也会伤自己的身体。

  需要指出的是,眼下,喜爱猜疑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轻的闹上几周别扭,同在一屋住,彼此也不讲话。重的去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在临床上,很多心理医生反映,他们经常接待一些上门来讲自己心里话的老年人,有男也有女,他们中就有人怀疑自己的另一半在外面是另有新欢,经过心理医生耐心劝说,才走出阴影。老年人家庭要保持和谐幸福,夫妻双方都要远离猜疑。一定要用相互信任的实际行动,筑牢感情基础的大厦,让欢乐成为晚年家庭生活的主旋律。

  2.面对老人多疑,儿女该如何做?

  首先,子女对老人要有耐心,尽可能理解他们。同时,可以采取些措施。如:把老人当孩子哄一哄,轻声细语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或委托同年龄的其他老人来劝解。有时间的话,多听老人讲一讲自己的烦恼。某些时候,还可以试试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老人先忘了之前的事。如果确实是老人不对,要在他们气消后再解释清楚。

  要提醒的是,不要等到老人多疑发脾气了才开始想办法,而应平时多鼓励他们出门活动、与人交流,多培养些兴趣爱好。因为很多老人的多疑是由于独自闭塞在家,海阔天空地幻想造成的。但如果老人和过去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减退、产生幻觉、过度多疑等,最好去医院检查,因为这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