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惠民面临的问题
作为城市的基础运营单位,我们的街道社区面对新政策传达的时候,如何解读,如何运用到服务中,让市民有更高的满意度?作为社会基层力量,我们的企业,商户看到社会这么多变化的时候,怎么才能握住机会?作为市民来说,我在这个城市宜居吗?我能不能参与城市的建设与服务?
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国家层面对城市整体工作的认可和政策倾斜非常大,从前期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到智慧城市,信息惠民,都是在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方针。但是,我们也看到,城市主体的管理部门比较多,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很严重,相互隔离,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
面对昨天的编制、今天的需求和明天的服务,如何让互联网新技术惠及民生?
对“互联网+”的理解
市民有三大心愿:第一是想安居乐业,能随时随地办事,简单,方便;第二是希望是体现人文,充满人情味,不是冷冰冰的;第三是希望实现智能化的体验。
首先,城市想做到信息惠民,需要通过一把手工程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城市的运行以及宜居指数的设定,同时做好新的产业布局和模式调整。第二,加强市民的感知性,通过满足市民的安居乐业以及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需求,加强城市建设。
最后,政务资源进行迁移整合,达到精细化管理。
如何让“互联网+”惠及民生
我们认为互联网+惠及民生需要做到以下四个点:第一需要做到全渠道,不同渠道,不同单位,不同事项要做到统一的体验;第二是全终端,不同终端,统一响应;第三是智能化,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人机双向互动;第四是感知化,随心随意的云操作,数据的可视化。
首先要做到全渠道的交互体验。作为一个市民,我关心可不可以在我的微信,微博,论坛,电脑,APP上看到相关的政策解读呢?路灯下午三点就打开了,我可不可以随手一拍,上传到具体的业务管理部门,定位到我所在的区域,反映给相关的城市管理部门;我可不可以参加社区的公益志愿者服务,参加植树,社区民意调查,在移动端给领导写信,进行投诉建议;我可不可以看我的社保,车辆违章,还有办事进度等。
第二,要人工智能化的服务。做到随身百事通,老百姓关心积分落户的具体政策是什么?二胎证怎么办理?可以通过语音搜索,实现智能问答。
第三,要有指尖大数据的支撑。移动互联要充分和大数据结合。老百姓关心什么,关心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全网监测,微博/微信账号监测,百度新闻监测等全方位的监测,在指尖上体验老百姓关心的事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