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惠民看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与服务

  社保管理现状与案例

  目前,我部提出“四化”的要求: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精确化。

  从2000年起,社会保险核心平台经历了三个版本,实现了部署统一软件,规范集中信息,网络贯通城乡,推广应用社保卡。促进了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和能力提升,基本保障了经办管理服务的平稳运行。构建了社保大数据分析体系,实现了数据质量、运行监测、绩效评估、决策分析等功能。

  案例一:社会保障卡。具有存贮量大,安全性高,卡内存储信息准确、可靠、安全、不易被修改,具有“一卡多用”和“异地通用”的特点。

  案例二:社保呼叫中心。全国基本实现了省级全覆盖,已有300多个城市开通。据估算,电话咨询员数量近5000人,2013年共接听电话超过6500万个,平均每天20万个。通过语音合成技术,自动将系统后台大量的社保信息实时转换为语音,向需要查询的用户进行播报。

  案例三:厦门电子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一号码呼叫,一卡通应用,一机通自助,一窗口受理,一网式经办。一号码呼叫,一卡通应用等。

  案例四:杭州社保服务“进手机”。实现了扣款失败提醒,退休到龄提醒,参保停止通知,业务办结通知,政策业务通知,参保信息查询等服务。

  案例五:重庆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基金大统筹,数据大集中,人员大流动。

  问题与行动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比如参保的底数不清,重复参保、中断参保、漏保并存,转移接续不畅,异地认证不便,基金监管风险,对帐查询不便,人员、场地不堪重负等。

  目前,还有近2亿的人没有纳入到养老保险的制度范围内,这是我们今后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里一半要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半要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我们已经制定了“全民参保计划”,正在扎实推进中。

  针对这些问题,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是解决社保经办管理瓶颈的钥匙。经管智能化,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信息化比较差的地方,社保中心就像一个菜市场,信息化做好以后就会非常的舒适。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也非常迫切。还有流程再造,原来社保是从一块一块业务,从县一级做起来的,现在全国体系已经形成,制度已经完善,就涉及到跨地区的流程再造问题。天津、吉林等省市都有了很好的顶层设计方案,部里也正在做顶层设计。今年还要推医保实时监控知识库,社保转移接续系统,电子社保示范城市建设,还有工伤保险实名制管理。

  未来社保服务工作的计划

  第一是全民参保的登记计划。去年开始启动,在五个地方试点,今年推广到50%的地方,明年全面覆盖。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还有一个目标是建立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现在有五大的险种,细项有十几种,首先要把社保的数据进行比对,同时要和就业,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信息比对。实现覆盖两大人群:户籍为主,兼顾常往;突出两大项目:医疗、养老为主,兼顾失业,工伤、生育;运用两大途径:比对为主,入户相辅,强化自助更新;聚焦两大内容:经办管理创新为主,政策完善配套。

  第二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异地就医存在垫支、跑腿、监管三大问题。2014年1月,《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指出“建设跨地区医保费用中央和省级结算信息平台,制定跨地区医保联网结算标准规范,在全国范围实现公民的合规异地就医费用医保持卡即时结算……”今年我们要把平台建起来,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

  第三是医疗服务的监管。医保的监管点多,线长,面广,专业性强。我们有两万多家医疗机构,人社部门管理的职工医保有6亿多人,有海量数据。我们现在希望通过智能监控监管全业务:住院、门诊、购药……;全范围:诊疗、用药、检查、器材……;全方位:参保人员、医保医生、药店……;全时段:事前、事中、事后,最终解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方向与发展

  社会保险的理念是三个“一生”: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十八大要求: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我们要实现从信息化到一体化,从一站式服务到一窗口经办,从网上查询到网厅一体化,从网上经办到掌上社保。最终,构建起一个全方位、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