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新建筑的多重实践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丹麦,新建筑
  • 发布时间:2015-05-26 12:54

  丹麦王国,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成就虽不及安徒生童话那般为世人所知,却一直保持着极高的艺术水准,一以贯之地发展至今。丹麦的建筑风格就像一位优雅体面的绅士,面对周遭国家的文化进步,大方地加以赞赏并汲取其所长,又不时盘起双肘理性地提出新的见解。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描述丹麦的建筑,我想“品质”最为合适。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设计的严谨、施工建造的精细,更体现在与建筑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及对使用者和公众的尊重等方面。

  丹麦拥有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如约翰·伍重(Jorn Utzon),他最为著名的建筑设计作品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悉尼歌剧院。作为一名丹麦建筑师,他的国籍并不会直接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影响他创作悉尼歌剧院这座令世人惊叹的建筑杰作的,是相关的澳洲传统、建筑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丹麦的文化背景提供给他的是讲求理性、注重功能、追求审美的态度。受这些前辈们影响,大多数丹麦的专业建筑师不会给自己贴上风格的标签,而是强调建筑融入当地环境,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另一位丹麦建筑设计师的典范是阿纳·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雅各布森是一名一专多能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囊括了从建筑到家具乃至灯具、餐具等各个门类。他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系统,因为他总是将建筑、室内、家具、灯具、配饰一并设计,并且造型简约,强调功能性。可以说雅各布森和伍重影响了整个丹麦现当代建筑设计。老牌建筑师提倡的“简约”“功能”“以人为本”“与自然对话”,都被年轻一代建筑师所继承并重新阐释。如今活跃在建筑界的BIG建筑事务所和3XN建筑事务所等,都具有全球影响力。

  理性的疯狂:8 House

  设计者:BIG

  Bjarke Ingels Group,人们习惯称之为BIG,是一个由建筑师、产品设计师及其他对建筑极为狂热的设计师组成的建筑工作室。BIG在呈现他们的建筑概念与设计步骤时,常用理性的图解,轻描淡写地述说形式的疯狂。BIG的野心在于利用“8”字形住宅(8House)这座近61000平方米的综合体,实现他们建立三维立体城市社区的理想。立体社区就像一座微缩城市,这里提供了476套类型各异面积不等的居住单元和10000平方米的商业与办公空间,努力实现不同人群、不同人生阶段的居住需要,并为他们提供彼此更为自然和紧密的交流方式。

  “8”字形住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连续性——一个“8”字形的闭环,自然形成两个内部庭院,中心十字交叉部分则提供了面向全部住户开放的500m2公共设施,类似于会所空间,会所下是一个九米宽的走廊穿过建筑,连接了西侧的公园和东侧的人工河道。整个建筑北侧抬升,南侧下拉,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以获取充足的阳光、良好的空气流动性及南部宜人的景观视野。它的连续性还体现在交通流线设计上。一条公共道路沿着建筑外围曲折上升,你甚至可以骑着自行车直通11层屋顶,在沿途不同高度体验建筑师为了促进交流而精心设置的内庭院与空中花园,并在屋顶欣赏哥本哈根的美景。两条屋顶绿化倾斜而下,夸张而又醒目。不仅有助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具有良好的识别性。BIG之所以在丹麦建筑师中具有代表性,正是因为他们的每一个作品都如此这般具有现实乌托邦式的实验性。

  欧洲“土楼”:Tietgen Dormitry

  设计者:Lundgaard&Tranberg Architects

  Lundgaard&Tranberg Architects是丹麦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在当地完成了很多重要建筑,如丹麦皇家表演中心,以及这座荣获过2007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欧洲优秀建筑奖的“土楼”公寓。这座学生公寓属于哥本哈根IT大学,位于丹麦奥斯塔德(Orestad)北部,距市中心三公里。建筑师自述其灵感来自中国南方的传统民居——土楼:借鉴的是土楼家族聚居的属性及圆形特有的平等、共融思想;削弱的是传统土楼的防御性,强调开放与交流。这座七层的圆形建筑共有360间宿舍,提供给四百多名学生使用。

  建筑师不只是关注创造可供交流的空间,而且思考集体与个体的需求,为交流划分了不同的层次:内院提供全体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是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开放式露台提供楼层间的交流;外廊、公用厨房和娱乐室提供同层住户见面的机会;两间卧室组合的小单元提供了宿舍内部的交流空间。这种空间层次的设定,自然生成了建筑凹凸堆叠、错落有致的形态。

  建筑师使用五条垂线将这一圆柱形切割成多个部分,切口即连接外部环境与内部庭院的通道,不仅是现代建筑安全规范的要求,也是“土楼”建筑理念跨时空的转译。

  天际线的游戏:Halfdansgade 8

  设计者:Danielsen Architecture

  丹麦人尊重传统,他们有着严格的法规限制建筑的高度,这造就了他们平静优雅的天际线。然而这座名叫Halfdansgade 8的办公建筑的设计者,并没有采用哥本哈根常规对称的坡屋顶设计,而是通过观察周边建筑屋顶的坡度、跨度,设计了一个连续折线的环绕式屋顶,试图获得一种独特性并与城市产生对话。它的造型直白地附和了Danielsen Architecture对设计理念的阐述:“我们要挑战广大市民对哥本哈根天际线的看法!因为这有助于现在正在进行的关于城市及其文脉的讨论。”

  初看这座建筑,它的造型会让人联想到儿童描绘建筑时的简单直接,这正映射了丹麦人对建筑的喜好——清新简约。在立面处理上,更是直接整片玻璃幕墙贯穿上下,这是丹麦人对阳光的喜爱使然。南北向玻璃同形不同构,南向的玻璃特地采用了高密度的吸热反射玻璃,体现了丹麦人的细致严谨。

  当传统遇到现代:Tietgens.rgelse

  设计者:Tony Fretton

  在丹麦这样的欧洲国家,多将公共建筑视为城市的骄傲并力求永恒。所以时空在这里被压缩,传统与现代总会不期而遇。一般会有两种情形,其一是在传统建筑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保留古典建筑形式的同时与现代功能和技术完美结合;其二是在传统建筑群中置入一座新的建筑,单纯的仿古是不被欧洲人重视的,这就要求保留传统精神、韵味,以现代手段重新阐释。Tietgens.rgelse就属于后者,这是一座六层高、占地200平米的公寓和商业建筑,坐落在丹麦的Freder iksgade广场,由英国建筑师Tony Fretton设计。这座建筑严格地遵守广场轴线和高度限制,并提取传统建筑的比例、材料、色彩等建筑语言,真正做到了完美的融入。虽然Tony Fretton是英国建筑师,但这座建筑体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及精致的施工,赢得了丹麦人的认可。

  被切割的玻璃盒子:The Crystal

  设计者:SHL

  前卫建筑似乎永远离不开非均衡、非对称、折面与夸张的锐角。“水晶体”(The Crystal)——丹麦Nykredit 银行总部大楼具有所有以上特征,是一座典型的前卫建筑。相较于传统玻璃盒子建筑,它的前卫性体现在建筑师对楼体进行的切割动作,每一次切割都是考虑了光线的射入、切口与场地的关系、视线取景等因素后进行的,所以它前卫而不突兀。菱形的钢架不光是造型元素,也起到支撑作用,减少内部柱网,保持“水晶”的通透性。建筑位于城市与海港之间,不同方向的玻璃幕墙切面反射着自然与城市的肌理。这座特殊的玻璃盒子在周围石头建筑的衬托下,实现了业主最初的诉求—— 体现出业主的实力与地位,当然也间接体现出了建筑师的功力。它的设计者是丹麦著名的SHL建筑事务所。

  用建筑讲述童话:The Blue Planet

  设计者:3XN

  3XN是丹麦最活跃、最具实验精神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以其对开创性建筑的极度推崇、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品质的苛刻要求,很快名扬丹麦并活跃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蓝色星球”(The Blue Planet)水族馆是3XN最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之一。“蓝色星球”坐落在卡斯特鲁普海岸上,是欧洲最大的水族馆,被看作是最有潜力成为丹麦地标的建筑。3XN以童话般的想象力,将建筑设想成水流中的漩涡,不同功能的体块被旋转扭曲,使建筑表面产生了具有优雅弧面的弯曲侧翼,这种侧翼模糊了立面与屋面的界限,随附造型的铝板如鱼鳞般反射着天空和光线,带给建筑丰富的表情。漩涡上的弧线被想象成海洋、河流和湖泊,它们作为建筑动线将不同体块串联起来,并汇聚在漩涡的中点;在中点的圆形大厅,你可以重新选择不同的参观路线。这种非线性的参观模式,也体现了丹麦建筑师对人的尊重。

  蓝色星球富于美感而高度复杂的形体并没有脱离功能而存在,丹麦建筑师普遍认为脱离功能的建筑美是没有意义的。在“蓝色星球”上同时构筑的是建筑系统与海洋生物系统。3XN为这座建筑物加入最先进的海水恒温和咸度调整技术,不仅为上万种海洋生物提供了更安全的生存空间与仿生环境,还设计了许多充满互动模式的动态声光与拟音效果。细腻的设计思维渗入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系统,让人们可以沉浸于整个蓝色星球当中。

  文>李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