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蒙特利尔的楼梯
- 来源:艺术与设计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蒙特利尔,贵族,宏伟建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26 13:42
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被誉为北美最具风情的城市,又称“北美的小巴黎”。然而,在城市建筑上,蒙特利尔少有巴黎那样辉煌壮观、充满着法兰西贵族气派的宏伟建筑。真正能体现其独特风情的倒是在其纵横交错的老式住宅区里那一排排带露天楼梯的民宅。
室外楼梯:新移民的临时脚手架
远道而来的游客来到这些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住宅区,在它那安静的小街上漫步时,立刻会被这里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吸引。这是些两三层的普通民宅。无论是涂饰得五颜六色的平顶砖房还是带阁楼和高雅饰顶的石头房屋,虽然建筑设计各有千秋,却无一例外全部在建筑的正面从二层向着街道伸延下一道生铁铸架、木板铺阶的露天楼梯。站在街道的一端望去,这些露天楼梯沿马路两侧一字排开,或笔直而下庄重稳妥,或蜿蜒曲折婀娜多姿。惊奇之余许多来访者不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蒙特利尔这样一座北方城市,一年里有五六个月是冬天。天寒地冻的,人们为什么不把楼梯放在室内,却把它们扔到了外面,让人们每天一出门还没下楼梯就是风雪扑面呢?
当然从直观上看这种建筑形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室内的可利用空间,有明显的经济利益。可是人们又问:为什么其它的城市很少采用这种节省非住宅空间的建筑方法呢?这就需要让历史来回答了。
历史上圣劳伦斯河是欧洲人开发北美新大陆的切入口。位于圣劳伦斯河畔的蒙特利尔市那时是北美大陆与欧洲之间的最重要的兽皮贸易的主要中转站。一百多年前,为了开发圣劳伦斯河的水上通道、扩大从大西洋而来的欧洲商船与北美大陆腹地的商贸交流,人们决定在流经蒙特利尔的圣劳伦斯河的上游修建一条重要的运河。这一大运河工程的上马一方面吸引了大批的劳工从农村甚至欧洲来到蒙特利尔,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蒙特利尔市的城市发展。大批新移民劳工和随之而来的新移民家庭使城市人口激增,促进了城市住宅建设的繁荣。
在美洲新大陆开发早期,人少地多。人们的住宅多为独门独户的大房子。十九世纪初,因为人口增加,蒙特利尔开始建造英国式的排房式住宅。各家挨在一起,但每家每户分别拥有有独立出口的、只属于自己的二或三层楼层。室外楼梯也开始出现了。十九世纪中期以后,蒙特利尔的城市人口激增,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由劳工阶层的家庭构成。这样的家庭往往人口众多,那时候一家有五六个孩子很常见。于是蒙特利尔的人口在不长的时间里从五万增加到了三十万。
劳工阶层的家庭特点是人口多,需要较大的住宅面积。但由于他们无力购买独门独户的住宅,一家两层的排屋对他们来说也太贵了,于是排屋被进一步分割,每一单元里每层都住进不同的家庭,成了公寓式的住宅。虽然这显得拥挤了些,但不论住在哪一层,每个家庭的住宅都是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因为邻里之间没有共同的住宅使用部分,所以不会相互干扰。后来,这种被称为“二层连房”或者“三层连房”的住宅被一些比较富裕的人买下来做房东出租。他们一家住在楼下,把上面一两层租给房客,而房客均通过自己的楼梯独立出入。房东房客互不相扰。房客有了问题时房东又可以及时出面解决。另一方面,大量从农村来的人口带来了他们在农村的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广阔田野上,农户的住宅都是独门独院的,房屋外正面都带有宽大的半露天屋廊,作为家庭日常活动、休息和接待邻居客人的场所。当这些家庭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后,他们保留了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希望住宅能与室外直接相通并带有屋廊。然而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宽敞的屋廊只能缩减成了咫尺见方的小阳台。
可是这种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住宅很快占据了城市的大量空间,眼看要把蒙特利尔变成一座砖头石块堆成的工棚了。于是市政府赶快出台了一项法规,规定新建住宅的前后必须要留下一定的绿化空间。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要挤出些绿地就得减少住宅的建筑面积,这会让本来就不够的住宅变得更加紧张。这时,不知道是谁想出了个主意:把楼梯造到建筑外面去。这样既可以节省出室内的可利用空间,又可以在室外楼梯下面和四周栽花种草,让屋前绿地与室外楼梯来个空间共享,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这种适合蓝领工人阶层的带室外楼梯的简朴民宅便在蒙特利尔市应运而生了。
临时脚手架的春天
在当时注重建筑美学、强调建筑华丽外表的上层社会的审美角度看来,这种民用建筑是平庸无奇、毫无美学价值的。上层社会的建筑师认为,这种将铁架子楼梯架在室外、怪里怪气的住宅给人一种临时的、尚未完工的印象,是下层人生活的象征。
他们蔑称它为“临时手脚架”,可其实这种室外楼梯在设计修建上有许多讲究。由楼层高度、建筑与街道之间的距离、以及楼梯的坡度构成的三角形,其三个边的比例决定了室外楼梯的形式和结构。如果楼层不太高而且建筑与街道路牙之间又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楼梯便可以从二楼笔直地斜铺到地面。这是一般楼梯的基本结构。但是如果建筑与街道的路牙之间的距离太近,室外楼梯无法以较小的坡度笔直伸展开,便产生了各种形态的旋转楼梯。
如果有时间走遍蒙特利尔的旧式住宅区,人们可以见到数不胜数的室外楼梯的形式。从A到Z各种字母形状的楼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它们有的简陋有的奢华,有的低调无奇有的引人注目,有的直白平淡有的装饰繁缛。生铁铸造的楼梯两弦往往铸出简洁美丽的花纹图案,木板阶梯上多铺着草根编就的防滑地毯,或者干脆漆成不同的颜色。似乎邻里之间已有约定,每家楼梯的颜色都与众不同,但又与四周的建筑色彩相呼应。在地面上,楼梯的一侧是底层住户的街门,而在二楼楼梯的顶端向左或向右拐出一小方阳台,由楼梯的弦架延长成阳台的护栏。二层住户的街门就开在阳台上。这些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室外旋转楼梯就像站在街道边两排身披五颜六色的衣衫、在花丛中轻扭腰肢、体态婀娜而起的舞女,为街区增添了不尽的风情和魅力。
时代变迁,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住在这些带室外楼梯的民宅中的居民早已不是清一色的工人阶层。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年轻的法裔中产阶层在弘扬法兰西文化、保护城市独特风情的口号感召下,买下大量带室外楼梯的老式民宅,并大兴土木,对其加以改造,使其既保持了原有的特点,又改变了原来平庸简陋的外貌,令蒙特利尔市的老式住宅区真正呈现出独具特色、风情万种的新风貌。那一道道各式室外楼梯林立、栽满花草的小街现在已成为蒙特利尔市引以为傲的城市建筑象征。
春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台阶上的积雪,年轻人取下了在楼梯上挂了一冬的自行车,准备去开始室外运动。另一些人则迫不及待地在自家的小阳台上享受起了日光浴。房东们也纷纷重新给楼梯粉刷油漆,让它们的面貌焕然一新。夏天,楼梯四周各家各户围起的小花园里鲜花盛开,退休的老人们在自家的花园里边培土锄草边与邻居聊天儿。傍晚,年轻人坐在楼梯上乘凉,弹着吉它自娱自乐。秋天,纷纷飘落的枫叶给楼梯铺上了一层斑斓的地毯,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就坐在上面讲故事。每年的7月1日是蒙特利尔市特有的全城搬家日。一家又一家租约到期或者新签约的住户们搬着他们的家什在室外楼梯上上下下,热闹非凡。当然,冬天是有室外楼梯的住户最头痛的季节。隔几天就一场的大雪让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拿起铁锹和扫把清雪。否则早上一出门脚下就是一架雪滑梯。而一年四季最辛苦的要数邮递员了。日复一日,他们背着大邮包在一架挨一架的室外楼梯上爬上爬下,把邮件送到每家的门口。
除了楼梯的形态和颜色外,人们甚至可以从这些不同的室外楼梯上看出房子主人的身份、教养、性格甚至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和是哪支冰球队的粉丝。那些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居民的审美观比较含蓄。他们的室外楼梯的颜色一般为石头的灰白本色,灰淡却不失雅致;那些家境比较富裕,但审美观没有脱俗的居民,喜爱用对比强烈的大红大绿把自己的房子和楼梯搞得五彩缤纷;而那些在经济上比较拮据,或者正在为生活而奔波的人家,显然顾不上家门外的楼梯,所以他们的楼梯没有任何讲究和颜色,像一排排铁架子一样戳在街道边。
遇到大选的时候,楼梯上的小阳台常常会挂上房主拥戴的政党候选人的大幅头像;在世界杯或者冰球联赛季,楼梯上张扬着房主支持的球队的队旗;圣诞节期间,楼梯上下左右张灯结彩;万圣节之夜,楼梯上点亮奇形怪状的南瓜灯┉┉
一百二十多年过去了。因为社会经济问题而产生的麻烦最后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装饰和地标。带室外楼梯的民宅,这只昔日的丑小鸭如今已蜕变成了高雅美丽、风情万种的天鹅,为蒙特利尔市在城市文化领域赢得了独树一帜的荣誉。
文>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