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养老渐成风 你愿意出城到乡下养老吗?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下乡,养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30 07:37
“前半辈子在城市里打拼,等老了就到农村种点地儿去。”曾经“只是说说”的戏言,如今成了66岁广州老人张韶华的真实写照。和他一样,当年拼命不愿离开城市的,或使劲往城里挤的老人,如今有不少改变主意——出城下乡。
记者在连续多日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头未白、心未老的“50后”、“60后”,银发族中的“白金一代”,正成为“乡下养老族”中的主力。寻找高性价比的“养老地”,探索最惬意的养老方式,成为他们最集中的诉求。
增城、清远、肇庆、韶关……一个 “环羊城养老带”正逐渐成型。专家指出,“乡下养老”的冷热关键取决于配套建设,目前异地医保问题仍是最大“梗阻”。
【事例直击】
不少老人到乡村买房
梦想得以实现
在乡下过上清闲日子
3年前,市区张老伯夫妇趁着儿女成家之后,就梦想着能在乡下过上清闲的日子。正巧,经常和王老伯一起锻炼的“山友”告诉他一条讯息:亲戚在肇庆鼎湖某村,准备将村里两幢新建的楼房销售出去。获悉这一消息,张老伯夫妇就和三位“山友”立马赶了过去探个虚实。他们坐高铁到了肇庆,七拐八拐,终于到了那个村。看到新建房子后,大家眼前一亮,都觉得不错。房子的前面是一片稻田,后面是一座山,再往右拐一直走,还能到达一个有小溪的风景区。新建的房子为7层,每层为二套房,均是80多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为1200元。但在房产权上,张老伯夫妇犹豫了一下,因为房屋所有权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村民只和他们签订协议。由于没有专业的测量部门来测算房屋面积,他们只能自己用米尺大概地测算一下。张老伯和儿女们商量后,还是决定花近10万元买下了乡下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张老伯说,现在他的农宅已经每平方米涨了1000元。几乎整个村都是广州老人,走家串户挺方便,村里的活动室也成了他们娱乐的根据地。
现在到市区
反而感觉不习惯
2003年,准备退休的李先生偶然了解到广州增城区有个别墅小区。“当时房价每平方米才2900元,两层叠加别墅,很诱人”,老李和妻子、儿子实地考察后发现,“房子适合养老,最大的好处是还能够在广州天河区上班”。于是他把自己在广州一个高档小区的住宅卖掉,套现后“一换三”:买下增城的别墅、一套酒店式公寓房和一个小商铺。
2008年,老李退休后,一家三口搬到增城别墅住。还在工作的妻子、儿子过起了“白天天河,晚上增城”的“双城生活”。
每天穿梭在两个城市,听上去不可思议。老李说“其实很方便”。“我们这里有小区班车,每天直达天河公园,每十分钟一班,人人都有座位。我爱人每天坐早上6时10分的头班车,7点左右就到天河公园。儿子因为上班时间是10点,8点半坐上班车就可以了”。
老李自己则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成为小区里的“活跃分子”,每天上午“早锻炼”,跟着几个年龄相仿的老头一起打太极。每天除了烧饭做菜,还在自家别墅前摆弄花花草草,打理“小花园”,周边的邻居常来小花园坐坐,边喝下午茶边“吹牛皮”;周末晚上,几家人来一个户外聚餐,秀秀厨艺,交流心得。“现在我们这个别墅区入住率在50%,广州老人很多,一点也不缺人气。”
“广州是个挣钱的好地方,却不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今年63岁,在增城已经安居5年的李老庆幸当初的决定。“这里绿树成荫,空气里有一股清香”。现在到市区,我反而感觉不习惯,人多车子多,太吵。”
没有好好考虑
买了很少过去住
刘老去年5月在清远某村买了一套40平方米的农宅,花了6万余元,也不能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他说村里看到有这么多城里老年人来买房,特地盖了许多套房,都是类似城里商品房的样子,但质量一般,套型也比较差。他说村里人在房子装修方面也不诚信,几乎是敲竹杠,同样的钱,在城里可以装得好很多。现在他的房子空在那里,很少过去住,由于交通不太方便,从市区到自己的农宅要转好几趟车。当初,他看到身边的很多老年朋友都买了农宅养老,自己也跟着他们去买了这套,没有好好考虑。
【社会调查】
下乡养老会成为一种趋势
交通便捷
为乡下养老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养老地产有一定研究的满堂红房产中介公司黄先生分析指出,随着高铁、高速、地铁等便捷交通的打通,广州到周边城市时间尤其是到增城、清远的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形成 “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生活圈”,这为广州老人到周边城市养老提供了基础交通条件。广州周边城市适合做养老地产开发的项目自然资源环境较广州更好,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养生度假氛围,在房产购置成本、生活成本等方面明显低于广州市区,总体上在广州周边城市养老的综合性价比高于广州市区养老。
养老精细化
城市快节奏高污染已不适合
一些调查数据表明,城市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使许多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恶劣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宜老年人颐养天年,而老人对养老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化。“乡下养老族”有一个共识:选择逃离大城市,逃离市中心。快节奏生活、空气污染与高房价不适合人类居住,更何况老人。精明的老人还没退休,就开始谋划自己的“退休生活”:拿着广州的退休工资,到小城市养老。
清远新金廓地产的陈先生认为,去周边城市养老会成为一种趋势。 “广州市区养老院的床位长期一床难求,养老资源越来越紧张。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广州养老群体势必会到周边城市进行养老。 ”
乡下养老
基本上呈现三种模式
肇庆耀德地产的曾女士介绍说,现在广州周边城市的养老模式大概可分三种:养老院模式、“候鸟”模式、公寓模式。
养老院模式一般是指那些颐养中心,而非自购房养老。而“候鸟”模式则指的是“借巢”避暑过冬。冬天到温暖舒适的南方养老,夏天去清凉宜人的北方避暑,吃住在异地养老中心,消费比单纯旅游或者异地购房划算许多,这样的“候鸟式”养老,往往也依托专门的养老机构。而有钱的“候鸟”则可以买度假房、景观房“筑巢”过冬,过完后再把房子托给中介出租。第三种是公寓模式,一些开发商正尝试着从传统情感与现代生活模式中探寻出平衡点,构建以人为本的“亲情住宅”。所谓的“亲情住宅”,实际上就是在近郊的一些普通住宅中配套建设老年公寓,不同的是,老年公寓的入住者大多为该社区居民的父母,这样两代人同住一个社区,既方便子女探望、联系老人,又能让老人不再孤独,享受天伦之乐。
医保尚未真正“联通”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某工作人员表示,地域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异地医保的藩篱仍然是摆在乡下养老面前的一个问题。他表示在异地购房养老、长住的老人在使用医保时可以分两种情况:一,如果在省外购房养老的,可以办理“长期异地就医”,即:参保人在境内同一异地居住、工作或学习6个月以上,因病在异地选定的当地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这需要老人事前到本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确认手续,而且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还有居住地所属派出所、街道、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证明原件或暂住证复印件。而且老人如果在异地需要急诊或者抢救,在非选定的医疗机构之外就诊、住院的,医疗费用要先由老人自己垫付,再根据是否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结算,然后回到户口所属地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医疗费用。
第二种情况就是,如果老人所谓异地养老是在广东省内,则可以查询当地的医保定点医院,在定点医院可以直接使用医保卡就买药、住院等医疗费用结账。也就是说,目前广州与多个城市实现了“医保互通”,但这个“医保互通”暂时只限于一些定点医院,而不是普通的能使用医保卡的中小药房。
【各抒己见】
乡下养老难点在哪?
当心以养老为“噱头”的忽悠
广州某公立大学刘教授认为,选择乡下购房养老的老人要多留个心眼,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把宣传重点放在老年人群,以“养生”为噱头吸引老年人。家人一定要协助老人认真筛选适合养老的地方。不能只看房地产商提供的资料,而是要全家人一起实地考察,一是要看是否有良好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二是要看周边是否有便利的生活、医疗的配套项目,比如大超市、医疗条件好的医院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三是看交通是否便利,或者未来一两年的交通设施是否跟上。总之,只有具备了这些,老人才能享受到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养生环境。
异地养老有四个难点
广东时事评论员一鸣认为,异地养老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经济实力,能在异地购房养老的中老年人需要一定经济实力,适合养老的地方一般环境较好,房价不会低,能异地买房养老的毕竟是少数。
二是城市周边农村的医疗水平和医疗状况都不是很理想,这点很关键。第三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空巢老人,这些老人就算住在市区,子女来探望他们的次数也不多,再住到郊区或者周边城镇,子女探望就更不方便了,这会不会造成一年都见不到子孙,或者子孙一年就只有一两次来探望老人呢?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第四,老人家有自己的朋友圈,喜欢聚在一起活动,比如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在江边散散步之类,如果老人搬到周边城镇郊区养老,只有他一个人或者一对老夫妻去住,朋友圈没有搬过去,住一段时间就会不习惯。所以我觉得根据社会现实,异地养老目前不是很乐观。
【百姓心声】
许多老人都有下乡情结
老人的话
“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啊,不太喜欢大城市的喧闹,反而愿意去那些安静而且环境优美的小县城去。更何况,我对乡下还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知青情结呢。”沈婆婆表示,她身边那些退休的“老姐妹”们,很多人都有这种到“小县城”养老的想法。
然而也有老人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家住广州越秀区的林伯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和这里的左邻右舍都熟悉得不得了。现在人老了,平时没事和三五老友打打牌、吹吹水,倒也清闲自在。如果我搬到了增城、清远,人生地不熟的,那该多寂寞呀!”
朱婆婆则表示,不愿意去乡下,除了担心没伴寂寞,更担心乡下的医疗条件跟不上。“我们这些老人家,身上总或多或少有些毛病,万一得了急病,这里的医疗条件不够好,还得回到广州看病,太折腾!此外,广州一些住宅区附近疗养、护理机构很多,有比较、挑选的余地,乡下呢?”
子女的话
“如果爸爸想到乡下养老,我会全力支持他。”家住广州荔湾区的王先生说:“我爸爸曾经住过养老院,他觉得那里围墙太高,太多限制没自由,正在考虑是否到乡下养老。他喜欢农村山清水秀的田园生活,还说乡下的蔬菜无化肥农药,吃得健康。如果他最终决定下乡养老,我会全力支持他。”
与王先生不同,沈女士对让家中老人下乡养老顾虑重重。“乡下医疗、护理条件差,我怕父母去了吃不消。万一有什么急病大病,乡下的医疗条件跟不上,老人辛苦不说,我们也担心。还有, 城市里专门护理人员都不足,乡下的情况会好吗?”
权威声音
配套设施完善才能安心养老
(广东省老龄产业协会 高党生)
我觉得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到周边肇庆、清远这些地方,形成一个“环羊城养老产业圈”,是有可能的。很明显,肇庆、清远这些地方有自然环境的优势,风景优美,空气质量也比较好,相对喧嚣的广州,更适合老人养生。
但是最终要形成一个“养老圈”或者“养老带”,还需要创造一些适合养老养生的环境和条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完善的医疗和良好的服务相配套。因为养老产业和一般的房地产有很大区别,养老服务除了房子之外,必须有相对完善的医疗和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如果老人买了房子,但是医疗和养老服务跟不上,就可能存在隐患,那么最终受损还是老人。当然有些房地产商也很到位,把配套养老项目也做足了,但是更多的房地产还是存在很大不足。所以在此提醒有计划异地购房的老人,既要考察房地产养老项目的环境条件好不好,更要看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怎么样,然后才下决心,脱离配套完善的医疗条件和养老服务项目,要达到安心养老是很不现实的。同时,“养老圈”形成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与配套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引导。
在乡下购房养老不如租房
(广东天旗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刘开正)
我觉得乡下养老,有一点要慎重,就是买村民的房,那是农村宅基地,不是商品房。宅基地原则上是分给村民使用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其交易行为不具合法性,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一旦遇到纠纷,到乡下购房的城里人很容易房子没有了,购房的钱也收不回来。所以我建议老人买房前要订立合同,以减少损失。当然,订立所谓的“民间契约”还是属于“合情合理不合法”。因为这只能证明双方的交易事实,城里老人是不能办房屋所有权证、土地证的,有关购房的内容是“无效合同”。一旦所在村土地被征用,或是遇到旧村改造,即使有“民间契约”,购房的老人也只能拿回退换的、扣除使用费用的购房钱,而房子根据法律最终还是要归还农村集体的。
所以,我建议城里老人要到乡下养老,与其购房,不如租房。现在按照法律,房子的租期最长不超过20年,这个年限也足够养老了。老人和村民协商好,按年或按月交租金,这样老人就有保障得多。
小结
乡下养老,一种有益尝试
异地养老、乡下养老,需革新观念,中国的老年人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实属不易。守家在地的传统养老思维,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理念,医疗报销上的种种牵绊,让许多老年人举步不前。在中国,它不太可能成为主流养老方式,政府也从未以此为方向加以引导。但它不失为一种特别的养老选择,借用一句过了时的流行语——这个,可以有。
文/钟紫燕 谢恩恩 张孟月(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