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挑战巨头

  掌握中国互联网资源的BAT渐渐有成为寡头的态势。凭借雄厚资本和资源优势,只要BAT出手,就会以无比狠辣的姿态横扫某个细分互联网领域。创新杀手的声音逐渐响起,而面对来势汹汹的三巨头,又有哪些企业有能力挑战呢?

  剑走偏锋的京东崛起

  面对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强势,京东能够崛起多少有些偶然成分。无论是腾讯还是百度,虽然都垂涎电商业务已久,但都没有成功地从马云碗里成功夺食。从刻录光盘到今天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刘强东和他的京东用十年时间让人们见证了什么叫做“屌丝逆袭”——300亿美元市值的京东已经超过了网易和搜狐等传统互联网大哥,也足以让马云后悔没有将其扼杀在襁褓之中。不同于当当与聚美优品等电商网站,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让京东成为了电商平台和媒体平台的整合体,其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电商平台可以说是京东崛起的根本,从IT配件销售到3C家电、生鲜乃至金融,京东用十年的时间成长为一个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但物流、结算体系和硬件时代积累的大批忠实用户,让京东得以覆盖天猫用户群以外的受众。自营+物流可以说是京东电商平台的最大优势,更让京东成为B2C模式的代表。

  以淘宝为代表的C2C电商模式培养了中国电商购物人群,而随着消费者的成熟,中国电商模式也逐渐从C2C向B2C甚至B2B迁移,京东的崛起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阿里巴巴虽然很早便意识到天猫的重要性,无奈整个格局太大,没办法向京东一样集中全力。高速增长的庞大市场让京东和刘强东获得成功,逐渐成长起来的京东也水到渠成地进行了平台化发展,除实体商品品类不断丰富,大有同天猫一争高下的态势外,旅游与金融等领域的拓展,让其渐渐成为巨头般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BAT三家并非铁板一块,腾讯和百度几番都想进入电商领域,京东的崛起无疑给了两家这样的机会。腾讯和京东的战略联盟,让腾讯得以进入电商领域的同时,京东也依靠腾讯《微信》在移动互联时代抢占先机,这对于正积极寻求移动化的阿里巴巴和天猫而言无疑是个利空消息。

  而媒体化则让京东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平台化提升了京东的消费人群覆盖,最为关键的是随着口碑的建立和用户人群的积累,京东逐渐由单纯的电商平台转型为媒体平台。频繁在各领域产品发布会上露相的京东高层,加上众多线上首发活动的举办,京东俨然成为了具有媒体性质的平台。而且线下渠道将京东作为比价对象,从侧面提升了京东的媒体性。电商和媒体平台两个领域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让京东给人无限想象,也成为了BAT三巨头的有力挑战者。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小米

  从2010年4月成立至今,小米用五年的时间获得了450亿美元的估值。仅以估值来看,小米在未来绝对有挑战BAT的实力,它以火箭般的成长速度让整个市场都为之感到惊讶。抛开企业背后的资本运作,互联网思维的产品运作以及可圈可点的粉丝经营,让小米成为了新兴互联网势力的代表之一。

  数千万的微博粉丝数量、65.3%的官方论坛活跃用户率……,小米依靠扁平化营销和粉丝经济,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领域快速崛起。这其中,数量巨大且活跃度较高的年轻用户,成为了小米商业模式成功的基石。伴随着社交化媒体崛起的小米粉丝群体,庞大用户基数的变现成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粉丝对未来品牌产品可能的推动和支持外,本身小米产品的用户在移动互联时代也是最好的宣传载体和流量,这种无形的财富成为小米企业估值的有力支撑。

  庞大用户基数的变现,还不足以让小米在短时间完成数百倍的估值飞跃,其对于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更多源自未来智能家居的预期。从智能手机及配件到智能家居产品,小米正不断完善其在硬件领域的布局。面对将在2020年达到3 500亿美元的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宽松的外部环境给了小米足够的成长空间。

  从MIUI起家到卖硬件,再到硬件生态链的打造,小米早已不再是传统智能手机厂商。在八面玲珑的雷军手里,小米绝对有希望成为现象级的品牌,甚至在未来智能家居领域中成为压倒BAT的存在。

  坐拥O2O金矿的服务类企业

  围绕吃喝玩乐展开的生活服务型O2O领域,绝对有希望诞生下一个千亿元级企业。作为其中元老级代表,大众点评一直以来给人不温不火的感觉,身处一个以“快”为特征的互联网领域,大众点评却并没有像京东与小米等企业一样给人势如破竹的成长态势。十年磨一剑,超过十年的经历让大众点评看淡了互联网企业的沉浮,当同一时代或者说曾经的对手爱帮网、口碑网与丁丁网等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范围时,大众点评却在一条看似越走越窄的道路上活了下来,并且通过点评数据和商家资源构筑了行业壁垒,成为无可争议的行业龙头。

  在产品、用户与数据上完成积累的大众点评,近年的拓展速度明显加快,对团购的运用让其极具攻击性。而依靠团购起家,同样处于生活服务型O2O领域的美团则更让人感到它的狼性。横向扩张和超过60%的市场份额让美团成为中国团购领域的大佬,但用户粘性的缺失和低门槛的价格竞争,让美团始终给人大而不强的感觉——这也是其他团购网站纷纷被收购或者投靠BAT的原因,倒是美团与大众点评这两个企业似乎真的有合作的必要。

  猛回头的传统行业

  在BAT大肆扩张的年月里,传统行业一直都给人被颠覆、被变革的印象,但传统行业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吗?想要真正颠覆某个行业,首先要真正熟悉、了解其整个产业链甚至生态圈,但这绝对是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致命伤,一味求“快”的互联网企业,又有多少精力乃至意愿去了解传统行业?猛回头的传统行业,往往有机会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真正的挑战者。

  掌握核心资源的商业地产

  被誉为最具颠覆性和最具未来的O2O模式,近年来一直都是互联网领域的焦点,但绝大多数所谓的O2O平台都停留在资源整合和线上线下流量互导上,并没有真正掌握核心资源以及实现流量提升。正是这些O2O平台的不断烧钱试错,让万达这样的商业地产看到了自己崛起的机会。万达、百度与腾讯三家共同出资成立的万达电商,成为了传统行业挑战BAT的经典,专注电商的阿里巴巴则成为三家联手的最大目标。

  线下实体店铺对于线上平台的看重,主要是期望其能将线上流量转换为线下流量,从而提升实体店铺覆盖人群。但诸如超市、KTV与药店等线下实体店铺很多时候本身客户源于其店铺方圆数百米的覆盖,线上平台很难真的为其开拓新客户群,同客户一起赚取线上平台补贴成为不少O2O实体店铺的共识。万达电商的出现,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线下资源完成对线上平台的支持,而线上平台也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调配,让曾经一个个独立的商业综合体形成相对开放的产业链。在提升用户线下体验的同时,通过线上平台盘活线下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老谋深算的万达早已收购了国内老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未来万达将结合快钱的支付数据,延伸出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通过发行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甚至股权众筹的方式,万达能够以小量资金撬动更多的商业地产项目,省去中间环节的互联网平台后,利益将得到更大提升。

  “互联网+”带动传统行业反击

  万达电商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行业对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的反击,而“互联网+”概念的出现,更是带动传统行业整体不断向互联网巨头们发动冲击。

  不是所有的传统行业企业都能成为万达这样的重量级玩家,但传统行业本身的优势除了规模外,更多在于成熟资源和生产链体系的积累,这使得传统行业在垂直细分领域具有明显优势。重度参与是传统企业反击互联网企业的有力武器,在BAT最关注的餐饮、旅游、教育与租车等行业中,传统企业往往拥有稳定的客流与现金流,在“互联网+”模式的运作下,往往能为现有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吸引更多线上客户的关注,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转型中的家电巨头

  格力电器董明珠和小米雷军的10亿元豪赌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论,无论是老牌三座BAT三座大山,还是新兴的科技企业,以家电为基础的智能家居领域对它们而言都是诱人的金矿。与其看着市场被他人侵蚀,拥有雄厚资金和品牌积淀优势的家电巨头转型已是必然。在格力电器切入智能手机领域引发市场热议的同时,海信、海尔和长虹等传统家电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相比其他企业对BAT巨头的挑战,家电厂商往往更容易从产品端切入,凭借庞大的营销及售后体系构筑行业壁垒,从防御的角度抵抗BAT的横向扩张,再以此为基础,构筑生态圈优势。

  它们却错过了

  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抓住机会实现对BAT的挑战或成为下一个BAT,三座大山的压力下,同样有不少企业倒在了黎明前的一刻。奇虎360:依靠“免费”二字杀入市场的奇虎360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不少网民喜爱的“小鲜肉”,但相对BAT显得稚嫩许多的奇虎360虽然在战术上给市场带来了非常多的惊喜,但最终战略上的失误却让其被BAT狠狠地甩在了身后。当百度逐步完成了对移动互联领域的布局时,奇虎360还在PC桌面领域同BAT纠缠不清,当周鸿伟意识到奇虎360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落后时,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企业崛起了。杀毒、浏览器、搜索、智能硬件与智能手机……,奇虎360的梦想有很多很多,但它睡得太沉,已经错过了最好的舞台。

  新浪微博:商业化让新浪微博一度市值超过母公司新浪,但作为在移动互联和互联网切换时代的产物,新浪微博在过快的崛起后明显出现了迷失。当整个微博环境被商业化笼罩时,各种大V将数据作为流量变现资本时,过度的商业化透支了新浪微博的未来,随着有价值信息的减少和腾讯《微信》的出现,新浪微博最终错过同BAT争锋的机会。

  移动导航:对于具有浓郁互联网特质的导航应用而言,将地图导航应用到极致并没有错。可在完成了原始市场和用户积累后,没有进一步在应用功能上展开横向拓展,进而完成行业壁垒的构筑便成为了电子导航应用的致命伤。LBS应用让BAT对于电子地图领域逐渐熟悉,携平台优势进入电子导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阿里巴巴手握易图通与高德地图,腾讯巨额投资四维图新,导航三巨头唯有凯立德还在努力地自我奋斗,不过随着车联网的兴起和移动互联时代的降临,单打独斗的凯立德恐怕难以承受市场压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