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艺术的“新生”
- 来源:文化月刊(上旬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芭蕾,艺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7 08:52
——中央芭蕾舞团第六届芭蕾创意工作坊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创意工作坊进行到今年已是第六届,每年一届,年年出新。这个工作坊自2010年起由中央芭蕾舞团发起,旨在鼓励青年芭蕾创作者不断创新和参与舞台表演。它总在芭蕾艺术的形式上不断突破,努力尝试创造芭蕾艺术的优秀作品。若是说前些年的作品相对稚嫩,那么而今来看,“芭蕾创意工作坊”的出现已成为我国芭蕾新品创作的一个主要战地。
巴尔扎克曾说过:“芭蕾是一种生存方式,伴随着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已陆续拥有了本国的芭蕾。”此言得以印证,芭蕾艺术在东方文化的融合下走向了更加多元的方向。
回顾中央芭蕾舞团的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红色娘子军》创作的成功收获了举国上下的一片热烈欢腾,独有中国特色的“琼花”形象不仅深入中国民众的内心,而且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随后问世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更加强化了中国芭蕾“本土化”的创作走向。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清晰地认识到芭蕾艺术发展的趋势及舞团的发展方向,开明地将古典芭蕾艺术的宣扬与传承和当代芭蕾艺术新作的发展放在齐头并进的两条道路上,使中央芭蕾舞团不仅在国内古典芭蕾的传承方面不曾间断,更令芭蕾艺术的新人新作持续出新。
现当代芭蕾舞小作品创作不断
古典芭蕾时期的创作大多遵循相对固定的模式,而今的现当代芭蕾舞作品早已突破定式,不再拘泥于形式框架,且在身体语言、舞美表现等诸多方面借鉴且融合了其它艺术元素。本届的芭蕾创意工作坊便出现了三个各具亮点的现当代芭蕾作品《黑眼睛的姑娘》《梦境》《希望》等。
作品《黑眼睛的姑娘》是当代舞与芭蕾艺术的融合,它源于编者的一次新疆之旅,其中蕴含着编创者深沉的思考。他选择了现当代芭蕾的肢体表达,将新疆的一切图景幻化为舞蹈中唯一的女舞者“维族姑娘”,从中植入新疆舞蹈的典型步伐作为民族语言的标识。作品运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原声音乐,在新疆民乐吉尔拉的曲调中更加强化了作品的民族元素。除了现当代舞蹈语汇的肢体表达和音乐的运用,作品还借用了现代戏剧较常见的表达方式,将人物的内心与人物剥离开来,以两个演员的不同形象呈现在舞台上。当所有的“个体”都立在舞台之上,民族、人类、城市,三个因素各化为舞蹈中的个体角色,三人虽侧面相视,却是并为一线,相互融通。当三个“个体”呈三角关系流动时,在民族、传统、现代这三者的关系里,或许可以找到某些词眼来加以诠释吧……
当电影《盗梦空间》在电影界、心理学界引起大波讨论的同时,舞者也将视角移向这部电影,并从中引申出自身的理解,抽象成为独立的舞蹈作品《梦境》。舞蹈《梦境》的故事就从一位造梦师的怀表中飞了出来。一切奇幻的存在好像在梦里都显的不足为奇,如此而来梦境必定是色彩斑斓的。梦里存在无数个与现实生活迥然不同的故事,在梦里人们均找到了不同的自己。
在作品《希望》中,编创者进行大胆的尝试,采用幽默诙谐的肢体语言,并且将方言等舞蹈中不常见的元素融入作品中,在芭蕾身姿“开、绷、直、立”中刻意添入“弯、曲、勾、弓”等身体形态,呈现出别样的芭蕾语汇。值得一提的是,诠释这个作品的所有演员虽然均是刚刚踏入中央芭蕾舞团的年轻舞者,但是他们却怀有比老演员更加炙热的“芭蕾梦”。“腿太硬,你没有希望了;脚背不好,你没有希望了;身体不协调,你没有希望了……”悬在他们脑后的气球便是编创者所寄予每个人的“希望”。当这一群脱颖而出的芭蕾舞演员站在舞台上,他们都战胜了一切的沮丧和失望,成为了芭蕾艺术的佼佼者。
中国化芭蕾作品呼声不停
冯英曾提及:“舞团有责任首推中国的芭蕾作品到世界的舞台上,并且别国的观众也更愿意看到中国独特的芭蕾作品。”令人欣喜的是独具特色的中国芭蕾作品不断涌现,《白蛇·人间》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故事题材与西方芭蕾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它是对中国传统故事作出当代最新的诠释,融汇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在其中,跨越了古、今时代,将看似不可调和的元素贴合在一个作品之中,创新出不可思议的新理解。
古代的人物或故事走入现代的艺术作品中大都是遵循了古典美感,芭蕾舞剧《白蛇传》便是如此,它充分尊重中国古典文化,以中国民族舞剧的形态加入芭蕾舞的脚尖技术。《白蛇·人间》却更为出其不意,具有开拓性。
虽是中国古典的故事和人物,编创者却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现当代的舞台表现方式。开场便是现代的婚礼场面,随后婚礼现场宾客齐聚,瞬间全场定格,白蛇着一袭白色长裙从舞台的一角缓缓地走上来。白蛇面遮白纱,白纱的内外是两个不同的空间。白纱遮面时,她是婚礼中的新娘,在众宾客的瞩目下接受神圣的婚礼仪式,白纱滑下之时,舞台上的一切瞬间静止,唯有她变为娇柔矜持、心绪满集的白蛇,在静止的反差中无限放大自己的心绪。
虽是西式婚礼,舞剧中却体现了中国新时代婚礼的中西合璧实景。婚礼现场,白蛇头戴红盖头,掀盖头、咬苹果等中国婚礼的传统习俗在其中多处体现出来,正是这中西不同习俗的同台展现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更是让舞剧的表现别具一格。剧中人物的服装采用现代化时装,整个作品的布景设置则是通过悬挂布条完成场景装潢,各色变化不停,不同的故事情节采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可以看出,《白蛇·人间》既沿承了西方芭蕾的戏剧模式,也融入了当今流行的现代表达,使中国故事和芭蕾艺术贴合在一起,让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不显棱角、两相恰合。《白蛇·人间》的出现为现当代芭蕾的发展添了一砖、加了一瓦,这无疑是芭蕾艺术的“新生”。
而今,芭蕾创意工作坊历经了六年的积累和沉淀,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一个品牌项目,也是当代芭蕾创作的聚焦点之一。王琪、李俊等多位青年编导也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步历练,愈发成熟,带着芭蕾舞的新标识走入观众的视野。他们以自身的个性化表达融入芭蕾艺术形式,借助现代元素,并且融汇中西文化,让中国当代芭蕾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芭蕾作品出现,芭蕾的“新生”过程持续推进,相信中国芭蕾艺术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再创一个芭蕾的新辉煌。
文/李可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