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离开“舒适区”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舒适区,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3 07:49
小黑在几年前卖掉了自己一手创建的一家主打小众人群的垂直网站,买家的价钱给的相当不错,当时刚刚30出头的他本来可以就此解甲归田,但没过多久,他就拉了一票人马杀进了移动互联网,又当起了创业者,没日没夜奋斗在一线。问他跟一帮90后甚至是95后的孩子混,熬得住吗?他笑笑说,偶尔也后悔,但总体上非常享受,“不工作时间长了其实很无聊,根本没有想象中舒服,而且我自己致富了还想再带着那帮兄弟们一起致富啊”;
小罗在几个月前又重新回到了离开很久的职场,去了一家搞互联网金融的新锐公司做市场总监,但他仍然在业余时间打理着自己已创立近10年的艺术文化类社区网站。这网站做得很有性格,观点犀利,不怕得罪人,有当下社会里罕见的独立精神,因此盈利状况良好,各方面的硬性指标也不错。问他为什么不把网站卖了专心做高级白领,他说这事关“情怀”。“不仅仅是财务自由是否能更快实现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渺小的我坚持的其实是对公民社会的一种呼唤。”
时下的中国,类似小黑和小罗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大浪潮的裹挟之下,还有更多的人正在或计划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Comfort Zone)。
舒适区可以算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意味着一种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幸福感、低焦虑、低压力的心理状态。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舒适区或舒适圈,指的是一个人所处的一种环境的状态和习惯的行动,人会在这种安乐窝的状态中感到舒适并且没有危机感。
市面上兜售的大量成功学论调,会斩钉截铁地鼓动人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些论调认为,想要取得更大的职业发展,获得更大成功,必须离开舒适区。因为人们在陌生的新环境中会面临焦虑和不安,由此产生的应激反应能够快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在心理层面,这个新环境也就是所谓的“最佳焦虑区”。
吊诡的是,虽然小黑、小罗们走出舒适区的起因不尽相同,但期望的终点却几乎一样——一个更大的舒适区。
说白了,其实是欲望在驱使人们离开舒适区,新的目标达成,更大的欲望随之产生,周而复始。听起来很幻灭吧。
无论你是否认可这样的循环往复,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时代的真实样子,一个最物质化的世界,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
想造的就赶紧造起来吧。No zuo no die,no zuo no hi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