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凌:好作品可以一敌百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董志凌,电影,万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5 07:32
有妖气联合创始人董志凌说:“很多时候我们做那么多事就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闷声做事不代表我做的事情不伟大。我们的成功更让大家看到,要改变国产动漫的目标不是一个错误的目标,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底气和神气造就了“妖气”
2014年11月30日,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内侧公映。在会场一边,导演卢恒宇、李姝洁与来自万达的制片人陈宏伟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反应。当电影结束的那一刻,会场中爆发出的欢呼和喝彩声使得在场的三个人如释重负。
2015年1月1日,《十万个冷笑话》动漫电影正式上映,在电影上线的23天中,总共获得了1.2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这不仅使其成为了同档期电影中的票房黑马,也使得电影背后的出品公司——有妖气逐渐走上了前台,并成为行业聚焦的热点。
有妖气联合创始人董志凌曾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那么多事就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闷声做事不代表我做的事情不伟大。我们的成功更让大家看到,要改变国产动漫的目标不是一个错误的目标,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董志凌的这一席话将有妖气要改变国内动漫市场,并创建动漫品牌的目标崭露无遗,同时也在另一个层面表现出在目标的实践过程中,有妖气遭受到的质疑。
2006年,刚刚毕业的董志凌遇到了周靖淇,两个同样热爱动漫的年轻人在认识后不久就有了一个创建国产原创动漫平台的想法。在他们的设想中,中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具备了完善的产业链,只需选择一个切入点,然后发力深耕,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突破甚至成功。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就是如此捉摸不定,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在走上创业路之后,董志凌才发现对于完善产业链的设想,完全是一个泡影。
“造路和造桥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导致发展慢下来。”董志凌无奈的说道。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董志凌等人选择进军动漫产业的时机并不成熟。那个时期,国产漫画陷入了低谷,大量的漫画杂志纷纷倒闭,漫画作者们更是投稿无门。然而,正是这种现状将董志凌等人的情怀激发了出来。
“这时候我们就在想,为什么有一些好的漫画无人知晓?为什么有些漫画故事很有趣,但没有杂质愿意刊载?为什么互联网上原创小说已经开始发展壮大,而漫画却没有?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解决方案,构思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属于漫画的原创平台。”董志凌如是说。
正所谓“搭弓没有回头箭”。既然立志要打造中国原创的动漫平台,那么就要鼓起勇气,一路向前。最初的平台,其作用非常简单,就是吸引原创作者,以及愿意看漫画的读者。在此基础上,原创漫画作者可以在有妖气上零成本发布原创作品,赢取读者的点击和评论。不但每个页面都有类似弹幕网站一样的实时吐槽功能,读者可以在画面任意地方进行点评和吐槽,许多人气漫画还做了配音和配乐,有“准动画”即视感。有妖气提供给广大漫迷一个低门槛的平台。
“哪怕只有10个读者,你也能在这里发布你的作品,看到读者的实时点评,不会被杂志社的编辑砍掉。”董志凌如此说道。
另外,有妖气还专门制定了“原创梦想激励计划”。VIP用户可以享受到提前解锁更新漫画,以及为喜欢的作者赠送月票等服务;一开始,漫画作者并不能从月票中抽取分成,后来经过调整,月票成了作者一部分很可观的奖励。这就意味着,为了激励读者奖励月票,签约作者会提供更优秀的作品。
虽然这种模式对早期的有妖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仅仅依赖于站内广告、游戏联运平台和VIP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却限制了有妖气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董志凌说:“以前,我们停留在漫画的阶段,现在,我们开始往下游走,下游产出的收入、反馈更多。当整个产业链被打通了,内容创作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投资自然就会进来。”
此时的董志凌正在酝酿更新、更大的改变。2010年6月,寒舞绘制的《十万个冷笑话》漫画版在有妖气上独家连载,一年时间在故事搞笑类的漫画中冲到月票第一位,至今点击量已达到12.25亿次。《十万个冷笑话》的适时出现让他的计划得以快速实行。
董志凌说:“当时我们也很奇怪,这样的画工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最后通过团队讨论,我们得出结论,就是因为漫画太简单,太粗糙,动画化的价值能够得到提升,而且后来它在搞笑类的排名是最高的。这些都是成为优秀动画的基础。”
面对《十万个冷笑话》日益火爆的局面,董志凌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在他看来,将《十万个冷笑话》漫画打造成一部动漫电影将会在动漫市场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在这种想法的引领下,《十万个冷笑话》动漫电影在2013年开始筹拍,通过互联网众筹的模式,在电影正式上映之前,有妖气在宣传推广和渠道建设上做足了噱头。等到电影真正上线的时候,所有的前期准备就变现成了实实在在的票房收入。
不过,对于《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的看法,人们却意见各异。有人说,《十万个冷笑话》在商业上的投入产出比足以列入中国动画电影的史册。如果暂且不谈影片本身的品质,互联网动画片进军电影院对整个行业的借鉴意义,远大于其票房收入。
另一些人却说,《十万个冷笑话》就是个快餐文化,不能长久。然而,对于外界的褒或贬,董志凌却看的很淡。在他的世界中创建原创动漫平台才是最重要的事,除此之外,其他的不值一提。
衍生文化
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爆款游戏,亦或是动漫人物,最终都不会成为盈利的主体。这些主体衍生出的各类产品就足以让企业赚的盆满钵满。
随着《十万个冷笑话》的火爆上映,有妖气的用户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目前,有妖气的注册用户数为300万,月活跃独立访问人数为2000多万。与此同时,有妖气围绕《十万个冷笑话》动漫电影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囊括了漫画、网络动画、游戏、纸质漫画图书、舞台剧、音乐节等多产业链环节。
在《十万个冷笑话》动画第一季热播时,剧中人物“王二”在片尾彩蛋里戏谑式地推出个人专辑。这批售价18元、里面只有52秒音频的“专辑”放到网上后竟卖出去近千套。
另外,除了动画的推出,有妖气还与淘宝动漫联手,推送最具人气的动漫作品的衍生品。《十万个冷笑话》的福禄娃背包、福禄娃雨伞、哪吒胸肌鼠标垫、蛇精女王大人的立体硅胶护腕、太2真人钥匙链,还有《馒头日记》的冬日同款围巾等等,衍生品出炉的速度跟动漫作品同步更新。“周边延伸产生的的收入是我们最期待的方向。比如海外电影票房只是电影收入很小的一部分,但国内电影票房是电影收入很大的一部分。我觉得周边的盈利是一个趋势和方向。”董志凌说。除此之外,有妖气还在做《十万个冷笑话》手机游戏的研发工作。“我们找专业的品牌授权方合作,授权方有自己的厂家与销售渠道,再通过受众分析设计出更多品类的衍生品。我们会拿到一定的授权金,其中包含授权费与销售分成。”有妖气影视中心周边部经理秦宁如此说道。
为了衍生品的未来发展,有妖气已经投资了专门做授权的公司,目前与某服装品牌的跨界合作也正洽谈中,若能成功合作,便能将有妖气的衍生品商业化推上正轨。
不过,虽然有妖气基于《十万个冷笑话》的周边产品已经于十余个企业进行了合作,但是真正推出的产品却并不多,有很多授权方都只停留在了出样品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国内衍生品市场并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十万个冷笑话》品牌本身的局限性,很多授权方对其信心不足。
尽管有妖气创建中国动漫原创内容品牌产业链的愿景,受限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完善与市场不成熟的大环境,遭遇了不小阻力,但对于未来,他们依然表现得信心满满。
董志凌说:“我们的优势就是内容。相当于现在做产品的企业,产品好是本质。我们在本质上下功夫,挖掘到行业里更多好的作品。好的作品可以以一敌百。”
艺术与情怀
“我们是被迫来做这些事的,本来以为随便找一家做动画的企业就可以。但每一家的答复都是:老弟,你这想法太不靠谱了,哥教你,一集要做时间长,至少要做50集以上,这样才能在电视上播,不然5分钟一集,十几集能留下什么印象。”董志凌如此说道。
从董志凌的情境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想为了提升收视率而降低自身对动漫产品的要求。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更愿意把自己所推崇的事业当做一种艺术。有妖气在漫画产品和动漫电影中所采取的吐槽和配音形式提升了用户的整体感知。这两种形式将他对动漫产品艺术性的要求做出了极致的展现。
有妖气动漫产品的艺术性表现因素之一就是增加了吐槽的功能。用户可在漫画上添加文字吐槽并展示出来。在有妖气,看吐槽成了看漫画之外的第二大乐趣。例如,《十万个冷笑话》第一篇首页的吐槽就近5000条。
此外,董志凌觉得,对动画片来说,配音是灵魂,声音出来的一刹那,就决定了这个作品的情调和品质,哪怕你画面很糟。
董志凌说:“配音一直是我们动画片比较薄弱的环节。其实我们一直在尝试让整个配音提升,让作品品质焕然一新,包括《十万个冷笑话》预告片的配音,我们也提了很多变态的要求,最后制作方就找到了给好莱坞配音的演员。”有妖气团队做的第二部作品没有说一定是要搞笑的,而是一部很温馨很感人的《馒头日记》,这就是他们的态度,包括现在在做的《端脑》和《雏蜂》,和搞笑一点关系都没有。
“相同类型的东西可以重现,但当时的环境、细微的因素是不可以重现。中国很难有第二个《十万个冷笑话》,但它可以引导一些新的方向的产生。”董志凌说。
除了有一种艺术范之外,董志凌的内心还有一种情怀。不久之前,有妖气在天津建了一座漫画村——一个漫画和动漫创造者的世外桃源。漫画村提供给漫画和动漫作者食宿、社区服务和一个创作的交流环境,而他们要做的,只是踏踏实实创作。“在这样一个社区里,我们不能保证给每个人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是希望通过创造这样的一个环境能够给不少人创造一个不错的未来。”董志凌如是说。
虽然董志凌无法完全摆脱商业化的束缚,但是他通过对艺术与情怀的坚持,不仅满足了内心的需求,也对其他人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的这种坚持和尝试,无论成与不成都将对行业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久而久之,变化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本报记者 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