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创新能力 构建软件产业生态圈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软件产业,海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5 07:37
2015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在琼召开
智能制造驱动软件创新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既需要工业化水平的强大支撑,也需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推动。所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工业4.0的革命浪潮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下,新一轮的制造业变革不是在原有制造逻辑上的小修小补,而是结合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实现制造体系逻辑的全新颠覆。
以前,粗放型、规模化的发展路径将传统制造企业带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随着工业制造能力的日渐精进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制造业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的智能制造转型就显得势在必行。
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基础,也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尽管,目前中国企业在实现智能制造的道路上,还存在着技术、人才、工业基础等诸多的难题,但是,智能制造趋势不可阻挡,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环保的制造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向智能制造领域转型的过程中,海尔率先摒弃了原有的发展模式,并致力于打造开放平台,通过以模块化为基础的互联工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体验的“主体”。这种尝试,打破了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通过创建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体系,实现了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提升了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最终促使海尔完成了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智能制造领域的转型。
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成功实践,向日渐衰落的传统制造业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号,推动了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领域的转型步伐。随之而来红岭和尚品宅配模式将智能制造的实践日益推向深入。
目前,传统制造企业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变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其智能制造的发展是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为基础,以软件技术在制造系统中的深度应用为特征,其“智能化”的核心是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这为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赢得了机遇。而当前,我国工业软件在发展规模、专业化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性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规范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迎头赶上。
“互联网+”开启软件未来
互联网赋予了传统行业创新创业的多个入口。2013年起,O2O模式大放异彩,无论是以仙踪林、厨子印象为代表的地图式O2O,还是以香草香草云南原生态火锅为例的全渠道O2O,皆因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效引导了消费需求,产生客户集聚效应,创新了企业发展模式。前者的核心是地图应用,其模式是在地图上实现对于商家从查找、下单到订座、点评的全流程。后者则基于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借助微博、团购、大众点评网等online核心入口,多个渠道以组合拳方式影响用户消费决策,获得更多增量客源。
这一模式在餐饮业率先实践后,迅速延展至教育、医疗、家政等更多传统领域。在金融领域,互联网的颠覆性足以撼动传统金融机构,一个已成长为横跨支付、基金、保险、银行、征信、互联网理财、股权众筹、金融IT系统的庞大互联网金融“帝国”——蚂蚁金服,更足以让传统金融侧目。
毫无疑问,不论是线上拓展还是跨界融合,从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和服务的角度看,革命性的变化正在产生,从专车服务的“互联网+交通行业+出租行业”到小米手机的“互联网+手机制造”,依托互联网改造升级传统行业的软件力量正在不断孕育发酵。
当互联网作用于传统企业业务全流程,带来的模式变化、结构调整等更需要技术的革新力量。软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基于软件服务业与互联网等新兴业态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也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展原则和思路,实现企业自身的内部整合、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
其中,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走出了一条转型实践之路,通过确定“软件及IT服务+数据服务+金融/电信服务”平台战略,用友正加快从产品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转变,建立适应新形势下软件产业发展的生态圈。
“互联网+”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一个难得的发展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指出,在这一方面,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基础能力建设、软硬件发展方面,更有效地推动“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于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空间做好基础工作。
互联网时代,跨越已成为一种新形势,软件充分渗透至各个行业领域中去,渗透至组织的运营和管理的后台中,渗透至智能硬件中,渗透至服务产业中去,渗透至商业或生活服务中,渗透至工具型服务中去。这一趋势下,引领跨越构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新优势更是软件骨干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创新发展促产业协同
7月10日,为讨论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两化深度融合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应对应用和计算模式转型的新趋势、新问题,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促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圈,提升骨干企业创新能力,2015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在海南召开。本次座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信息化周报、海南生态软件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本次座谈会旨在为政府、行业、企业的互动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软件产业构建良好生态体系。
会议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主持,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方少民出席会议并致辞,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韩勇做专题发言,工信部信软司司长陈伟做相关工作报告。
海南省政府方少民副秘书长致欢迎辞,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海南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他表示,海南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重点培育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并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20条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他提出,海南发展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正当其时,海南发展信息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希望企业家朋友以敏锐的目光,发现海南发展软件服务业的独特的优势条件和环境,捷足先登尽快布局海南抢得发展先机。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韩勇厅长在会上作专题发言,介绍海南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及依托海南生态优势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布局,政府大集中等产业发展优势。他表示,海南省委省政府将互联网产业发展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定位,重点在“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海洋”、“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六大领域布局。围绕这一目标,海南省下一步将加快几方面工作推进: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二是打造产业基地,三是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工作,四是改变政府运作方式和机制,适应互联网产业发展新业态,五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金融配套环境,六是围绕人才引进和创业团队引进制定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公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下,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推进两化融合至关重要。他强调软件技术本身已发生革命性变化,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潮流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地位日益突出。对于骨干企业发展下一步重点工作,他提出八个问题方向,一是面对新机遇新任务思考如何有新的作为,二是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发布,国家“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下思考软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三是在工业互联网前提下实现产业协同,思考如何进行网络架构治理,四是在工业互联网语境下思考如何在信息标准制定、信息共享标准制定上有所突破,五是面对转型压力软件企业如何迈出转型步伐,六是工业系统安全问题如何进一步突破,七是思考软件产业生态如何打造、如何形成协同,八是面对软件人才短缺严峻的现状如何有效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入软件事业。
此外,中兴通讯、中国软件技术与服务公司、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代表做在会上发言,交流工作经验,提出意见建议。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学会、协会、商会,部属事业单位,部分软件园区及骨干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写在最后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在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的大环境下,这一增幅在各行业中排名相对靠前。201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达507万,企业数量为3.8万。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1到5月份全行业实现收入规模达1.6万亿,增长17.1%,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51.9%,增长18%,软件服务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行,也带动了整体产业转型升级,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等传统软件需求端发生巨大变化,软件的分发方式、功能定位也随之改变,给传统软件产品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各业务间加速融合渗透,新兴技术将不断重新定义和设计传统软件产品的功能,催生新的产品形态。
面对无处不在的跨界融合,软件骨干企业也应该有忧患意识,思考面对新技术新机遇如何有所作为,如何迈出探索转型的步伐,如何共同抱团求发展。
这需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企业家共同努力,加强同业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形成真知灼见,共同推动软件产业由大变强。
本报记者 洪蕾 杨光 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