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逼也是技术活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 关键字:魅族,小米,雷军,仙剑奇侠传6
  • 发布时间:2015-08-04 08:26

  撕逼的正确方式

  首先咱们要明白,什么叫先撩者为贱。要是有个企业没事就先挑逗你鼓捣着你发声说话干事,你先别学炮仗一点蹿高三丈,得去好好想想它干嘛要盯着你来挑逗了。

  比如,前段时间魅族习惯性碰瓷了小米。“卡慢丑小糙”这样的文案,恨不得小米立马跳起来和他互相拍砖,好给自己赚一点知名度。没想到小米干脆不理它——倒不是小米脾气好,事实上去年还有消息说雷军正在整理华为碰瓷小米的证据,可见遇到这种事,小米还是会生气的。但是生气归生气,有了第一次,小米就回过神来了——我销量比你高,粉丝比你多,我理你干嘛,给你蹭鼻子上脸的机会干嘛?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小米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你说我不行就不行吧,咱们君子动手不动口,只用销量说话。

  由此可见,撕逼营销,只有与对方实力相当,至少差得没那么多的时候,撕得好看才能双赢。不然体量大的那个赢了不光彩,输了没脸面,白给体量小的吃豆腐了。

  其次,有时候撕逼并不是那种“我没错你也没错,我们大家没事找事撕一把”的情况。更多时候,的确是有一方自己做错了事情,这时候如果你再学小米闷声不吭,那就是你心虚,拿不出大厂的态度来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做呢?

  其实这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能够企业老老实实道歉,当一回龟孙子,回头咱们还能继续好好说话。但可惜的是,很多消费者看到的却是企业如何撕逼扯皮。比如,刚咱们说过的《仙剑奇侠传6》,明明你做得那么烂,这么多正版玩家想要的只是一个道歉,结果畅游发布了声明,梗着脖子说“黑我的都是水军”。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满怀着“只要是情怀我就买单”的玩家,肯定也不愿意干了。

  另外,还有在玩撕逼营销的时候,切记绝不能秀下限。你可以露底,这叫风情;不能露毛,否则就叫耍流氓。倘若你游戏做不过别人,就转头把别人的游戏从UI到人设全抄了,还腆着脸说自己是“业内首创”,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有些企业撕逼,架势摆大了,生怕原主不知道,就等着原主来拍砖,大家好热热闹闹打一场。但是这种原则性的事情,是原主能把你告得掉裤衩的!虽然互联网维权是件辛苦事,但是不代表别人真维权不了,人家的法务部又不是干养着人的,你看《卧龙传说》与《炉石传说》这么碰了一把,《卧龙传说》下场如何?

  所以奉劝想要撕逼的企业,别见人就撕,先看看撕了谁能得利,谁会吃瘪,衡量利弊之后再凑过去,岂不是更安全更有快感?

  且看巨头如何撕逼

  正所谓一个碗碰不响,两个碗响叮当,想要打好营销牌,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要自己的竞争对手跟着一起唱,那才发得出最大声量。然而现在的营销市场是一个极端考验演技的市场。你们要是演得太过火了,难免消费者觉得你们互相是对方的托,要是演得不温不火,捧着钱求媒体给你版面,媒体都不想鸟你。所以不少厂商可谓是以“宁可用力过猛,不可为自己不发声”的心态在用生命来营销。

  比如,前段时间的OPPO和VIVO俩销售人员套着公仔打架的事儿,外行人看了个热闹,内行人一看,你VIVO和OPPO不都是步步高家的吗?这隔着公仔服打架,是真的有冤有仇呢?还是只是给大家看个热闹,让别人的关注度别老在苹果、三星和小米之类的地方晃悠呢?你看步步高这招,又不伤了自己人,又不会溅射到其他的竞争对手,还能跑到各种宅向网站以及微博上面红一把,不管人家是不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这也已经值了。

  步步高这一招同室操戈,打得极有分寸。但是不是谁都能那么把握住这个分寸的。昔日陌陌IPO前夜,CEO唐岩的前老板丁磊这时候内心泛酸当然能理解,但是跳出来说“这小子原来有前科”,那就有点贻笑大方了。再看看人家腾讯就高明得多,牵出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春宁在腾讯任职期间涉嫌贪污受贿行为,让警察把人给拖走了。哗哗哗地扇了阿里巴巴一嘴巴子,显得自己一脸正气(其实以“腾讯举报”为关键词,你能找到许多有趣的事实),又不会落人口实,把自己也弄得跟受害者一样。

  所以同样是前老板曝了离职员工的黑料,腾讯却让阿里巴巴不仅没法和他直接对撕,还只能捏着鼻子遗憾地说:“这事是他们自己的事,和我们没关系”,赶紧把关系撇清了算数。你看,腾讯把人拖走了,给自己在业内立威了,还绊了竞争对手一个大跟头,竞争对手甚至在明面上都不好说它什么了。如果说步步高的人偶打架只是小打小闹,假撕逼真营销,那么腾讯就是以小博大,轻轻松松就把事情给办妥当了。

  咱们再继续回到智能手机领域。无论是小米、锤子,还是三星,这些年可没少和苹果掐过,可惜的是别说是内行人不鸟他们,外行人的态度也是“哈哈,你看那边有个傻逼”。其实,若要真说其企业从上到下都一致认为自己的产品完全不亚于iPhone,那肯定是假的,但他们依旧对于吃iPhone豆腐乐此不疲,原因就在于——这年头,就算是丢脸,就算是不要脸,也能变成白花花的现金啊!这么一想,卖情怀什么的也没那么雷人了。

  国外同行怎么玩?

  咱们之前和大家聊了几句国内厂商的撕逼手法,那么国外巨头们是怎么撕的呢?

  咱们先来看看IE和Firefox这对老冤家,这可是业内出了名的笑闻。在Firefox 2刚发布时,IE就送出了一个蛋糕表示庆祝。Firefox后续的每次版本更新,IE都会适时送出蛋糕来。结果对于这种行为,Firefox应对就是使劲地升级浏览器版本。结果IE的蛋糕越送越小,终于在2011年年底的时候,干脆取消了这规矩。这互掐文雅又赏心悦目,虽然在暗地里这两家没少挤兑对方,但是在明面上,他们算是撕出了风度了。

  再看苹果和微软这一对。从PC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两家就已经有意无意和对方过不去了。先是苹果把Apple II给推到了市场上,就在它以为能够一统天下的时候,微软把自己的程序语言和操作系统丢给了IBM,结果IBM和微软互相鼓劲,把苹果的电脑销量给碾压了。而后来,又出现了I’m a Mac和I’m a PC这样的冤家广告。

  当然,国外巨头们的撕逼也并非都是体体面面真材实料的,比如苹果和三星。一家是全球最大手机厂商,另外一家是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在蜜月期的时候,三星长期是苹果的供应商,甚至iPhone一代发布的时候,处理器、内存、屏幕和电池用的都是三星产品。结果三星琢磨着,咱们不能给苹果做嫁衣啊,咱们自己做!于是就推出了个Galaxy手机,更重要的是销量好,长得还和iPhone差不多。苹果不痛快了,直接一纸诉状对三星说法庭见了。

  为了“回报”苹果的“深情厚谊”,三星也随后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起诉苹果,宣称它侵犯了自己10项手机专利,战火一直延续到了欧洲。但是在手机领域,苹果虽然一度干掉了诺基亚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最大厂商,仅仅一个季度之后,三星就迎面赶上。可是你别看他们撕得厉害,苹果还在问三星要芯片装到自己的iPhone和iPad里,三星还在为了钱给苹果做芯片。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景象——撕得都要擦枪走火真人互搏了,两边突然会偃旗息鼓,先冷静一会。真是让人大呼看不懂。

  到了这份上,撕逼其实已经不是为了营销了,而是为了在法律上按死对方。

  结束语

  从国内一路撕到国际,营销是个全球话题,而撕逼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和谁撕、怎么撕这两个问题国内和国际却相差甚大。缘何会发生这样的区别?也许这不仅仅是因为国情的关系,更是因为对于那些手中有干货的企业来说,用干货砸人始终比在舞台上COS成乔布斯玩托马斯旋转,结果转出了一堆废铁来,看着更有出息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