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电视剧改编手游刨大坑

  势不可挡的影游同步

  这个暑假里最火的电视剧莫过于《花千骨》了,趁着电视剧的上映,它的同名手游也随之同步上线,并在很短时间内就拿下了iOS免费榜第一以及话题搜索第一的位置。从书迷到剧迷都转化成了游戏迷,让游戏研发商和发行商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影娱游”三线互动,如今已经成为了许多游戏研发商屡试不爽的招数。尽管前一段时间,手游《花千骨》被爆出抄袭了手游《太极熊猫》的新闻,抄得甚至连《太极熊猫》的相关数据以及部分活动名称都懒得改,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粉丝群中备受热捧。尽管《花千骨》一边是律师函不断,一边也受到了自身玩家对于抄袭做法的抨击,但抄袭事件对于它本身的影响并不大,《花千骨》手游依旧盘踞在了iOS免费游戏排行榜的首位,以及畅销榜的第三位。就连一向重视版权的苹果,对此似乎也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

  剩下的只有热闹

  渠道商的默许,再加上狂热的粉丝经济,越来越多的游戏研发商开始疯狂的购买IP,但在手游IP的产出远低于消耗的今天,想要拿到一款高质量的IP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一些“快餐IP”也开始受到了研发商的重视。不少暑期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小说和影视剧都会有自己的官方手游,而这些官方手游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蹿红,但是随着作品本身的完结,手游的人气也随之迅速降低,进而被市场给遗忘。所谓的常青树级别的影娱手游,市场上可以说一个都没有。不少游戏更是身陷刷榜大坑之中,自我陶醉于“月流水”、“留存率”和“付费率”这样的数据之中,一旦营销周期结束,不要说游戏,就连游戏制作组都作鸟兽散。

  缘何这一类型的手游题材不同,但是开头结尾都这么类似?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手游本身就是粗制滥造之作,虽然能够在一时之间依靠粉丝来赢得市场,但是体验时间一长,游戏中种种问题就会暴露无遗。这种事倒也不能完全怪研发商,游戏制作本身就需要时间,比如一个人气电视剧在刚拍摄时传出风声,然后才会有人开始去谈授权费,谈完了才能开始游戏制作,还要赶在电视剧首映时同步推出——能够把游戏本身做出来就已实属不易,更不要指望它能够有什么创新了。而像《花千骨》这样为了赶档期,就拿着《太极熊猫》换了个美术,改了个UI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并不代表可以被原谅。

  更何况,此类游戏在推出前后,往往手游研发商也会背负一大笔的宣传营销费用,又要宣传作品本身,还要给IP大唱赞歌,指不定还要签下其中一两个明星来做代言,结果能用到游戏研发上的资金就少得可怜了。当然手游研发商自己都心里有谱,知道这只是一次性消费市场,一旦IP下档手游就差不多也人走茶凉了,就更不愿意投入资金在游戏研发上了。

  结果当然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研发商和渠道商只想着在IP上档期间狠捞一笔,之后的事情根本不愿多想,而手游质量上不去,就跟着一起短寿。《花千骨》现在看着一时风光,但谁知道会不会是下一个《爸爸去哪儿》呢?

  越刨越大的坑

  随着影视综艺节目改编手游作品的不断增多,玩家对于市场的耐性也在迅速降低。这意味着,靠着一个人气IP,改出一个手游,捞一把就跑的事情变得越来越难做了。如今不少影娱IP手游,因为被贴上了粗制滥造的标签,结果不要说普通游戏玩家不买账了,就连IP的死忠粉丝都对于这类作品咬牙切齿。粉丝们当初为了支持自己钟爱作品的改编手游,毫不吝啬的为手游买单,结果却发现那只不过是个圈钱的大坑。粉丝们被手游圈了钱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粉丝们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所热爱的作品被游戏公司如此廉价地消费掉。为此各种IP的粉丝开始对改编手游出现抵触情绪,更有甚者公开表示反对某些IP改编手游。

  实际上这种情绪也并非是无源之水,一款糟糕的游戏作品,坑的不仅仅是自己,而且还有整个行业,以及其背后的IP。如今的尴尬情况就是,越来越少的大型手游研发商会选择开发影娱手游,而小公司则是坑完了就跑,结果就是玩家对于这一类型游戏的信任度也就不断降低。

  那么大公司难道就是这一题材手游的救赎么?也并非如此。比如最近热映的某国产电影的官方手游,就是由国内顶级研发商制作,然并卵,无论是玩法还是营销模式上都可谓是惨不忍睹,甚至需要借助炒作同性恋话题进行营销。这样的作品红是红了,但是一旦电影下档,它的下场可想而知。

  小编观点

  影视综艺节目IP改编的手游,对于优秀IP越来越枯竭的手游界而言,本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出路,但是一手好牌丢到不会打的人手里,也只能变成一堆垃圾。在整个行业不约而同地把一个类型的IP往死里做臭之后,恐怕很快他们就将自食其果。因为玩家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新的游戏玩,但是他们却要忧心,在消费糟蹋IP的速度大于IP本身产出速度,并且市场对于IP的忍耐力不断下降的时候,下一次他们该拿什么去取悦玩家?

  文|凹凸嫚 图|Zero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