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洗牌,价格战并不是决胜之道

  从配置到价格的怪圈

  近年来智能手机配置不断升级,消费者对智能手机性能的一味追求让“跑分党”一词应运而生,而智能手机厂商也有意识地引导消费者关注产品配置与性能,这让不少曾经的“山寨品牌”抓住机会洗白上位,凭借高配置、低价格成功地跻身主流手机品牌行列。虽然芯片厂商同样关注低价智能手机市场,并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芯片产品,但芯片技术的发展总是需要时间的,坐等芯片更新换代的同时,价格战成为品牌手机抢占市场份额的首选。

  在智能机普及的过程中,手机领域出现的庞大市场潜力让大量厂商为之疯狂。除传统手机厂商外,PC、家电乃至互联网厂商蜂拥而至。很多在手机领域并没有沉淀,本身更是缺乏研发甚至售后实力的品牌,拼配置成为其想要崛起的首选。但对于一些小品牌而言,其产品的配置往往都是芯片厂商和制造商推出的固定方案,并没有太多差异化。于是乎,新兴手机厂商迷恋上用价格战直接撕开市场空间。凶猛而持续的价格战让手机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虽然会让资金规模略弱的中小品牌退出市场,但360与格力这类手握重金的企业却并不会被价格战吓退,雄厚的资本反而让其更擅长并能够持续进行价格战。当越来越多“有钱人”看上并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时,从配置到价格的竞争怪圈就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打破了。

  营销渠道的反思

  芯片厂商、方案商以及制造商都有着大量成熟的产品提供给资本方选择,预售模式的兴起更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很多新兴品牌手机厂商都采用线上营销方式,更连实体店铺铺货甚至城市售后点都取消了,从销售到售后均在线上解决。

  公用方案加上公共模具,品牌厂商为追求最低,要么用规模去压元器件厂商以降低成本,要么就通过放宽良品率,以追求最低成本,从而在终端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

  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手机品牌厂商在不确定销售规模及盈利状况时,连最基本的实体售后点都削减,纯线上的模式对于年轻人而言或许是可以尝试的线路,但399元、499元这样的市场更多恐怕会吸引到中老年和青少年群体,其或许能接受线上购买,但售后服务甚至体验,这类消费群体更多还是倾向线下。于是乎,乐视已经开始着手铺设线下营销体验店,而小米更是为商家开设了线下专卖店铺,都显示出消费市场对于线下渠道的渴望。

  线下渠道的铺设,除本身用于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外,还能转化为宣传点。随着配置与价格竞争的白热化,几元甚至几十元的价格差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了,随着消费者的成熟,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完善的服务体系。从线上回归线下,既是竞争的延续,也是消费市场理性化的标志。

  文|张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