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朋友”战微信,支付宝胜算几何?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 关键字:支付宝钱包,微信,阿里巴巴
  • 发布时间:2015-08-04 08:42

  《支付宝钱包》的蓝色巨变

  7月8日,支付宝在北京正式发布了《支付宝钱包》9.0版本,新版本首先在苹果App Store上架,随后又登陆Android平台。新版本所采用的全新蓝色LOGO,这似乎表明这将是《支付宝钱包》一次非常重大的版本更新。

  相对于LOGO的明显变化,新版《支付宝钱包》在功能上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最重要的是,引入了“朋友”这一功能模块,由此衍生出了大量和社交相关的功能点。也就是说,《支付宝钱包》现在也可以直接用来聊天了。不过,毫无疑问这些功能都与支付和钱有关。

  除了抢红包外,《支付宝钱包》还带来了很多更有意思的功能。比如,借条功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一直提醒借钱者还款,而到期不还款,将直接从支付宝账户当中扣款。此外,还有收款功能。朋友组织一起凑钱去参加活动之前,可以先在支付宝群中收取份子钱,避免事后发起AA收款无人响应的麻烦。蚂蚁金服集团支付事业群总裁樊治铭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些功能将为《支付宝钱包》APP独有。

  可以看出,《支付宝钱包》对于社交功能的大幅增强可谓是前所未有,以至于有自媒体认为支付宝这是自己做了一个《微信》。事实上,蓝色《支付宝钱包》发布之后,很快就有人抨击其“朋友”模块像素级抄袭了绿色LOGO的老对手《微信》。“将两者的界面截图放在一块儿进行对比,‘安能辨我是雄雌’”——有网友如是说。还有人戏称,在对垒《微信》的路上,支付宝选择了先变成《微信》。

  阿里的社交恐惧症,找到了病根

  就如同腾讯和百度对于电商的垂涎一样,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的社交和移动IM之心也是路人皆知。

  当这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刚刚掀起之时,阿里曾想通过扩宽《阿里旺旺》的用户群,使之并不再局限于卖家和卖家之间。然而,这样的尝试却始终没能弄出什么响动。眼看《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大步崛起,阿里却没有太多的应对之策。情急之下,阿里只能选择在淘宝平台封杀《微信》。

  随后,阿里再次发力社交,不仅仅是投资了新浪微博和陌陌,还强推自己的移动IM《来往》。马云多次主动为《来往》站台,甚至将扎堆(即《来往》内置的动态分享功能)当成自己的发声平台。在内部邮件中,马云还明确表示要和《微信》一决雌雄,并鼓励阿里人“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

  《来往》选择了和《微信》刚正面,推出了多项新功能。然而一个月过后,《来往》用户增长不力,用户数只有100万上下。为了提升用户数据,阿里内部还下达了员工拉人到《来往》的政治任务。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我们上一次看到《来往》公布的用户数,也仅有千万。事到如今,《来往》已经泯然众人。

  屡败屡战的阿里此次并没有选择再造一款移动IM,而是在《支付宝钱包》APP中引入朋友功能。从用短处和腾讯拼长处,到如今用自己的优势兵力和《微信》拼功能。显然,阿里改变了战术。这一次阿里的社交植入,是基于《支付宝钱包》本身的使用场景,并无割裂感。

  微信向左,支付宝向右

  阿里的改变,或许是因为终于想明白,自己要做社交,其本质要的并不是一款移动IM,而是要保持自己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优势。阿里担心的,其实并非《微信》成为移动IM的老大,而是担心其利用和拓展移动IM的使用场景,变着法儿地蚕食自己在支付领域的市场。

  有意思的是,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支付场景本来就是一种社交行为,支付本身天然就具备一种社交属性。阿里显然也弄明白了社交和支付之间的关系,才在《支付宝钱包》9.0当中引入如此多的社交元素。看,借条、收款、亲情账户和分享优惠券,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有关社交,而当它们出现在《支付宝钱包》当中,自然就毫无违和感了。发布会上,樊治铭连续两次强调,“朋友”功能无关社交,支付宝也并非以社交为主的工具,它只是试图补缺支付的社交场景。

  阿里才大梦方觉,而腾讯显然早已看穿一切,早在《微信》5.0当中就引入了大量的支付功能。当我们吐槽《支付宝钱包》9.0像素级抄袭《微信》时,也明白《微信》的钱包页面几乎就是《支付宝钱包》的首页。在此,我们并非要为抄袭者辩护,诚然产品的功能可以趋同,但是模样越长越像就的确说不过去了——论抄袭,两者应该各打20大板。

  同样是做移动支付,支付宝和《微信》却根据各自特长,选择了不同切入点。我们很难讲谁更好,但相对于支付宝的后知后觉,《微信》确实赢得了先机。不过,双方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也并不容易,最残酷的竞争还在线下。

  文|周红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