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营销搭上公益就是个烫手山芋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 关键字:小行星,慈善公益,龙枪觉醒
  • 发布时间:2015-08-04 09:27

  大张旗鼓寓意何为?

  最早的有记录的游戏慈善公益始于1981年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波茨敦市的“金矿”街机厅,5位年轻玩家为了给不幸去世的朋友募集墓碑费用,连续玩了5天《小行星》游戏。时至今日,国外的游戏公益行为也屡见不鲜,多年以来,国外的很多游戏企业、专业人士和游戏玩家都在通过各种途径为游戏“正名”,投身慈善公益事业便是其中一种最“阳光”的方式。反观国内游戏圈的游戏公益却要比国外来得低调得多,少有声势浩大的游戏公益新闻出现,国内游戏人对于此还是抱着敬畏低调的态度,尽着游戏人自己的一份公益心。

  然而近日在《龙枪觉醒》的新游发布会上,游久和巨人却高调地宣布将这款手游将会投身公益。两家游戏公司有这份做公益的魄力还是十分值得赞许的,然而选择在新游发布会的现场宣布这样的公益项目,就让人有些其他想法了。在这样一个新游发布会上谈公益,那么后面的新游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接下来的媒体报道也多会以手游公益的观点报道。不得不说这样的一场新游发布会上更像是一场拿公益作为噱头的炒作大会。

  做公益本来就是个技术活

  相比游戏圈内对于公益的低调,《龙枪觉醒》的高调引来众多圈内圈外人的关注,当然人们更关注的是游戏公益本身,而对于新发布的游戏却少有人提及。如果以新游发布会的角度来看到这场发布会,那无疑是失败的,但如果看待成一场营销宣传发布会,却是成功的。对于《龙枪觉醒》而言,接下来除了要面临公司的业绩审查之外,还会受到公众媒体对于其公益承诺的监督,稍有一些关于游戏运营的负面新闻,或许就会被各大媒体放大并被扯到其相关的公益项目上,对于《龙枪觉醒》而言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从《龙枪觉醒》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想到为何国内游戏人对于公益事业这么低调,毕竟就目前而言,公益一词太过敏感,它属于一个社会话题。在游戏与公益结合的同时除了会带来全社会的关注外,还会受到全社会的监督,为此游戏公司可能需要抽出人员来专门负责相关的公益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许还会受到社会相关舆论的压力,要求游戏公司公开相关公益项目的收入、支出以及项目规划等信息,然而公开数据对于目前国内的游戏公司而言负担可不小。如今除了少数上市的游戏公司会定期公布财报之外,其他游戏公司的内部数据是绝对不会向外流出的,更别提主动公开了。这里需要背负的社会监督和责任,对于目前的游戏公司来说太重。

  如果说运气不好,在运营的游戏公益项目中出现了事故,又或者说只是打着公益的幌子炒作,那么事态就变得严重了。为此整个游戏项目,乃至整个游戏公司的社会公信力都会降至冰点,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拿公益来说事,实在是弊大于利,难怪国内游戏人少有以公司或游戏的名义行事公益项目。

  做公益是一份态度

  在端游时代,也不乏国内游戏公司以游戏的名义发起公益活动,而到了手游时代,类似的活动的确不如当时普遍,这或许与手游的生命周期短也有一定关系。因为手游生命周期短,一款手游可能不到半年就“死”掉了,然而这款手游若是有进行相关的公益项目的话,这个公益项目并不能因为游戏运营的情况说停就停。所以手游公司可能会在一款手游已经“死”掉的情况下,还要继续亏钱做公益,这是很多向“钱”看的公司不愿意做的。

  但话说回来,社会公益其实非常需要游戏人的一份力量,游戏本是传播快乐的事业,与公益事业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希望游戏圈的公益项目不是刮阵风,大家热闹热闹就完事了,而是持之以恒拿出该有的态度,做出成绩后再拿公益一词来说事。其实公益事业本不需要大张旗鼓的搞发布会和开慈善晚宴,就如同锻炼身体一样讲究的是持之以恒,不是吸引了眼球之后就不再作为。当公益沦为一场秀,与其说是做公益,不如说是打着公益的旗号炒作。

  结束语

  现在国内大多数的游戏公司太过浮躁,眼中只看得到留存、流水和新增玩家数等数据,玩家也渐渐将游戏公司视为了唯利是图的一群人。通过做公益的方式确实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让玩家更有认同感,但玩砸了可就是适得其反。如果现在的游戏公司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公益的话,还是拿出态度把游戏先做好吧!

  文|山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