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用户Wi-Fi,《手机QQ》错在哪?

  QQ用户的一个艰难决定

  6月底,腾讯正式向Android用户推送了《手机QQ》5.7版本。不过,新版《手机QQ》的到来非但未能赢得用户的欢迎,反而在Google Play等平台上遭到了大量用户的吐槽。

  原来,新版《手机QQ》悄然新增了一个Wi-Fi分享功能。只要用户开启了这一功能,自己的Wi-Fi信息便会被上传至腾讯服务器,并免费分享给同样开启这一功能的其他《手机QQ》用户。而用户之所以对此反感,主要是因为“分享得好礼”具有一定的诱导性,以及要关闭该功能操作比较复杂。

  据我们了解,在安装了新版《手机QQ》之后,Wi-Fi共享功能并不会自动开启,但用户一旦进入相关界面之后无法退出,只能点击“立即体验”或强行结束《手机QQ》进程。不过,将用户反感情绪推向高潮的,还是随后到来的致歉信。信中说:《手机QQ》不会自动分享用户的私人Wi-Fi密码,分享都是用户的主动行为。“对于误分享和被他人分享,我们为热点主人提供‘取消分享’的功能:修改自家Wi-Fi密码、发邮件申诉。”随后,腾讯暂停了该功能。

  腾讯完全撇清了自己的责任。而参与分享Wi-Fi的用户们,则要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要么改密码,要么发邮件申诉。申诉需要提供SSID、MAC地址和账户密码,十分复杂。不过截止发稿时,腾讯宣布已经清空了所有参与活动用户提交的Wi-Fi信息,并赠送120分钟运营商免费Wi-Fi时长。

  共享Wi-Fi背后的逻辑

  《手机QQ》方面在微博中表示,此次所推出的Wi-Fi共享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享用更多的公共Wi-Fi资源”。不过,事实应该不止这套公关辞令这么简单。一年前,《手机QQ》便上线了QQ Wi-Fi,今年初腾讯还开始筹建Wi-Fi开放平台,将焦点集中到线下商家。两周前,《腾讯手机管家》便宣布在最新版本中升级“免费Wi-Fi”功能,并正式向商家开放,只要提供相关资料即可加入平台。

  迅猛发展几年之后,移动互联网中的内容开始变重,视频和重度游戏有望成为下一个爆发点,而由此Wi-Fi热点自然也巩固了自己的刚需地位,成为了一个天然的优良营销渠道。因此,也引得无数的创业者垂青。

  早在两年前,小米MIUI就新增了Wi-Fi密码自助分享的功能,也被认为侵犯用户隐私。随后,小米对功能进行了调整,并与Wi-Fi热点厂商进行合作,才化解了风波。风波闹得更大的,则是年初的话题产品《Wi-Fi万能钥匙》,这款号称有过亿装机量的APP也陷入了泄露用户隐私的巨大争议中。

  此次《手机QQ》显然也和小米一样,希望通过Wi-Fi分享功能对接线下商家,为自己撕开一道O2O的口子。在微博中,《手机QQ》方面也坦陈初衷是为了鼓励用户分享商场、咖啡厅和餐馆等地点的公共Wi-Fi资源。显然,其结果也和MIUI一样,玩得有些大了。

  QQ的好心,为啥办了坏事儿

  当然了,O2O是很多APP都在探索的商业化可能,《手机QQ》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在公共场合能够更方便的连上Wi-Fi,对用户来说也的确会更加方便,也算得上是一片好心。不过,《手机QQ》和MIUI等为何都把它玩儿砸了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则是操之过急。《手机QQ》的产品经理们太希望提升这一功能的使用率,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回过头来看,用户在这过程中最反感的无外乎是两方面:诱导性激活、懈怠式解决方案。用户在不知情或者不知利害的前提下,不明就里地开通了Wi-Fi共享功能,关闭该功能时却发现腾讯又故意设置了高门槛。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QQ上一次遭到用户大范围吐槽的经历——粗暴去掉QQ在线状态。功能上有据可依,可就是操之过急,步子迈得太大。而另一个例子则是Windows Phone当中的Wi-Fi感知,它所分享的Wi-Fi信息仅在联系人当中传播,而且还制定了严格的管控措施保证共享者的信息安全。因此,它不但未遭致用户反感,反而为产品带来了口碑。

  另一个问题,则是选错了方向。要做O2O,是联合商家从用户身上赚钱。用免费Wi-Fi涉足O2O,显然也应该先从商家入手,让他们适当割肉满足用户,然后才有机会刺激用户产生更多的消费。共享Wi-Fi虽然可以培养用户在户外寻找免费Wi-Fi的习惯,但这是让其他用户出血,很多用户从内心抵制也不足为奇。

  在这方面,《微信》显然更老道。通过“摇周边”这样软硬结合的方式,将突破口放在商家一端,而用户可以摇到优惠券、享受到免费Wi-Fi服务。或许也正是因为此,我们并没有听到大家对于《微信》相关功能的非议吧!

  文|巴扎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