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艺术+科技的化学反应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创新,艺术,科技
  • 发布时间:2015-08-10 15:28

  “科学和艺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不可分割。虽看似两条平行线,但终有一天会走到一起。”

  7月30日,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董海平引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一句话来阐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为尝试艺术与科技结合助力创新,董海平于两年前发起成立了中国艺术科技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关于发起成立联盟的初衷,他解释说,“希望建立当代原创艺术与科技产品设计之间融合互动的新平台,通过联盟让艺术家与科技产品设计师对接,从而使得艺术与产品设计的互助交流常态化。”

  高冷的艺术,冰冷的科技,二者能否完美结合?如果艺术与科技结合存在哪些可能性?从纯粹的艺术作品转化为科技产品中间要经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将在摸索中得到答案。

  “苹果”的启示

  智能手机的出现曾引得资本疯狂追逐,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外观、性能、配置、价格、情怀……所有能用来竞争的手段,几乎都出现了。

  在竞争中,苹果手机做到了出奇制胜,取得绝佳的市场表现。“苹果手机的出现,让整个行业意识到,冰冷的科技产品也可以做成艺术品。”北京艺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国说。

  一向强于工业设计的索尼、诺基亚等品牌,在独创性、艺术性方面却输于苹果。“就科技含量方面而言,智能手机之间悬殊并不太大。”谈及其他手机为何难敌苹果时,李荣国分析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产品的艺术内涵不够,并因此导致创新不足。

  “艺术家与设计师有着截然不同的作品风格。”董海平考虑,如果将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引入国内科技产品的设计,这势必能改变过去设计雷同的局面。

  于是,董海平萌生一个想法:搭建一个艺术与科技二者结合的平台。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互联网企业及艺术家的认同。此外,当时北京市政府也提出艺术、科技双轮驱动,鼓励跨界,更是鼓舞了联盟发起者。

  最终,联盟由奇虎360、淘宝、盛大等科技企业以及30余家画廊等艺术机构、宋庄艺术促进会、艺术家和科技产品设计师组成。联盟成立时,董海平提出联盟的使命:依托宋庄丰富的当代艺术资源,聚合IT软硬件企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等,打通艺术与科技的桥梁。

  无限的可能性

  除了曾在宋庄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外,李荣国还做过网上音乐版权运营。这样的从业经历使得他对两个行业都很熟悉,他对艺术与科技“联盟”的想法非常认可。

  当董海平成立联盟时,李荣国隐隐约约感觉有些事情可以参与其中。

  现在“互联网+”很热,这启发了李荣国。创业后的他,专注于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具体而言,包括艺术品产权的管理和开发。他向记者透露,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艺术家有数百名,其中已经签约的艺术家有100多位。

  不过,在李荣国看来,艺术与科技结合容易,但实现真正融合却很难。“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拼凑,让艺术家真正介入到产品设计中并非易事。”他说,因为科技产品一般涉及产业链比较多,与艺术结合的成本也高。

  在科技与艺术融合方面,美国一些企业做得比较好。对此,李荣国分析,这些设计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比较高,他们从小就接受艺术教育,在这方面目前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例如,谷歌在做全球美术馆工程以及音乐的推广活动,实际上就是将艺术数据化整合与开发。

  按照董海平的设想,企业在产品设计、UI设计等方面有需求时可以通过平台与艺术家直接沟通,用艺术家独特的感性、敏锐为联盟企业的产品增加更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视觉冲击。这些高科技企业还可以将符合条件的艺术家聘为创意顾问,甚至直接邀请他们加盟创意团队。

  虽然国内在艺术大众化的探索尚不太多,但董海平认为,艺术是座富矿,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只是目前尚未规模化、产业化。在对艺术品认识方面,他认为应该改变传统观念。

  被改变的行业

  历经20年发展,宋庄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聚集区,在宋庄艺术区创作生活的艺术家已有8000多人,画廊、画家工作室已达百余家,大型展馆、美术馆30余家。

  董海平曾在宋庄艺术区结识了很多艺术家。与艺术家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思路开阔的艺术家很独立,但是在艺术商品化过程与市场比较脱节,艺术家多以散兵游勇的个体存在。“仅是作为艺术的生产基地,宋庄缺少对外传播与沟通的渠道。”他说。

  入驻宋庄艺术区的雕塑家庞少贤谈道,艺术创作者多数都是苦行僧,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用于创作,而不擅长推销自己。“只关注着作品如何创新,但从未考虑过如何经营。”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他坦言。

  多数艺术家均是如此。在宋庄艺术区,一位不愿具名的艺术家向记者表示,最近几年创作的产品一件未销售,苦于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艺术家专注于创作,多数人都不善经营,基本都是懂艺术但不懂商业。”

  “艺术若要走出小圈子,肯定要与科技结合起来,双轮驱动才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董海平谈道,多数艺术家们性格迥异,与企业家谈判对接存在一定困难。

  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艺术品的价值还应有附加的版权。“艺术品具有衍生的价值,艺术家应该享有版权收益权。”董海平谈道,如果进行二次开发的话,不仅最初产品会增值,而且相互催热。

  无论是国家管理部门,还是普通人,版权保护意识都在逐步提高,李荣国认为,这或将打破艺术家原来“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行业传统。“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平时很难接触、消费个性化的艺术产品,通过互联网硬件设备、科技产品等渠道,可以让艺术更多服务于普通群众。未来艺术品的市场还可以是大众消费,而不仅仅是收藏。”他谈道。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