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部门应加快诉访分离改革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改革,信访部门
  • 发布时间:2015-08-11 07:41

  诉访分离是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案件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其核心是把涉法涉诉案件纳入法治轨道,最终实现涉法涉诉案件的依法终结。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信访局积极探索诉访分离的实践证明,加快诉访分离,不仅可以提高信访工作透明度,而且是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的有效措施。

  破除循环怪圈

  在实际工作中,诉访不分表现为当事人应当通过上诉、申请再审、申请复议、申诉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事项,却通过信访程序来解决,导致法律纠纷最终没有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解决,而是循着上访这条道路反复处理,形成了 “诉中有访、访中有诉、诉访不分”的混乱局面。

  诉访不分会导致诸多问题。一是涉法涉诉信访空置化。在信访案件中,一些应当由司法渠道解决的涉法涉诉问题,往往通过信访这种程序之外的行政化渠道处理,而本来应当通过信访途径反映的普通信访问题又进入司法渠道,从而形成“由诉到访,又由访到诉,再由诉到访” 的循环怪圈,诉访循环导致涉法涉诉信访处置处于空转化的状态。而司法基本的职能是裁判纠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生效裁判如果不具有终局性,那么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将难以实现依法终结,各方利益也将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利于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二是信访部门业务工作受到影响。诉访不分直接导致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在不同部门间反复交办、审查,无法进入法治轨道,最终得不到实质性解决,并且,在案件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上访人就可能转而越级访、进京访、非正常访,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是损害法律权威。因司法成本相对较高,诉讼程序相对复杂,而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法律纠纷需要耗费当事人的时间、精力、金钱,同时还可能存在司法腐败和执行难等隐患。上访则具有诉求内容广泛和解决方式灵活等特点,部分当事人基于利益考量,往往选择信访途径寻求救济,这就产生了用信访终结替代司法终结的问题。当部分上访人的涉法涉诉上访诉求得到解决后,往往会形成示范效应,导致更多法律纠纷涌入信访部门,严重损害法律权威,阻碍法治进程。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与普通信访案件分离,能够使司法机关和信访部门履行好各自职责,有利于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对于司法部门而言,诉访分离能使诉讼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提高审判独立性和诉讼有效性,有利于维护司法权威;对于信访部门而言,可集中精力和时间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当事人而言,能使其认识到自己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维护合法权益。

  信访部门应有所作为

  诉访分离改革的关键是引导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入法律程序,信访部门作为诉访分流的中转站应当有所作为。

  第一,严格规范来访登记制度和书面告知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来访登记制度是实现诉访分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严格规范来访登记制度,才能进一步做好诉访分离审查工作。在制作来访接待笔录时,工作人员应仔细询问来访人反映的主要情况、诉求、理由和依据,对于疑难、重大信访案件应录音;信访部门应全面落实信访事项受理情况书面告知制度,包括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不予受理告知单、转办单、督办单和来访登记表在内的“四单一表”,为当事人申请复查和公开听证提供书面依据;工作人员应明确诉访分离工作流程,将办案流程和职责公布上墙,使来访群众对信访事项一目了然。

  第二,适应工作需要,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信访部门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内容包括法律、心理学、人际沟通、国家政策解读等方面,尤其应对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进行讲解;定期选派工作人员到有关政法部门挂职,强化法律知识的应用学习;在充实信访人才队伍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或法律和心理学双重学术背景的人应当优先选用,以便准确、高效地判断信访案件是否属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第三,调动社会力量,引入第三方参与信访。第三方力量包括律师、法学院教授、专家学者、心理专家及人民团体等,信访部门要搭建平台,使他们能够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使其可以以局外人的身份通过专业方法和人情感化化解上访人的心理障碍;信访部门还应与律师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办特定活动,从第三方的角度为上访人客观地分析信访诉求是否合理、合法,并提供中立、客观的法律意见和建议。

  此外,对于久拖不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应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优势,引导群众合法、合理维护权益,促进问题及时解决。

  诉访分离改革任重道远。因为,这不仅需要国家将诉访分离改革置于法治框架之内,而且需要信访部门采取具体的措施推动诉访分离改革的不断深化,更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各部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砥砺前行,最终引领信访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信访局 马端平 修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