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上海不是孤城

  需要时日向全世界证明:把亿万计的资金放在中国是安全的,在中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下交易是安全的。不仅现在是安全的,在未来也是安全的。这些都绝对不是上海一个城市可以孤立实现的

  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从潜质上说,上海确实具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上海最大的优势自然是背靠这个世界上成长最快,且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的中国经济。随着一个经济的成长,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自然会推动金融中心的形成。国家这些年着力把上海作为未来的金融中心培养,中国的重要金融市场都被选择在了上海——股票,期货,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中心等等,这些都使得上海成为了中国最具备成为金融中心条件的城市。随着中国对外经济金融联系的不断加深,中国也需要一个经济门户,上海显然是最具备如此条件的城市。

  但,想要建设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绝对不只是一个城市的事情。上海距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几个巨大的障碍需要突破。

  要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资本可以自由流进流出,否则金融中心就无从谈起。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这些年屡屡可以躲过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仍然保持着对资本流动的严格控制。

  资本的自由流动,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如此。这个世界上几乎还没有哪个新兴市场国家逃脱过金融危机的魔爪,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碰上了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际资本。因此,完全放开资本管制的一个先行条件就是建设稳定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一个好的监管体系,这不是上海一个城市的事情,而是全国的事情。

  要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有大量世界上最好的金融人才。金融产业,大概是这个世界上脑力最密集的产业之一,需要有庞大的人力资本积累。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人才储备,还远没有达到一个金融中心所需要的水平。金融人才,不仅需要自己培养,更重要的是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到上海工作。

  纵观全球最大的三个金融中心,纽约,伦敦和香港,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就是开放和国际化,使得全世界最好的人才都愿意在这些城市工作和生活。因此,让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另一个先行条件,是让上海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城市——从自然环境到语言环境,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施。

  要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还必须有良好的法制,稳定的预期和优异的国际信用。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意味着每天会有千亿乃至万亿的资本在这里流动和交易——大部分这样的交易都是基于信用的,而当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又要求有一个公正的法律体系能够予以仲裁。

  资本是高度流动的,假如没有稳定的预期,资本会在很短的时间里逃离。中国的高速增长也就是最近30年的事情,其间还被很多突发事件打断过;中国真正走上国际舞台也并不久,很多国家和机构仍然对中国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中国的政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更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总而言之,中国还需要时日向全世界证明:把亿万计的资金放在中国是安全的,在中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下交易是安全的。不仅现在是安全的,在未来也是安全的。这些都绝对不是上海一个城市可以孤立实现的,而是需要在整个国家的层面上全面实现。

  这些障碍,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是整个中国需要努力和改进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能不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海还有中国是否具备了成为金融中心背后的那些条件。毕竟,纽约,伦敦和香港等,并非在国家的推动下成为金融中心的,而是在条件成熟后自然而然成为金融中心。

  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条件成熟之时,也就是瓜熟蒂落之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