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 拒绝“忧劳逸豫”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质量 “忧劳逸豫”
  • 发布时间:2010-08-18 10:45
  五代时期的李存勖为实现其父亲“晋王三矢”的遗愿,夙兴夜寐,枕戈待旦,浴血疆场,取得了“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巨大胜利,建立了后唐政权。然而,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时候,李存勖则逸于安居,无忧劳之心,且“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廷”,结果落得一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便通过这个活生生的兴亡史,用《伶官传序》深刻揭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的道理,提醒人们在工作和生产当中要善于吸取历史教训,牢记“忧劳逸豫”的道理。

  “忽微”即对微小事物的疏忽。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是被时间证明了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比如因使用废旧月饼作原料而名誉扫地的南京冠生园;比如因添加三聚氰胺而不复存在的三鹿奶粉等等。尽管这些食品餐饮行业的“忽微”并不如“祸国殃民”般那样严重,但恰恰是这一点点的“忽微”就足以给这个行业一个致命的打击。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曾经因为短缺经济的驱动,中国市场成就了大量的食品饮料企业。可能原来还是个作坊,如今已是上亿元资产的大型企业的案例不胜枚举。可是随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品牌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食品行业也暴露了大量的现实性亟待解决的质量问题。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对质量问题关注有加的趋势也凸现于农业经济和食品饮料工业领域。从苏丹红、毒奶粉、致癌米,到红心鸭蛋、黑心肉,一个个质量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实,食品饮料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同时,食品饮料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食品饮料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焦点中的热点。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融会贯通相关学科并有效地提升质量的档次,食品饮料工业才能够实现产品质量从良到优的飞跃。

  阴霾下的现状

  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三无”食品与假冒伪劣食品。一些餐饮业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几乎所有的餐饮部门都不会对食品原料进行科学检查,缺乏对疾病预防的控制措施。

  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本地的饮料产品拥有丰富的原料资源,却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与外来品牌抗争,究其原因,是本土饮料企业本身发展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产业发展迟缓,无法形成规模,也就无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碳酸类饮料为例,目前已成为限制性饮料,果蔬类饮料是今后饮料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地域和气候等原因,一些地方拥有丰富的果蔬类产品。比如,西番莲是很多国家都十分稀缺的一种珍贵饮料生产原材料,云南的气候条件相当适合种植西番莲,但云南的西番莲产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管理部门对原材料种植方面的宏观调控不足,因此这个丰富的热带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也就限制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个原因是经济的整体落后,云南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末端,企业的壮大需要资本的注入,而外来资本都在利用本土资源发展外来品牌,更加限制了本土品牌的发展。

  产品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有统计显示,在有组织开展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超量使用添加剂、微生物指标超标及包装标识不规范等。部分食品生产企业未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没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少数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够,生产管理不严,造成产品质量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而“集约化、规模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食品饮料工业发展的主导趋势,所以本行业仍然需要继续调整产品结构。

  调整的征途

  健全食品准入体系

  建立高风险食品准入备案制度,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或区域性总经销商申请产品上市时需将产品自查方案、质量控制方案、产品风险评估报告、缺陷食品召回计划、缺陷食品退赔方案等材料报工商部门备案;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准备金制度,食品生产企业或区域性总经销商按产品年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比例标准由企业信用等级确定)提取食品安全风险准备金,并存入指定控管银行,用于支付缺陷食品召回、退赔及销毁产生的费用;建立厂家直销产品申报制度,对直销产品的生产厂家,需向工商部门提交该批产品原料证明、检验报告和销售流向等材料,由工商部门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能上市销售;建立食品仓储备案制度,要求各食品经营者如实申报仓储位置,一旦发现问题食品,监管人员可及时封存查扣,防止问题食品流失;建立食品质量监管信息网络,逐步与食品经营者内部质量管理联网,实现网上动态监管,全面监控产品进、销、存、退市等情况。

  建立安全惩戒机制

  从食品安全危害的公共性角度考虑,对食品违法经营者不仅要大幅度提高其民事赔偿的标准、加大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的力度,同时,还应建立严厉的惩戒机制。如撤销注册商标、无上限罚款、高额惩罚性赔偿、限制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在规定期限内禁止重新营业、在规定期限内禁止从事同类经营活动、永久性禁止从事食品经营、销毁不合格食品费用由违法经营者承担等措施。发挥新闻媒体观察和舆论监督作用,定期报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关食品的卫生条件、质量安全状况。通过刊播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收集和发布透明、完全、时效性强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及时向生产、加工、经营业户和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扶优打劣,建立长期曝光台,以提高市民对问题食品的鉴别能力。

  对经营者进行教育和引导,把诚信道德规范、守法经营义务等内容列入教育培训范围,使经营者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道德为先的经营方针。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及时掌握市场食品安全动态,鼓励引导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倾力营造食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氛围。

  全程监控变常态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C),标志着人们对质量形成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科学的认识。过去那种单纯检查只能区分开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而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不生产不合格品。

  比如,在五粮液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蒸酒时,要严格控制流酒温度,刚蒸出来的酒不用,因为里面醛类的含量较高;蒸馏1小时后酒精度低于50度的酒也不能要,因为其中杂醇油和大分子物质含量较高。白酒蒸馏中的“掐头去尾”在这里就形成严格的生产工艺。

  五粮液从1981年开始推行这种全面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逐渐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而又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预防、把关、报告”的“三并重”,以及由“六大防线”衍化提升的10个关键过程和13个专检点的质量管理规定,配合实行自检、跟踪与专检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制度,五粮液公司现在从原料进厂到成品酒出厂,一共要经过原料入库检验、糟胚出入窖检验、成品酒卫生指标检验等大大小小36道防线。全面而又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检测体系保证了五粮液的质量。作为中国白酒行业中惟一获巴拿马金奖的企业,五粮液在中国的名优白酒出口中,出口量占有率高达90%以上,已成为中国产品在海外的一张“国际名片”。

  重在基础的“个人”

  企业只有树立了先进的质量理念,才能够去制定措施,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然而,质量理念在每一个人心中扎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不断培养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大量的工作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日常工作,调查、分析好每一个数据;维护保养好每一台设备;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制造中不出不合格品;准确检查每一个尺寸;装配不发生错、漏装;每天保持环境清洁整齐;热情为用户提供好售后服务。这些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人、每一天只有都能坚持做好这些简单的工作,才能为企业质量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食品饮料领域,国外企业在生产线上培育一个真正合格的贴商标工人,需要两年的时间。贴一个商标没有什么难,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难就难在把一个简单工作成千上万遍准确做好。由此可见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提高质量来说,工序质量的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缺一不可,它们都是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控制方式。有效的质量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加大主动控制在控制过程中的比例,同时进行定期、连续的被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质量目标。

  实际上,质量是生命,如同大多数行业一样,食品饮料行业的生命就掌握在每一个员工手里。比如,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就是一个人的自身质量,自身的健康如果出现问题,还能工作、学习发展吗?答案是肯定不行的。我们要把企业当成家,把产品质量当成自己的身体,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身体垮掉,不能让我们的家垮掉。

  应从源头抓起,应从每一道工序的源头抓起。要严格按照工序,不可以凭着自己的感觉来,应该定期培训定期学习,定期考核,时刻提醒,树立正确的思想;勤消毒,勤检查,勤自检,以确保产品质量。

  要让员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质量意识习惯,只有保证质量安全,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以前有口皆碑的产品品质,现在似乎越来越难以让消费者满意了,也许它们的品质并没有降低,而是消费者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要求。因此,消费者也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不断提高商品质量来作为讨好消费者的手段。一些食品饮料的企业经常收到消费者这样那样的质量反馈,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有时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但这是时代所需!既然如此,为了保证自身的产品品质能够更符合广大消费者的要求,食品饮料行业每个企业的精力必须集中在生产监控上,大力加强品控意识,从诚信的层面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