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杰:心有信石,细嗅蔷薇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谢文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1 12:31
《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释义为土地的地势就是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伟业。
谢文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是一名“打工仔”,在经历过南下广州两三年的打工生涯后,他选择了军营,成为部队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所著的报告文学《“零”的传奇》曾获全国报纸副刊类评比一等奖。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过四次三等功。如今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已然成为一名文人气十足的公务员作家。八年来,他坚持践行道德理想,将“厚德载物”演绎成“激情、责任、使命”,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完成了“税月三部曲”《蓝色利箭》、《蓝色盾牌》和《蓝色梦想》。八九十万字的作品中,他没有一味地展示和暴露问题,而是用文字激起了广大纳税人和读者战胜邪恶的信心和力量。谢文杰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使命”,由此可见,这三部作品,无疑诠释了他那崇高的使命和责任。
初出茅庐:他对写作有野马式的激情
谢文杰真正有机会与文字接触,是在1995年上长沙政治学院的时候。学院为了提高学员的文字工作能力,开展了一项“长沙政治学院学研成果评奖活动”,把每一名学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按照报刊的不同级别进行打分。第一个学期,谢文杰没有一篇作品见报,在该评比上自然就是零记录。当时,他自以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伤大碍,没想到队长来了硬招:“要是再写不出作品,你下一次节假日就不许请假回家!”谢文杰心一急,便向队长立下了军令状:“队长!这次回家写不出作品的话,下次我一定不找您请假!”队长同意了,不过他却犯难了。
家里一个大山沟,能有什么写作题材?情急之下,谢文杰找到了在村里当老师的姑姑,她思考了一会告诉他:“村里有一位退休干部,原来是银行行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叫刘三公,他经常助人为乐,帮助五保户修房、帮助村里自费修路,到学校给优秀学生赠送奖品……”听完姑姑的描述,谢文杰心里有底了,马上赶到刘三公的家里进行采访。
经过对刘三公本人、当地五保户、村支书、村长及其他村民的采访,谢文杰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人物通讯《夕阳辉映下一代》登在《湖南日报》。从零记录一下子升级到在省刊物发表文章,谢文杰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当中还有一个故事。“我本来手写了一篇五千多字的《夕阳无限好》,拿去给军校老师郑建伟看。当时因家庭条件有限,自己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印机,如果到校外的电脑广告公司打印,那个年代一张A4纸要4元,“他每提出一次修改意见,我就要重新修改并抄写一遍,再交给老师去指点。为了使作品早日见报,我连下课十分钟都要跑步到三四百米远的老师办公室送一趟稿件,常常是上一堂课的课间送过去,下一堂课的课间再接回来继续修改。我的这篇‘处女作’足足修改和抄写了18遍,最后一次,老师说,你可以去找《湖南日报》政法部编辑投稿了。听到这句话,我大受鼓舞,一鼓作气地跑去找编辑。在编辑的建议下,结合当时六一儿童节的时效性,我从稿子里挑选了一个部分,写成了一篇一千字左右的人物通讯,歌颂刘三公怎么关心一代。”
这次的经历,诱起谢文杰写作的激情。他找到当时在广州军区企业局工作的夏铁坚老总,在夏总关照下,时任《羊城晚报》社长马镇坤把他安排到报社经济部实习。谢文杰笑说自己当时是弃爱“出征”。“我当时谈了一个女朋友,按理节假日应该陪恋人,但我却跑到千里之遥的报社去实习。”在资深前辈彭小军的言传身教下,他一个暑假就发表了十多篇作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篇社会调查报告,叫做《老板——这样加班违法》。
独当一面:他有一股子硬气劲儿
1997年,谢文杰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毕业后回到了驻粤部队,想留在政治机关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但团里的张政委却不冷不热地说:“你先到宣传股上班,哪天报纸上能见到我们团队的名字,那我们团的这个机关就有了你的位子。”谢文杰心想,这政委也太“门缝里看人”了吧?
带着一股硬劲,谢文杰开始了自己全新的工作。一个周六的早晨,起床的军号还没响起,谢文杰就早早地朝二营六连的猪圈走去,看到一位穹着背打扫猪圈卫生的饲养员胡飞。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谢文杰眼眶变得红润了,“我看到他的床铺,白净整洁的床单折痕明显,貌似很少用,我下意识翻开床单,发现下面还有一张缝了27个补丁的床单,可想而知他有多节俭。他如此节约的动因在哪里呢?经仔细交谈,原来是因为他想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物用来帮助自己家乡的五保户和部队中一些比较困难的士兵。”经过谢文杰精心的谋篇布局,人物通讯《热恋补丁的猪倌》不久便刊登在《羊城晚报》副刊上,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许许多多读者纷纷给主人公寄去信件,各表赞叹之情;部队领导还给胡飞记了三等功,同意他加入了党组织,还被驻粤某集团军树为“学雷锋标兵”。
随着一篇篇消息、工作通讯、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先后在军内外十多家新闻媒体见报后,谢文杰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团里的政治处机关工作。那时,一个在偏远的野战部队工作的干部,要想调进广州这样的大都市工作,身后没有一定的“关系”是不太可能的,而谢文杰说他是真的捡到了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经一个部队的同乡介绍,我把自己的作品剪报递到了驻穗某部队医院政治处李仲民主任,三个月后,我有幸调到了广州一五七医院,同样负责新闻报道工作。”
从此,谢文杰看到了“文字的力量”,“原来文字不仅可以改变像胡飞这样的雷锋士兵的命运,还能改变我自己的命运,并为自己的梦想领航!”
满腔爱心:他浑身都是正能量
“文字挽救了别人的生命,也净化了我的灵魂。”在广州一五七医院,谢文杰用自己的文字,为当时的患者送去了春风。
2003年春天,谢文杰得知医院一位患者因没有持续的经济来源,已经放弃治疗决定回到广州白云区竹料镇等待上天的安排。这时,谢文杰的心凉了一会,随后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部队新闻工作者,他有义务有责任帮助救治这位姓张的患者。几经周折谢文杰来到患者在竹料镇的老家,找到了这个穷孩子。第二天,一篇《贫困家庭连遭不幸》的消息刊登在《南方都市报》上,好心人先后六次为这名患者送来了治疗费用共3.4万元。张姓患者得救了,谢文杰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这好像就是自己的价值体现。“写作虽然辛苦,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对这份职业始终有一颗热忱之心。”
后来,谢文杰还参加了《羊城晚报》的征文比赛,写了两篇散文,其中一篇《五个啤酒瓶》荣获了征文三等奖,后来又出版了新闻作品集《军旅如歌》和散文作品集《军旅心雨》,当年还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谢文杰说,每每通过电视或其他渠道知道了一些让人感动或急需帮助的人物和事情,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不顾一切地去采访报道,因为他觉得帮助人是一种幸福,总给人一种快乐温馨的感觉。直到现在,他还会定期去探望那位张姓患者,了解他有什么需要帮助。
匡扶正义:他有不容置疑的使命感
2008年,谢文杰从一名部队干部转业成为一名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那一刻,他也想放下“文字”,做一个洒脱的都市人,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然而到税务机关工作后,耳闻目睹了税务稽查工作者与偷税漏税不法分子之间没有硝烟的较量,谢文杰陷入了沉思。如何让纳税人对国家的税法了然于心?如何使国家的税法让纳税人喜闻乐见?如何使税法、纳税人和中介机构三者之间许许多多的问号得以拉直?
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又一次点燃了谢文杰的创作激情。在税务机关工作近八年来,谢文杰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完成了“税月三部曲”《蓝色利箭》、《蓝色盾牌》和《蓝色梦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告诉了人们关于税务的一切一切。“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使命,我是一名基层税务工作者,税务是我熟悉的氛围,既然如此,那我就把这个题材写透写实。税务行业有很多振奋人心的东西,同时也有令人焦虑的东西,各种矛盾也在不断激化。面对这种现象,每个作家就应该有自己的思索。既不能不停地歌颂和表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批判。你怎么观察、把握这个社会,是一个作家很重要的素质。”
“当今社会,我们,或者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值得高歌和赞美的人和事,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我们自然有义务拿起手中的笔,为人类高歌,为正义呐喊!创造出更多正能量的作品,这样才无愧于一个作家的称号。”谢文杰二十年的写作生涯收获了掌声与荣誉,也遭遇过非议和流言,但只有谢文杰的内心明白,他对家人的亏欠,对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好友、良师的感念,让他在未来的日子更加责无旁贷,为需要理解和帮助的人奉献心力。
本报记者 钟紫燕 摄影/李卫堂